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鹏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路径展开探讨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文化;高校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衔接传统文化和当代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创新。
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发展向来与教育密不可分,二者呈现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需要教育的推动,教育的开展也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撑。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可以说是社会的根本任务。[1]高校教育的发展随着文化的发展,逐渐从一般教育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相对比较独立的教育体现。
完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弘扬是高校教育的重任,也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由此来看,高校要将自身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阵地,将高校教育教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高质量人才。当今,社会各个行业都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发展的趋势,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2]
结合当前高校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已经发展成为继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之后的高校第四大职能,与前三个职能共同构成了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高校教育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综合情况和高校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实践教学活动,既要从宏观视角着手做好顶层设计,探索文化传承、教育的相关理论落实的有效方法,也要从细节出发,开展教学培训,使广大一线教师深刻意识到高校教育在新时代承担的新职能和新任务。中国古代文学教师要结合古代文学的特点开展教学实践,在做好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承担起该专业教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使命。
二、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
(一)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树立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
理念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理念对高校文化教育起着指导作用。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教育方法的选择都与教育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树立文化创新理念。围绕文化创新开展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提升高校文化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完成文化创新和传承创新。[3]将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职能,并与教育教学、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构建系统化、综合化的高校教育体系。构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校教育模式,发挥出高等教育在促进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创新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在树立文化创新和传承理念的基础上,高校教师要深入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结合学校综合情况、办学要求和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制定文化创新的标准。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古代文化内容庞杂,面对相同的事物,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思考。文化教育和传承的目标是将文化融入每个学生的生命情感中,以此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不同时代的文化;要秉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教学原则;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挖掘对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产生正面影响的内容,并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精神需求以及社会人才需求对文化传承方式进行创新。比如,教师在开展爱国情怀、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文化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从古代文学作品里挖掘和整理相关内容,还要结合学生个人发展状况完成教学实践。
(二)结合古代文学课程实现文化传承
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包含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等。古代文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先贤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当代人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精神世界产生着深远影响。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经过前人的遴选、历史的沉淀,在新时代、新社会背景下熠熠生辉,其中蕴藏的浓厚的人文精神、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正是古代文学课程弘扬和传承的关键。古代文学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人文关怀。古代文学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体现在方方面面,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类型多样,包含爱国主义情怀、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生命意识等多个方面,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4]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材中所选编的古代文学作品绝大部分都是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之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都代表着当时社会先进的文化和思想。让学生感受经典之魅力,使经典文学作品对新时代新青年的思想、精神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古代文学课程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只有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吸收、接纳、理解古人的智慧,才能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对自身的言行思考和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并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当代文化建设。例如,关于民族情怀、国家关怀等方面的文化传承,屈原传达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个人追求,陆游在《示儿》中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传达出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值得当代学生广泛学习。
(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教学实用性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应当是开放性、多元性的,高校学生处于与社会接触频率增大,个人价值观、职业观和发展观建立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以往教学“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设计。教师要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复合型人才为育人目标。结合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活动实际开展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了陈旧、古板的教学思想,未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培养不够充分,未能发挥古代文学课程应有的教育价值和作用。有些教师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等方面,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疲于应付。[5]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无法学习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美学内涵和文化价值。因此,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宏观角度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时也要从细节方面着手,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复盘古代文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红楼梦》这一经典文学作品时,要将小说中的人物精神,小说中所传递出的思想观、价值观放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讲述。教师指导学生在各种渠道寻找与王熙凤、薛宝钗、刘姥姥等人物特色相似的小说人物。教师既要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探析其中的文学价值,也要跳出文学作品,将作者所传达的思想价值和情感取向与作者、时代相联系,开展延伸性阅读活动,以此提高古代文学课堂的趣味性,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文化传承。
(四)开展主题教学,实现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庞杂,开展主题教育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形象地了解具体的思想文化。以古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命意识教学为例,不同时代的人在不同社会发展背景中,对个人生命、人类生命有自己深刻的思考,并将这种思考隐藏于诗词、小说等形式的文学作品中。[6]开展主题教学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视角、多个方向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艺术价值。
孔子在对生命意识的思考中,将生命以河水流逝为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屈原在感叹时间紧迫时写出“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当代大学生只有对生命意识形成深刻、全面的认知,才能更好地认知自我,将个人发展、规划及个人价值追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联系,并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思想、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在思想理念上实现转变,才能在学习、生活和自我规划的实践中付诸行动,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价值和作用力。
由此来看,开展以生命意识等为主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生命的局限性,进而建立“珍惜时光,珍惜当下”的思想理念,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懈奋斗。
三、结 语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找出传统文化在现代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是高校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教师要从教育实际出发,找准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实际与文化传承之间的衔接点,不断培养高质量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
(沈阳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城,刘丽冰.基于文化传承的古代文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3(2):88-93.
[2] 李彩云,任刚.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5):76-78.
[3] 林玮.古代文学课堂:以文学传承传统文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2):169-170.
[4] 孙文周.论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有效衔接[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42(6):73-77.
[5] 范秀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学路径探究: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2,8(32):98-101.
[6] 伍微微.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J].安顺学院学报,2022,24(2):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