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改进路径

2024-06-17 00:10李怡宁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7期
关键词:改进路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李怡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承担国家战略任务、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资金管理作为国有企业运营的核心之一,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济效益。然而,目前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转和竞争力。因此,通过强化内部控制,是提高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鉴于此,文章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原则及基本结构入手,对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进行阐述,对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改进路径,包括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等,以期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改进路径

一、引言

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资金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繁荣。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的体制性质和管理机制的不足,导致了资金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流程不透明、风险控制不足等。因此,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出发,对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改进,是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

二、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一)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在内部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这一体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性,推动经营方针的执行。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企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管理体系。这一管理体系涵盖了组织结构、政策和程序的全面框架,以确保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财务信息能够准确报告,风险得到合理控制。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为企业提供了一种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压力。在内部控制的框架下,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程序,例如审批流程、会计制度、风险管理机制等,以确保内部各项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错误和失误的风险,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内部控制原则

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时需要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企业能够有效管理风险、保护资产、保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并推动组织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合法性原则。企业应当严格依循国家制定的相关法规和法律框架。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不得违反国家法规。确保合法性原则的遵循有助于降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保障企业运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二是整体性原则。要求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全面覆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这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告、预算管理、资金计划等。财务内控制度必须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并与其他内部控制系统相互协调。通过全面的内控覆盖,企业可以确保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和协同性,防范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三是针对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对财务会计工作中薄弱环节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关注可能存在风险的领域。通过加强各环节和细节的有效控制,企业可以提高财务会计水平,降低错误和失误的概率。结合这三个原则,企业可以确保财务内控制度在合法性、整体性和针对性方面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实施。这有助于建立一个符合法规、全面覆盖、有针对性的财务内控体系,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有效监控和掌控水平。

(三)内部控制基本结构

1. 事前防范

在事前防范阶段,企业需建立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等。上述规定为投资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引,规定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通过科学合理地设定职能部门、明晰各部门职能、形成统一财务管理原则和职责划分的制度,才能实现部门各司其职,建立了互相控制和共同监管的良好局面。

2. 事中控制

在事中控制环节,企业需重视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这主要涉及对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应收应付票据等的管理。并通过账实盘点管理控制、存货限额管理和实物隔离管理等方式,以实现账面与现实相符,防止潜在损失。

3. 事后监督

事后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及时发现并纠正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和运营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各职能部门应及时反馈资金变动信息,确保资金结构、比例与计划相符,产品赊销符合信用政策,存货控制与指标一致,人、财、物使用与计划相符,产品生产按计划合理安排。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国有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稳定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资金管理不到位就是其中之一。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必须要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是一个重要问题。加强资金管理不仅能够降低国有企业的成本支出,还可以保证资金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加强资金管理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意义

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在内部控制视角下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资金管理体系,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资金流向,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财务健康水平;二是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资金管理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建立更为透明和规范的财务信息披露机制。透明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增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进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三是强化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资金管理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国有企业能够更为准确地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及时制定有效的对策,降低企业在市场波动或不确定环境下的经营风险,确保资金的稳健运作;四是加强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资金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规范的资金管理流程和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减少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企业更具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加强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然而,部分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着困扰,其中之一是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导致资金流动的不畅,增加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不确定性。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缺乏科学的财务规划,导致无法准确预测资金需求;二是管理体系存在不足,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增加了资金管理的不透明性;三是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国有企业对市场波动和潜在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不足,使得资金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将会造成以下危害:一是缺乏明确的资金管理政策和流程会导致决策的混乱和不确定性。在没有明确规范的情况下,企业难以有效地规划和使用资金,容易出现过度使用或滞留资金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二是导致企业难以及时获取准确的资金信息。缺乏有效的资金监控和报告机制,国有企业难以迅速了解资金流动状况,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资金风险和问题。这会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三是导致国有企业资金使用的低效性。资金的不合理配置和使用可能使得国有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下降,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缺乏有效的资金计划和预算体系,国有企业容易陷入短期财务压力,难以实现资金的充分利用。

(二)信息系统建设不力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不力的现象较为突出。一是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技术水平不足的挑战,导致信息系统的建设无法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缺乏先进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的技术团队,企业难以应对复杂的信息系统需求,影响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二是信息系统建设不力与组织文化和管理理念不匹配有关。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对信息系统价值的认知不足,导致在资源投入和战略规划方面的不足。缺乏对信息系统战略地位的充分认识,企业在系统建设中容易出现短视和投入不足的问题;三是项目管理不善也是信息系统建设不力的原因之一。部分企业在项目规划、执行和监控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项目进度滞后、成本超支或者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三)风险管理水平低

在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部分国有企业在风险意识上存在欠缺,未能全面认识到市场、经济和内部环境中潜在的各类风险。这导致了在资金决策中,对可能的不确定性因素缺乏足够的关注,从而增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风险;二是部分国有企业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监控体系,企业难以及时识别、量化和应对潜在的风险。这使得在市场波动或外部冲击发生时,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难以有效化解风险带来的冲击,导致资金损失甚至经营困境;三是部分国有企业在风险管理决策上存在过于保守的倾向。过度谨慎可能导致企业在追求资金回报的同时,放缓了项目推进的速度,错失了一些有利的发展机会。这种谨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四是部分国有企业中信息披露不足也是风险管理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机制使得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不足,难以形成科学的风险判断,从而影响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四)内部审计监督不当

