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价值、障碍与应对策略

2024-06-17 10:00潘海远朱国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7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潘海远 朱国华

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当前着力构建的文化认同体系,浙中地区是红色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聚集区,可以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发挥一定作用。浙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育人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全方位、综合性、市场化开发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为红色教育基地体系尚不健全、旅游产业布局依旧相对单一、经济开发价值尚未有效协调。因此,有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需要统筹各种资源,将红色教育基地融入干部教育体系,将大中小学红色研学纳入旅游开发项目,将红色旅游线路纳入精品旅游市场开发。

关键词:浙中地区;红色文化;大中小教育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治理体系剧烈变革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践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逐渐成为时代选择。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育人、文化和经济价值。各地也尝试建立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一定程度上与红色旅游、学生教育、干部培训等结合。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教育和文化价值,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术界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红色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两者存在内在的一致性(阮晓菁,2017),两者需要进一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渠长根,2023)。二是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实现创新设计是有效方式之一(陈铭彬,王炜,2020),同时以信息化、大联动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实效(刘晓华,2023),也存在着整合困境、媒介融合、人才队伍建设等诸多问题(赵政,郭家于,2023)。三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多样化协同,大凉山地区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乔谦,2022);结合文化资源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牛燕军,2020);革命老区与脱贫攻坚结合实现经济转向(李珍珍,张辛欣,2023)。

在既有文献中,关于浙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化、结合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样文化聚合,非遗传承文化、经济外贸产品融合、观光农业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探索,但是成效并不显著。二是经济价值开发,茶盐古道的开发、乡愁文化传播、媒体融合开发等在一定水平上得到体现,但是整体经济规模、层次和范围依然较小。三是大中小学校结合,部分学校合作设立了教育基地,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与金华市博物馆联合开发红色书籍、志愿服务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开发范围,但是整体上多元效益尚有待加强。

尽管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导致资源浪费和破坏;还有一些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过于商业化,忽视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发扬。因此,如何有效协调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浙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育人价值与文化价值

浙江是红船精神起航地,浙中地区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区域之一,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发展时期均有重要参与,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具有巨大的经济、教育和文化价值。

(一)经济价值

经济是支撑区域发展的首要因素,只有可持续的经济转化才能保障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开发与利用。浙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经济。通过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将资源培育并转化为经济增长点,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游览,从而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进而反馈红色资源保护(陆岷峰,欧阳文杰,2020)。

第二,红色产业带动红色产品。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仅涉及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等多个领域,还延伸至红色产品附带加工产业、文创产业。通过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产品(李晓园,徐威威,朱天义,2023)。

第三,红色产业提供出红色岗位。红色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可以形成具有一定经济规模效应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红色岗位。开发红色文化资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如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旅游线路等,这些都将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维护红色资源的成本。

(二)育人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是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物质形态,天然具有育人功能价值。浙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浙中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精神,通过本地领导干部、学生、旅游群体等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资源,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意义,从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蓝贤发,郑春玥,2022)。

第二,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红色文化活动和项目,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可以开展红色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人们亲身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提高历史文化素养。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红色文化游学参观,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例如,可以通过开展红色主题的文艺演出、展览、征文、学术会议等活动,提升公众历史文化素养。

第四,培养革命传统美德。浙中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革命传统美德,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斗争等。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资源,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革命传统美德,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这些美德。

(三)文化价值

文化自信首先是身边的文化熟知,进而过渡至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自信。浙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精神。浙中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精神。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精神,让人们更加了解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革命精神。这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第二,增强地方文化自信。浙中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都是当地文化的瑰宝。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将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浙中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成为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通过举办红色主题的文化节庆活动、展览等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当地的红色文化和历史,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这将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扩大其影响力。

三、浙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难点

浙中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这些难点阻碍了其全面、深入地发展。核心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红色教育基地体系尚不健全、旅游产业布局依旧相对单一、经济开发价值尚未有效协调。

(一)红色教育基地体系尚不健全

浙中地区的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尚不成熟,缺乏完善的体系和有效的整合。各基地之间缺乏联系和互动,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制约了红色教育基地整体功能的发挥。同时,部分基地设施陈旧,展示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

第一,资源相对分散。浙中地区的红色教育基地分布较为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这使得游客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安排行程,降低了旅游体验的整体性。此外,由于资源分散,游客难以在一次旅行中接触到所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也难以对浙中地区的红色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陶小模,卢建飞,2020)。

第二,设施相对落后。部分红色教育基地的设施较为陈旧,缺乏维护和更新。这使得游客在参观这些基地时难以获得全面、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例如,一些展馆的展示方式过于传统,缺乏互动性和形象性,使得游客难以对革命历史和精神产生共鸣和理解。此外,一些基地的卫生条件和安全设施也需要改善,以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

第三,展示方式单一。一些红色教育基地的展示方式过于单一,仅仅是通过文字和图片进行展示,缺乏互动性和形象性。这使得游客难以对革命历史和精神产生共鸣和理解,也难以对红色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因此,改进展示方式,增加互动性和形象性,是提高旅游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旅游产业布局依旧相对单一

尽管浙中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布局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大多数游客只是参观了当地的红色景点,而没有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社会风情。同时,由于缺乏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挖掘和展示,游客难以获得全面、深入的体验和认识。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也限制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旅游产品缺乏多样性。浙中地区的红色旅游产品主要以参观红色景点为主,缺乏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这使得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缺乏多样化的体验和感受,降低了旅游的吸引力。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可以开发一些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旅游活动和项目。这些活动和项目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浙中地区的红色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李淼磊,周刚志,2023)。

