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静
摘 要:在探索现代化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我国人民历经了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最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深化了对现代化规律的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党最终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试图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但都没有取得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推进。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探索阶段(1949-1978年):完成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转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生产关系。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从以苏为鉴、反思苏联经验,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开始的。1954年9月,毛泽东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开上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2]工业化正式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周恩来在这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代表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关于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等四个方面现代化的现代化建设目标。这是中国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最初表述。1956年9月,党的八大提出要“使国家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3],把“四个现代化”目标写进党章总纲中。由此,“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逐渐深入人心。
“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完整提出,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雏形已经显现。这一切深刻表明,摆脱国家贫穷落后状况,尽快实现国家现代化,是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辟阶段(1978-2012年):实现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提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吹响了现代化建设的号角。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创者。他对“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做出了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校正,在“四个现代化”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大会首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这是对毛泽东和周恩来考虑的“两步走”做出的重大调整和发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由此,中国正式形成了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再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它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及接续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要指路标。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大会在世纪之交和前两步战略目标提前实现的背景下,对21世纪前20年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内外部条件作出了新的判断,提出了“新三步”发展战略,将中国式现代化按照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时间节点,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建党一百周年和建国一百周年的重要时间点,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的发展与成绩。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全面升级版,除了经济发展以外,还包括了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小康社会”的飞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细化的过程,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以及“中国式的现代化”设想的重要发展和逻辑延伸。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都转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式的现代化”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相结合,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深化阶段(2012—):实现从“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凝练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开始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并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新判断,并据此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和理论创新,是有客观依据和显著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同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者更为紧密地融为一体。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讲话中正式使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4]在这次历史性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道出了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规律,即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国家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擘画了2035年中国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和战略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遵循。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仅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刻阐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的伟大政治宣言,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进程中举什么旗帜和走什么路子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发展全局和未来的重大政治态度,向全世界郑重地做出了在实现现代化问题上和坚持走什么道路问题上的政治宣言和政治承诺;也充分说明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地走自己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是新时代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而得出的历史结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7.
[2]《毛泽东文集》(第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315页.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