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姝
摘要:古筝是古老的汉民族乐器,属弹拨类乐器。因其音色柔美,音域宽阔,演奏技法多样,从古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热爱。本文将筛选出近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当代筝曲,并联合作品的自身特点从曲式布局,音阶、独创理念、演奏技法等多个角度着手,分析这些作品的创作技巧特点和演奏技法特点及其价值和意义并通过这些现代筝曲,谈谈对古筝未来的思考,从而更好地促进古筝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古筝;传统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05-01
一、现代筝曲的创作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古筝新的作品,这些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结合了西方作曲技法,这一突破为古筝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当代作曲技术手段的发挥,给予了古筝作品以新的发展动力。
(一)运用人工调式定弦的手法。
“人工调式”是一种自我设计,但不同于传统的西方作曲家模式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是由西方现代作曲家梅安设计的一种的新的作曲技法,再加上古筝的四个八度的宽广音域又给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挖掘空间,在当代古筝作曲的过程中,作曲家们经过人工调式定弦,对古筝的琴弦顺序进行了重新编排,为当代筝曲的创作提供了重要途径。人工调式的丰富性为古筝作品提供一个全新的音乐语言,如《山的遐想》:
此例采用的不是传统的五声音阶,而是人工调式定弦。该谱例很好地选用了两种不同调式的五声音阶,使乐曲在进行中形成纵向调性复合效果来寻求色彩的对比,使作品的声音更加的新颖和独特,更具意境。此曲通过不同的音域,音调的调节,给人以心旷神怡、海阔天空的无限联想。人工调式的使用冲破了原有五声音阶的束缚,加入了富有色彩的变化音,不仅使人听后有新鲜感,又赋予作品梦幻,离奇、朦胧的色彩,也从中响应也出作曲家们在古筝音乐独作中的精心构想,从而为古筝作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源泉。
(二)营造丰富多变的和声效果。
中国的音乐多半将重点放在寻求旋律的流畅性和节奏的变化上,而轻视和声的功用,并且单声部的作品较多,但是当代作曲家们在筝曲新作中,作曲家们结合西方作曲技术理论,很好地利用了古筝这件“和音”乐器的有利条件,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和音效果,这种音响有别中国传统的音响,多种和弦多种表达方式,为作曲增加了不一样的色彩。
这些多种形式的和弦包括复合和弦,复杂的高叠式的和弦等等,这些和弦冲破了传统的音响,中间出现的像小二度等的不协和音程给人以强烈的现代听觉效果。如《山魅》中的高叠式和弦和不协和音的运用,表现出了层层的紧张性声响特征,再如《南乡子》应用两个五声性和弦的叠置,因为小二度调性的复合,所以产生和弦纵向结合的刺激性音响,使全曲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更带给观众更新的感受。
(三)发掘音色的表现力。
1.“非乐音”敲击性音色。
“非乐音”敲击性这种“非乐音”的敲击性音色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加强了乐曲的表现力,还使古筝的演奏方式更具张力,如《幻想曲》中的展开部分就是一段很美妙的敲击声片段,作者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音色,分别为:敲击性音色即掌击琴板、握掌击琴板、拍击琴板。这三种音色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和音响,再加上作者在这里设计了一系列具有独特性的节奏,交替的或不规则的,使节奏上有了不规律的动感,音色、强弱和节奏几种要素的转变,就形成了一段丰富的、具有异域色彩音响效果,使全曲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在《西域随想》中,“非乐音”敲击性音色与乐音的结合,在加上切分节奏的律动性,营造出了一种在沙漠中,骑着骆驼,悠然自得的心境,使得情感表达更为丰富、生动和细腻。
2.琴码左侧“乐音”音色。
除了上述提到的“非乐音”音色,琴码左侧“乐音”音色也被作曲家们广泛的使用。这类音色不仅成为用来表达一种新的声响的途径,也构成了另一种乐音的奇特的表达效果。
(四)节奏节拍的不规则律动。
全曲采用同一种节奏型形态,并且以方整对称性节奏来创作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作曲家的需求,现代作曲家们更注重挖掘更深层次的表现力,如音色的变化,节奏的变化等等。在节奏上,现在作曲家们力求寻求新的突破,呈现“不规整”旋律律动特征,通过对节奏的变化,让节奏有了新的变化。
在《幻想曲》中,2/4拍与3/4的节拍交替,也就是运用了混合拍子和不同拍子的使用,形成了节奏重音的变化效果,以增加乐曲的动感的律动性。在《莲花谣》中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混合拍子的使用打破了固有的方整性节拍的律动性,获得了较强的动感,为乐曲增加了较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五)演奏技法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学古筝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古筝研究的深入,古筝在演奏技巧和性能上有了大大的创新以及提高,从单手弹奏到双手弹奏,从轮指的出现到快速指序的运用,都为古筝这件传统乐器增加了独特的魅力,这些创新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和审美,让古筝这件传统乐器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如在《溟山》中,中间有一段左手的节奏密集的快速指序,右手是连续的长摇,音色清脆明亮,这一段是该曲中是技术上最具创新性的一段,也是技术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段。此段中右手的连续性的长摇和左手的快速指序形成的颗粒性形成显明的对照,体现了点与线的完美结合,音乐上由弱变强,由远到近地描画着连起伏的山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这一段无论在音乐上还是技术上,都是传统曲目所无可比拟的。在《云岭音画》中,更是将左手的快速指序发挥的淋漓尽致,中间有一段加入了双手的轮指和双摇,采用了西方的作曲理论,将少数民族的热情,真挚描绘的栩栩如生,也是该曲中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段,《云岭音画》中出现的左手摇指是以前的作品从未触及到的,这一技法的出现,使古筝的音乐表现力大大增强,也让古筝到了一个新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作品的突破与创新.
[2][中]现代作曲技法在古筝新作中的运用 程璐璐.
[3]谈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