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传播与创新策略

2024-06-17 07:51:32田啸雨
传播与版权 2024年10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新闻传播融媒体

田啸雨

[摘要]在融媒体新格局下,网络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丰富并拓展了媒介传播渠道,新闻采编流程、传播渠道和传播形态也都发生了改变,但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从未改变。对此,电视媒体要善用新技术拓展传播渠道,创新内容生产及运营,注重内容叙事的网感和真实性,切实提高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引导力。

[关键词]融媒体;时政新闻;新闻传播;创新策略

在融媒体时代,在各种技术的赋能下,传统媒体发生变化,其传播时效、传播水平都得到提升,并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新闻表现形式,打造新闻新场景,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因此,探讨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传播与创新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媒介融合下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的作用与价值

电视媒体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尤其是其对内容的供给和价值的引领是其他自媒体所无法替代的,现今越来越多电视媒体创作的“正能量”电视时政新闻成为“新闻爆款”。电视媒体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可以有效弥补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数字鸿沟,满足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以较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效引导社会主流价值及舆论风向,为用户创建和谐清朗的传播环境。

(一)拓展主流价值传播的主渠道

电视媒体是社会舆论和舆情风向的引导者,是主流价值的传播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而专业性和权威性正是其引导舆论风向的重要发力点。通常而言,舆情和社会舆论都是公众表达情绪和态度的一种体现,公众的负面情绪必然会带来负面的舆情,而负面舆情又反过来影响公众的情绪,最终导致舆情的不可控。这就需要电视媒体利用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深度挖掘客观事实,真实反映事件本质,以正确引导舆论[1]。例如,郑州广播电视台运用新媒体思维打出融媒“组合拳”,通过多维度、多方位、多层面的融媒体呈现让电视时政新闻充分活起来,展现主流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网络内容建设、新闻创新等方面的积极实践。当前,社交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舆论生成的主要平台,这需要电视媒体通过电视时政新闻权威发声和正确引导,客观真实地陈述事件本质,以有效引导舆论风向。当然,这种舆论引导需要电视媒体选择好舆论发酵的关键点,在关键处正确引导舆论和舆情,从而避免出现群体性的偏激舆论或负面舆情。作为主流价值传播的重要渠道,电视媒体通过电视时政新闻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价值和作用非常重要,有利于确保信息生态健康发展。

(二)有效规避网络传播的代际数字鸿沟

当前,虽然人们大多从新媒体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对老年群体来说,其获取新闻的主渠道仍是电视媒体。同时,电视媒体对新闻内容的整体呈现和传递,也能够有效弥补因传播代际不同所产生的数字鸿沟。由于代际不同,应用数字技术的程度不同,接收信息的程度也会存在差异,由此引发传播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在媒介融合及移动互联的传播环境中,社交媒体以其超强便捷性、快速性而备受青年群体青睐,成为青年群体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电视媒体以数字化传播,能够推动传播主力军进入主阵地;以数字化为新闻生产赋能,能够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以数字化促进融合发展,能够让主流媒体创造一流价值。基于因操作移动数字媒体而出现信息传播不均衡,用户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2]等问题,电视媒体通过比较直观、简洁的操作,备受老年群体喜爱和依赖,使他们通过电视时政新闻了解社会热点,可有效弥补数字鸿沟,实现新闻内容的全面传播。

(三)创建清朗的信息生态环境

在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网络,新闻内容真伪难辨,给用户获取真实内容带来严重影响[3]。而电视时政新闻采编流程较为专业,能够以其严格的质量把控,客观真实地呈现新闻内容,为用户提供了获取权威真实信息的可靠渠道,能够为信息传播创建清朗的生态环境。第一,新闻真实性、客观性是电视时政新闻坚守的原则和标准。电视媒体能够在源头上把控好新闻内容及质量,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可靠。第二,电视媒体会按照新闻的价值性严格筛选信息,归类整理各种新闻内容,有序且完整地呈现新闻内容。当然,电视媒体自身的引导性、可信性的传播优势也成为其传播新闻内容的有效且可靠的途径。