内部审计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发现潜在风险、强化合规性,并提高管理效能。然而,当内部审计监督不当时,可能导致信息失真、风险未被充分识别以及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审计目标和范围的不清晰。缺乏明确的审计目标和范围,使得内部审计难以全面覆盖企业各个关键领域,导致一些潜在问题未被及时发现;二是内部审计程序可能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审计方法和技术水平不够先进,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准确、全面地评估风险,从而难以提供具有实质性指导意义的审计结论和建议;三是存在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影响审计人员对业务流程和风险点的准确理解,降低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进而影响审计的公正性。

(五)绩效考核管理有待加强

绩效考核管理在组织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评估的工具,更是激励和引导员工持续改进的关键机制。然而,目前绩效考核管理在许多国有企业中仍存在着一系列亟待加强的问题。一是部分国有企业在绩效指标的制定上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导致员工对于期望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影响了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绩效考核往往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忽视了员工在团队协作、创新能力以及领导力等方面的贡献,缺乏全面性和多维度的评估体系;三是缺乏有效的绩效反馈机制,很多员工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不清楚,无法及时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影响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动力;四是一些组织在绩效考核的周期和频率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过于频繁,导致员工感到疲于奔命;有的间隔时间过长,难以及时纠正工作偏差。

五、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改进路径

(一)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对资金的精准调配。通过建立有效的资金计划和预测体系,企业能更好地预测和规划资金需求,避免出现资金短缺或过剩,确保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足够的流动性支持。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就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制定全面而明确的资金管理政策,明确各项资金使用的规定和标准。确保政策符合法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明确指导;二是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资金预算,考虑企业发展规划和项目需求。预算体系应包括资金来源、运用计划、流动性需求等方面的详细规划;三是优化资金审批流程,设立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审批快速便捷;四是建立有效的现金管理制度,确保企业有足够的现金储备以满足日常运营需求,优化支付结构,降低现金流失和资金占用成本;五是引入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建立资金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识别可能的风险,制定应对策略,确保资金运作的稳健性;六是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强化内部控制,确保资金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包括建立财务审计制度、资金使用审计等,通过内部控制体系防范财务风险。

(二)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在数字时代大环境下,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再仅仅是支持业务的工具,更成为提升竞争力、推动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满足客户需求、提高运营效率的迫切需求。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一是组建专业的信息技术团队,包括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他们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负责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维和安全;二是对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它们能够互相协同工作。整合系统,避免信息孤岛,提高数据流通性和共享性;三是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四是推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和灵活性。利用大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三)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是企业长期稳健经营的基石。通过全面了解并积极管理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减轻负面影响,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制定并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职责、流程和评估方法,确保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一致;二是组建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包括风险经理、分析师、法务专家等,他们应该有能力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三是对各个业务领域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确保所有潜在风险都能被发现;四是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和可能性。根据评估结果,为风险制定合理的优先级,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五是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应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行动计划,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而有序地应对。

(四)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在当今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显得尤为关键。内部审计不仅仅是确保企业财务合规的手段,更是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内部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治理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企业能够有效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提高整体经营的透明度和稳健性,为可持续的业务成功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直接向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报告,有助于防止内部审计受到过多外部干扰,提高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二是制定全面而明确的内部审计计划,覆盖所有重要的业务和风险领域,审计计划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计划一致;三是将内部审计重点放在风险高、控制弱的领域,确保审计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提前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四是重点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发现可能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降低风险;五是确保内部审计报告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交给董事会和高层管理层,报告内容应清晰详实,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五)强化绩效考核管理

明确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助于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实施。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能够将公司整体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目标,并通过考核评估反馈机制,实时监测和调整执行过程,确保组织的努力与公司战略保持一致。要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就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制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绩效目标,确保它们与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一致。目标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二是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涵盖多个维度,包括财务绩效、运营绩效、员工绩效等,确保考核指标全面反映企业的整体表现;三是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对每个绩效指标进行具体而量化的定义,有助于降低主观性,提高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三是将企业绩效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绩效目标相结合,确保每个员工都理解并与企业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提高员工对绩效目标的认同感。

六、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何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是国有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国有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强化绩效考核管理,从而全面提升资金管理的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田云洁.会计内部控制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影响研究[J].财经界,2023(20):45-47.

[2]薄艳.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优化研究[J].中国市场,2023(27):162-165.

[3]张悦.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途径探究[J].中国市场,2023(02):85-87.

[4]许玲琍.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措施[J].财经界,2022(32):66-68.

[5]赵志茹.资金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经营者,2023,37(02):106-108.

[6]高冻冻.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资金管理问题探讨[J].时代商家,2023(08):31-33.

[7]徐丽.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研究[J].财经界,2023(14):51-53.

[8]韩冬莉.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企业资金管理探讨[J].南北桥,2023(21):37-39.

(作者单位:国家能源集团王曲发电公司)

猜你喜欢
改进路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关于医院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探究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资金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改进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路径探微
中国与东盟小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改进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