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讨论助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

2024-06-16 07:19卢庆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科学教学

卢庆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小学科学课程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征,科学课堂活动形式主要由实验和讨论构成,但无论是实验型课堂还是讨论型课堂都离不开有效的讨论。有效讨论指向明确的问题解决,可以催生思想火花,提升学生科学思维,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示,而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智慧和策略。

【关键词】科学教学 有效讨论 讨论型课堂 科学思维

物理学家海森堡曾指出,科学源于讨论,扎根于交流。

从古至今,交流讨论一直是促进知识传播、观念交融、思维提升的有效推动力。在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若能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势必能碰撞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尤其在科学课堂上,将有效的讨论交流和实验活动探究进行有机结合,对于提升科学思维、涵育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一、从“动手”到“动脑”,一个关注点的转变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投身科学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其中,对于科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对于提高课堂有效性,不少专家学者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式、实验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很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将注意力集中于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不可否认科学实验在整个科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实验之前的预设交流、实验过后数据的分析汇总、学生观点想法的碰撞、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进阶也不可或缺,均以有效的讨论交流为载体。

科学新课标倡导“教学是同为主体的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但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上仍存在学生思维参与度低,学习主动性差、低效等问题。而这一切也与科学课堂上有效讨论没有引起教师、学生足够的重视,抑或教师对于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有关。因而,在探讨科学课堂有效性这一问题时,一线教师除了将关注点放在实验教学上,还要从讨论活动入手,让学生的讨论做到真正有效,让学生的思维力真正得到提升,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真正做到既动手、又动脑。

二、从“闲散聊天”到“有效讨论”,一次质的飞跃

一个有效的讨论型课堂在呈现形式上多以学生的讨论交流为主,而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以交流讨论的名义在聊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抑或讨论的焦点已经与本节课的主题背道而驰。这样的讨论只能说是“闲散聊天”或“无效讨论”,那么何为“有效的讨论课堂”呢?

(一)有效的讨论指向明确的问题解决

有效的讨论围绕着明确的主题展开,学生的讨论过程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而一切与最终问题解决无关的话题都应及时被遏止。如在讨论“空气污染来源”这一话题时,一个学生提到了汽车尾气,而其他学生却借机聊起了不同的汽车品牌,这样的讨论显然偏离了问题主题。如果以一张图来示意指向明确的问题讨论,我们可以借助当下比较流行的“鱼骨图”,如图1。

所有的观点都指向最终的问题解决,随着讨论的深入,“鱼骨”的轴心线不断延长,更多的分支融入,形成一个丰富而明确的观点体系。

(二)有效的讨论可以催生思维新亮点

有效的讨论是一个思维碰撞、观点交互的过程,免不了质疑与否定,修整与迭代,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一些启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考。同样以“空气污染”的课堂讨论为例:在讨论空气污染原因时,有学生指出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燃煤,会造成空气污染。讨论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时,另一个学生指出现在的公交车基本都为电动公交,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排放。此时第三个学生指出:前一个同学说到发电有污染,现在又说到了电动公交环保,为什么?听到第三个学生质疑的一瞬间,作为教师是欣慰的,这说明在整个讨论过程中他学会了倾听并知道思考。接下来学生们指出,这两种发电方式的区别,同时联想到了一些环保新能源,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等。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更加深入透彻,辩证、分析的思维能力也在讨论中上到一个新台阶。

(三)有效的讨论是一次综合素质的展现

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就曾指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多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社交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不同智能领域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在有效讨论中,学生将充分运用其言语智能,并根据讨论主题适当调动其逻辑数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社交智能等。每一场精彩而又有效的讨论活动无疑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新要求。此外,在讨论过程中无论是师生,还是生生之间都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姿态,为了保证对话的顺利进行,所有人都要学会正确地倾听,懂得尊重与共情。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可终身受益。

三、从“话题发起者”到“讨论引导者”,一场智慧的角逐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还尚未成熟,在讨论型课堂中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都有所欠缺,此时就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很多教学工作者误以为在课堂上多组织几次讨论活动,抑或多给学生一些发言权,就能达到一节有效讨论课堂的要求。不可否认这些做法的初衷是正确的,但这仅仅是开展有效讨论的第一步,为保证其有效进行,还需开动脑筋,运用一些小策略。

(一)讨论话题的选取

教师要以教材重点、难点为出发点,越是核心的概念,越要刺激学生去学习讨论。同时,教师选取话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所选取的话题最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还要关注讨论话题的难易程度,过于简单的话题学生不屑于回答,而超出学生知识经验范围的问题,学生又不敢去回答,因此要选择贴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话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二)抓住一个恰当的讨论时间点

这个时间点既包括宏观的时间节点,如围绕某一段时间的社会热点展开讨论,也可以是课堂上一个“敏感”的时刻,如当某一学生提出的观点遭到全班大多数同学的质疑时,而这一观点又对于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至关重要。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讨论。

(三)良好的氛围是有效讨论的催化剂

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科学课堂上“不同的声音”,对于每一个认真思考,勇敢展示的同学都给予一定的认可。而对于因性格因素等导致不敢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更需对其进行鼓励。真正“民主”的讨论型科学课堂上,学生不以教师为绝对的权威,既能勇敢“发声”,又能学会批判与思考,而教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

(四)教师适时的“干预”必不可少

正如前文所提及,很多讨论型课堂上学生以交流讨论的名义谈论着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此时教师就需要站出来及时制止。而学生的讨论进入瓶颈期时,教师则要给出一些导向性的建议。课堂上总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时刻准备着融入学生的讨论当中,无论是采取制止或疏导的方法,都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明确的学习道路。

综上所述,作为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既要认识到实验型课堂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更要意识到有效的讨论型课堂同样能助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如何组织好一次有效的讨论,是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策略和技巧的。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教师会对讨论型课堂的组织引导有更多感悟,而学生也将从讨论型课堂中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高天星.高淑玲.如何构建讨论型高效课堂[J].新教师教学,2016(24).

[2]高艳,郭方玲,陈丽.有效课堂讨论策略三题[J].当代教育科育,2011(15).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科学教学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莫让小组合作陷入虚假的围城
浅析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关于高中三年级的第二轮复习的思考
科普少儿剧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从实验材料操作谈科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