二、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的新场景和新趋势

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赋权下,无论是在新闻采编和生产环节,还是内容分发和接收环节,电视时政新闻都发生了巨变,呈现智慧化传播的新场景和新趋势。

(一)新闻数据采集与生产渐趋智能化

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目前许多新的信息采集工具和设备不断涌现,如智能语音笔不但具备翻译和转写技能,还能录音,并可以对采访音频进行快速识别,实时锁定人物,尤其在信息抓取和分析、实时录制与回传方面可以实现智能化,对图像、定位等进行实时跟踪和视觉识别,精准跟踪拍摄,同步处理素材[4]。这些新设备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新闻数据采集的效率,实现了新闻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革了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方式。

在新闻生产上,电视媒体已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推动电视时政新闻迈向高产、高效、高质量发展,而人工智能技术又重构了内容的生产流程,打破了传统生产模式中的数据采集、生产流程,改变了新闻分发与接收模式、信息反馈方式,使原有生产和传播岗位功能不断下降甚至取消。尤其是“人工智能+媒体”为电视时政新闻提供了许多知识辅助和技术支撑,AI创作和应用场景多元也实现了画质修复和字幕生成的智能化与简洁化,使电视媒体能够通过一键模式将新闻图片直接转换为视频等,这些都改变了原来的新闻生产形态。例如,郑州广播电视台“新闻+”正扩展到政务、服务、商务等多个领域,电视台领导带队奔赴郑州市6区5市1县采访记录各个地市的发展变化,为基层实践存史留迹。

(二)信息推荐与接收实现智能化和场景化

在融媒体时代,基于算法推荐技术,电视时政新闻分发更加精准,能够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荐新闻内容。数字算法和数据学习与挖掘等技术的深度参与,实现了新闻内容推荐的精准性和个性化[5]。在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赋权下,新闻数据库已转变成数智库,能够为信息服务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如对内容分类和对口碑进行分析以及智能录入和图像搜索等。同时,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用户获取新闻和消费新闻的行为也发生巨变,车载智能平台、智能耳机等成为用户获取一手资讯的重要渠道,还有电视媒体打造了线上机器人和实体机器人,可实现实时聊天,为用户提供许多线下线上的多场景智慧服务。而在新闻接收过程中,用户产生情感依赖和情感替代,形成情感补偿心理。比如,《长沙晚报》的“镰刀妹”等新闻机器人[6]能够基于用户指令推送和朗读新闻,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在价值呈现方面,电视媒体应利用新技术实时审查和监控、追溯信息内容,从而全面、高效、精准、迅速地实现媒体治理,打造清朗的媒介传播生态。

(三)以主流价值观提升电视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

电视时政新闻在凝聚社会和政治向心力以及增强文化认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网络空间更加复杂,海量信息传播迅速,面对此舆论生态,电视媒体必须彰显电视时政新闻价值,且在青年群体中释放该价值,从而提升对青年群体的引导力与影响力。为此,电视媒体可创作和传播青年群体关心和喜欢的内容与话题,如科技、社会及体育等题材的内容以及适度娱乐或圈层化的内容等。电视媒体应以青年群体喜欢的话题内容去吸引更广泛的青年群体,在引导主流价值观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的创新策略

(一)拓展传播渠道

基于完善但烦琐的采编机制与流程会导致传统媒体的传播时效相对弱于新媒体,电视媒体要利用好新媒体来构建传播矩阵,实时进行平台化的新闻报道与信息呈现,以增强传播时效性。在传播渠道上,电视媒体要对重要事件进行实时直播,确保用户及时接收到新闻内容。同时,电视媒体也要与社交媒体融合打造传播矩阵和即时传播通道,及时、全方位地传递新闻内容,在电视直播的同时实现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等平台同步直播,强化电视媒介与用户间的适配性。在内容衍生上,电视媒体要深入挖掘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各种新媒体来提升内容承载量,如通过拆分新闻内容满足用户的需求,拓展电视时政新闻的广度和深度。在传播中,电视媒体要利用社交媒体,突破新闻时长与篇幅的局限,实时传播新闻内容,拓展和补充传播内容,从而提升内容的权威性与社会价值,使得内容不但有深度,而且有价值。