第二,缺乏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和展示。浙中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缺乏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挖掘、展示与融合。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等红色资源往往聚焦于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遗迹等自身叙事,往往忽略了与当地文化深度挖掘,进而形成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可以在红色景点中增加对当地文化的展示和介绍,例如当地的历史、民俗、手工艺等。这些展示和介绍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浙中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增加游客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缺乏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浙中地区的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如农业、手工业等缺乏有效的联动和结合,这使得游客难以体验到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降低了旅游的吸引力。可以将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进行有效的结合和联动,例如开展红色主题的农业体验活动、手工艺品制作等。这些活动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合作。

(三)经济开发价值尚未有效协调

浙中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这些效益尚未得到有效协调和平衡。需要建立完善的经济开发规划和管理机制,明确各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实现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加强长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性考虑。

第一,短视的经济开发行为。浙中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一些短视的经济开发行为,如过度商业化、破坏性建设等。这些行为可能会对红色文化资源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影响了其长期的经济开发价值。

第二,缺乏整体规划和管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管理的协调机制,各地区可能只注重自身的经济发展,而忽略了与其他地区的协调和平衡。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影响了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浙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跨越式开发的应对策略

文化是地区的核心精神纽带,为了维系和保护文化资源,就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但是,红色文化只有在传承中才能发挥实际功效,红色资源也只有在经济开发中才能得到可持续性保护。为了解决上述难点,推动浙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跨越式开发,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一)红色教育基地融入干部教育体系

第一,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场所。将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场所,通过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形式,加强干部对革命历史和精神的了解和认识。这不仅可以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还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让干部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爱国情怀(李丹,2022)。

第二,加强红色教育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为了提高红色教育基地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需要加强其软硬件建设。可以完善设施设备、提高展示技术的先进性,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例如,可以升级改造展馆设施,增加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提高参观者的观赏体验;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担任讲师,开展专题讲座,深入解读革命历史和精神;可以完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让学员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第三,推动红色教育基地与其他教育资源的整合。将红色教育基地与其他教育资源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遗址等进行整合,形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诸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出多条红色教育旅游线、红色寻访实践路线。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干部教育的综合性和实效性。

(二)大中小学红色研学纳入旅游开发项目

第一,开发针对大中小学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针对大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教育部门可以统筹大中小学,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研学路线和活动,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活动,如模拟革命历史场景、进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历史和精神;可以开设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如浙中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等,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胡燕,2023)。

第二,加强红色研学旅游的市场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加强红色研学旅游的市场推广和宣传。教育部门、旅游部门等可以与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推广活动,提高学生对红色研学旅游的认知和意愿。例如,可以通过校园宣传、网络推广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介绍红色研学旅游的产品和特色;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节、文艺演出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第三,提高红色研学旅游的服务质量。为了提高红色研学旅游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加强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协同教育部门、旅游部门等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红色研学旅游的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权益。同时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从而提高旅游的体验品质。

(三)红色旅游线路纳入精品旅游市场开发

浙中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革命历史的纪念意义,也具有旅游开发的巨大潜力。将红色旅游线路纳入精品旅游市场开发,可以推动浙中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一,开发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地理特点,开发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红色旅游线路。可以包括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以及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地理特点,开发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红色旅游线路。可以包括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以及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2023)。

第二,加强红色旅游线路的营销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加强红色旅游线路的营销推广和宣传。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推广活动,提高游客对红色旅游线路的认知和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加强红色旅游线路的营销推广和宣传。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推广活动提高游客对红色旅游线路的认知和意愿。

第三,提高红色旅游线路的服务品质。为了提高红色旅游线路的服务品质和安全性,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可以制定红色旅游线路专项扶持政策和标准,规范旅游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标准,提升红色旅游线路的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力度,配套高质量、高品质的商品服务、宣讲服务。

参考文献:

[1]阮晓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6):143-147.

[2]渠长根.异源汇通、交注活力: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载同驱中国未来[J].思想战线,2023,49(06):98-106.

[3]陈铭彬,王炜.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4):171-176.

[4]刘晓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3(08):102-106.

[5]赵政,郭家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0):37-40.

[6]乔谦.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对大凉山彝区乡村振兴的意义与路径[J].民族学刊,2022,13(05):39-45+135.

[7]牛燕军.运用西藏红色文化资源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3):27-31+39+153.

[8]李珍珍,张辛欣.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与实现路径——基于湖南地区的调查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3(03):66-75.

[9]陆岷峰,欧阳文杰.百年党的历史  百年红色经济——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发展脉络、特点、经验与启示[J].南方金融,2020(09):3-16.

[10]李晓园,徐威威,朱天义.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的资源情境与行动逻辑——以江西瑞金红色产业发展为例[J].经济管理,2022,44(12):64-82.

[11]蓝贤发,郑春玥.红色基因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6):38-40.

[12]陶小模,卢建飞.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思想教育融合的实践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20(03):46-48.

[13]李淼磊,周刚志.红色资源旅游开发的内涵、问题及法治化路径[J].北京社会科学,2023(03):111-118.

[14]李丹.运用红色文献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的路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2,15(05):131-135.

[15]胡燕.红色研学实践视角下福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07):28-30.

[16]彭千千.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红色旅游的发展策略——以湖南农村地区为例[J].山西农经,2023(14):104-106.

*基金项目: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项常规性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重要论述的浙江贡献与实践”(项目号:22CCG01),主持人:朱国华。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