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创新解读:以“金陵砖”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探究

2024-06-17 07:50陈思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传统艺术小学美术

陈思源

【摘 要】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历经了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化,构成了多元文化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包含了国画、书法、篆刻、剪纸以及地方艺术等多样文化,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文化传递价值。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体验性强、覆盖面广的传统文化小学美术课程活动,能够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涵,让学生在认识“传统美”、感受“传统美”、习得“传统美”的过程中,促进美术素养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提升。文章聚焦校本研究的金陵砖文化,通过介绍金陵砖文化的内涵,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意义,探讨传统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美术 传统艺术 金陵砖文化 美术素养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断发掘美术教育的内涵,同时还要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美术创作融为一体,创作出更多的美术作品,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美术课堂温度。

一、探寻尘封的记忆:金陵砖

金陵砖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以砖为载体,通过砖石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更具艺术价值。南京的金陵砖就是明城墙,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采纳大将冯国用金陵“龙蟠虎踞”适宜建都的建议,定都南京,为更好地巩固国防,朱元璋开始在南京竖起座座城墙,以抵御外敌。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最长、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城砖来自于不同地方,土性有一定差异,如黏土、砂土等,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金陵砖上刻有铭文的字体多样,主要有楷书、隶书、行书、小篆等多种形式,集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为一体。在美术教学中渗透金陵砖文化能够使学生探索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古代砖石与现代文化联结,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美术教育内容,而且丰富了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对金陵砖的学习研究,也能使学生通过实践探寻提高各方面的美术素养,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找寻装饰金陵砖的新思路。

二、追寻美术课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

(一)利于传统文化传承

目前来看,部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这不利于学生走进传统文化、感受别样的艺术风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只有发掘美术中的传统文化才能感受美术的魅力,在这种情况下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二)利于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是一种创设联结式的教学理念,其能丰富课程内容,且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融入课堂中也能唤醒学生的认同感。以南京地区为例,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掘地区文化因子,如金陵砖文化,在此基础上能够感受古都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能为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奠定基础。在文化与学科双重力量的影响下,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利于学校校本特色的课程开发。

(三)利于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提升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是重中之重。“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减”的是负担,是繁杂的机械性练习,同时为了更好地“减”也要有所“增”。例如,美术课程更有特色,从教师讲、学生画转变为培育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提升的美术课程过程性学习。金陵砖文化传承着艺术色彩,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缩影,从中可见我国的发展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该种文化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探究活动,借助砖这一载体呈现文化,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逐步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中的表现力、创造力和文化理解力。

三、思寻金陵砖文化与美术课程的实践融合

(一)审美判断,目睹历史印记

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实际砖文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参观六朝古都博物馆,进入博物馆后观察城墙砖,通过观察其外形,表达直观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感受到明城墙的发展历程,感受到古代十五创设的过程。笔者还带领学生参观了南京市砖文化博物馆,观察砖器上面呈现的各种图案,进而深入了解其蕴含的文化。此外,笔者所在学校也有砖文化长廊,长廊中摆放着现代技术与古代砖石相结合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美术素养中的图像识别能力。

(二)任务导向,记录制砖过程

金陵砖文化融美术、书法、篆刻等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其生动形象地诠释了铭文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彰显了明朝文化:责任落实到人。笔者在学生参观时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如“为什么城墙砖上会有铭文?”,学生认真研究、仔细发掘后发现,原来古人也有“责任岗”,从而备加感动,继续研究。国庆期间,通过任务手账单的形式,一些学生在砖上发现了猫爪印,并猜测当时已经有猫这种生物了。一些学生还通过听取博物馆的讲解员讲解砖石烧制过程,了解了砖石制作的过程,如选土、熟土、过筛、暖水、练泥、压泥、制坯等。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美的美术素养,为其了解传统文化并传承相关文化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理解,传承砖石内涵

尘封已久的城墙砖,经过百年的洗礼,砖石上的铭文却依然清晰可见。学生非常好奇,通过互联网查找铭文字体的来历。其中部分学生以南京为研究对象,查阅南京的发展史,了解到其原称“应天府”,是明初的都城,其中最为出名的建筑物有明代城。还有部分学生查阅了城墙砖的相关内容,并指出,长城与明长城都是用长城砖砌成的,这些砖头被称为城墙砖。学生通过查阅了解了文化后,便开始动手操作。美术课堂中,笔者使用现代工具电动刻刀,教学生在砖石上刻画的技法,左手扶砖,右手拿刀,刻刀头部倾斜入刀,手要紧握,防止掉落。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学习刻画古人的文字。学生刀在手中,心已回明。他们想到了城墙砖铭文的来历,每个人都要对砖石的质量负责,所以刻下证据,以便查找。当代的学生再去创作,刻画文字图案,无疑是对古人的一种敬畏、对文化的一种理解。

(四)创新思维,尝试古今结合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在走访探寻后,通过美术课砖石制作技法的传授,学生在掌握砖石装饰的方法后,通过对金陵砖文化的理解,创新思维,利用不同的现代美术素材,将砖石古今结合。学生勇于大胆尝试的过程,就是判断力、美术表现力、创新思维能力的美术素养提升的联动性过程。

(五)文化传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技能训练固然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学生创设实训的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实训能力的提升。此外,传统文化的延续也十分重要,笔者在学生了解金陵砖文化后,利用现代便捷的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开拓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路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与台湾某小学进行“双师”课堂的展示,对比台湾小学砖石文化的特色,发掘城墙砖的内涵,同时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四、研寻金陵砖文化的感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部分学生对金陵砖文化的学习不感兴趣,追根究底是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将重心放在苏少版教材每课的“走进博物馆”环节,借助现代化教育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从而发掘作品中渗透的文化元素,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在校本特色金陵砖的研究上,通过为学生准备创作工具,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砖为载体创作相关的作品等方法,为学生铺好研学之路,使学生无后顾之忧地进行多角度的文化理解和创作,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学习的能动性,全面开发学生的美术核心思维,经历能理解、敢构思、勇尝试、会品鉴的快乐美术课程学习。

【参考文献】

[1]朱明娥.南京城墙本体砖文信息采集与保护研究[J].南京学研究,2021(1).

[2]张茜涵,刘一洲,崔景朋.东北传统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2).

[3]江夏. 传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特色课程中的运用和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4]周扬. 地方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D].开封:河南大学,2015.

注: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传承与创新:‘金陵砖文化通识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JG/2021/15)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传统艺术小学美术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论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探索黑龙江新媒体动画对民间传统艺术元素的传承之路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