基于技术赋能,媒体的边界不断延伸,电视媒体可以利用网页和客户端以及微信等社交平台,更好地呈现新闻细节和衍生性的内容,以提升新闻的承载量。同时,电视媒体也可以通过拆分电视时政新闻、短视频等方式在社交平台中逐条呈现内容,打破电视时政新闻的线性传播局限,拓展其传播广度与深度。

(二)创新内容生产及运营

在内容生产方面,电视媒体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或人机结合等生成内容,从而提高新闻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减流程时间。同时,电视媒体也要发挥好自身在舆论引导及技术层面的优势,实现电视时政新闻的智能化生产,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利用好融媒体及各传播平台来构建传播矩阵,严格制订内容审核机制,构建新闻内容巡查系统以及网格化、社区化的管理平台,实现管理的智能化。此外,电视媒体还要做好电视媒体内容治理工作,实现内容治理与智能服务平台间的共享,打造统一标准,确保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在产品运营方面,电视媒体要依托智能机器人构建运营IP,如虚拟主播、虚拟主持人等。目前,电视媒体应用算法技术、肢体交互、眼动追踪等技术打造新场景,能够可视化地呈现电视时政新闻内容,使得新闻内容的展示空间不断被拓展。

(三)注重内容叙事的网感和真实性

在融媒体时代,青年群体成为重要的信息消费群,但在融媒体的长期影响下,青年群体要求电视时政新闻具有较为突出的网感和真实性。网感指个体在网络环境中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认知以及精神方式,并最终将此内化为集体性格与价值选择。在融媒体生态中,电视时政新闻要彰显发散性思维,并深度呈现新闻内容,形成优质的融媒体产品。一是利用人物的塑造来增强网感。例如,针对记者、主持人以及评论嘉宾与采访对象等,电视媒体将其塑造为暖萌或活泼的人设,或是自黑自嘲,或是反差人设等。二是在新闻叙事层面增强网感。电视媒体使用跳脱出节目文本的语言,形成反差和悬念、创意,或将趣味字幕和鬼畜理念相结合,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网感。三是从视觉风格方面增强网感。电视媒体可以利用演播室互动屏、地屏以及主持席和拍摄位等特定场景打造出创意空间与视觉,通过各种新闻创意、灵动脱俗的视觉包装等增强网感。四是契合用户的观看期待,帮助其在观看时沉浸其中或投入情绪。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内容叙事给予人物合适的报道时长,有效呈现人物的多元特质与情感,以人物与命运和生活的抗争打动人和吸引人。

四、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新技术为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新渠道。电视媒体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即时传播的融媒体矩阵,提升和增强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时效性,并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社交平台等的内容承载力,拓展电视时政新闻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内容叙事的网感与真实性,从而推动时电视政新闻的快速传播。

[参考文献]

[1]李微.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独特魅力与优化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11):63-66.

[2]徐伟.大数据赋能电视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J].传媒,2023(19):33-35.

[3]宋芳.传统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路径与思考[J].新闻爱好者,2023(09):93-95.

[4]曹培鑫,宋启明.选择的困境:当代新闻报道实践的价值论反思[J].新闻界,2023(09):25-35.

[5]王款,唐沛.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的创新策略 [J].传媒,2022(18):41-43.

[6]刘俊.改版十年:电视时政新闻融媒创新的制作与传播艺术:基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探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10):53-59.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新闻传播融媒体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记者摇篮(2016年11期)2017-01-12 14:02:38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1:21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新闻爱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34:00
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的新常态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5:43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53:11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