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实施网络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4-06-15 06:54蔚佼秧刘辉樊香兰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网络教学教学理念

蔚佼秧 刘辉 樊香兰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课程思政视角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设计研究”(课题编号:GH-220799);山西省重点智库“公平优质教育体系建设智库”。

作者简介:

1.蔚佼秧,女,山西文水人,博士,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职业心理、教育心理;

2.刘辉,男,山西吕梁人,博士,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3.樊香兰,女,山西夏县人,博士在读,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基础教育.

摘  要:网络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促进终身学习与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停课不停学”期间中小学开展网络教学为契机,利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0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实施网络教学的现状与困境,从中提炼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实施网络教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管理五方面。可以通过强化资源与平台的建设、更新理念与提升技术和优化管理模式等途径构建良好的网络教学生态环境,提升教师实施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网络教学;影响因素;教学理念;教育技术;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4)05-0048-08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实施网络教学的硬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然而,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中小学,依然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很少有实施网络教学的机会。2020年2月开始,在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期间,各地纷纷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采取网络教学的手段进行授课。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地实施网络教学,特别是对于中小学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网络教学是未来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也可以为社会个体实现终身学习提供可能。本次大规模的网络教学活动可以作为检验我国实施网络教学的试金石。探究本次网络学习中的环境构建以及理念支持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分析我国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网络教学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实施网络教学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呈现如下几种样态。一是研究成果较少。这与我国网络教学的实践机会较少是分不开的。二是主要以传统课堂教学情境下的网络教学。在此情境下,网络教学只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相关影响因素是作为“辅助”的影响因素,而非作为“主体”的网络教学的影响因素。三是研究内容方面,主要以宏观的学习者心理、网络教学环境等方面多角度的、力求系统性地、全面地分析了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因素。[1]而专门对以教师为中心的相关研究较少。须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在网络教学中起着整合资源、组织学生学习等作用,是网络教学实施的重要主体,是上通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下达学生、家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其在实施网络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以便真实地、点带面地和更大程度地发现网络教学的影响因素是本研究的基本意图。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选择

(一)研究对象

受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以我国中部S省份L县的10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一是取样方便,研究者在长期深入中小学校的工作中,认识省内不同县域的许多中小学老师,便于展开研究。二是L县虽然地处中部,但其经济水平在国内居中等发展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国内的诸多同类地区。因此,在L县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校选取10名教师作为样本进行访谈,可以基本发现该县教师在开展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择样本的信息如表1所示。

(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编制访谈提纲并实施预访谈,研究者开放式访谈的方式初步了解中小学教师的网络授课情况,特别是了解教师在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此为基础编制访谈提纲。随后确定初始设定的13名研究对象中的3名教师为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以及访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访谈提纲进行修改,确定正式的访谈提纲,以此更大程度地保证访谈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正式访谈采用半结构化的方式。首先研究者向访谈对象说明想了解网络教学实施的情况的来意。然后请访谈对象介绍自己实施网络教学的流程、困境等信息。研究者对照访谈提纲适时与访谈对象进行互动,特别是对于不完善和没有涉及到的信息进行追问。最后研究者根据录音材料进行资料整理,并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后续的访谈中加以改进。

资料的整理主要借鉴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技术。第一步,研究者将访谈资料中涉及影响网络教学实施的因素进行整理和概括,形成183个开放式编码。第二步,对开放式编码进行建立有意义的联结和聚类,形成14个轴心式编码。第三步,将轴心式编码进行进一步的提炼、概括,形成五个选择式编码。最终建立理论框架,得出结论(见下页表2)。

三、研究发现

(一)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板演为主,而网络教学则需要教师呈现更多的多媒体素材。在访谈中,教师们普遍表示当前网络资源比较低质和匮乏。“网上找到的资源好多都是有人拼凑的,下载下来不好用,得大改才行”(T2);“好资源谁舍得放网上分享呀,肯定自个留着呢”(T9);“有时候好容易找到一个不错的资源,但只有一节课的内容,感觉用一下也没意思”(T6);“网上倒也有不错的资料,但是要收费,自己弄个会员又不值当,这在线上课可能搞几天就结束了。”(T3)。虽然我国近年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或由校外培训机构商业化地开发了许多教学资源,然而其质量良莠不齐,主要表现为以知识传授为主且形式单一。特别是由于缺乏规划而使得资源呈现碎片化的样态。即使由教育部主持建设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而且近年每年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向一线教师征集优秀课例的方式充实平台资源,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该类型的“评选课”具有一定的表演倾向,过于注重形式而内容浅薄;其二,该类资源缺乏衔接性;其三,各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不同的课例是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而开发的,因此使得该类资源的有效适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他教学资源则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而更加零散。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持有部分比较优质的教学资源,然而一方面,这些教学资源不是公益性的,不能随意使用与传播;另一方面,这些教学资源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甚至是灌输式的,这不是理想的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形式通过采用非结构化的联结,才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提取,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2]因此,只有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才可以为网络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条件。

作为重要学习资料的教材也影响着网络教学。“没开学哪来的教材,幸好国家发布了电子教材,也算有个参考”(T2);“有条件的学生会把电子教材打印出来,看起来方便”(T1);“我觉得电子教材不方便,讲课时忘了题号,最小化了直播平台还得切换到电子教材上去看一眼。后来嫌麻烦,就用我爱人的手机一直打开,方便看”(T10)。疫情期间,外出不便,在没有纸质版教材的情况下,有条件打印电子教材的家庭只占一少部分,许多教师只能依赖各方临时发布的电子教材。而电子教材与在线授课难以同时打开,这使得学生不得不频繁地在二者间频繁切换,甚至有的学生不得不在面前摆放两台手机以实现边听课边参考教材的学习方式。教师如此,学生的情况可想而知。在电子教材建设方面同样暴露出我国网络教学资源匮乏和低质的问题。电子教材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然而,我国的电子教材仍主要以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形式呈现,也即主要是静态的PDF版或者只是为电子版教材配套了简单扩展内容。这种以静态呈现为主的、缺乏互动的电子教材只能弥补手头没有纸质版教材的缺憾,尚且还存在阅读不便等缺陷。这与当前以互动为主甚至还可以实现引导与评价功能的电子教材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教学平台

在教学平台的选用方面,访谈者谈到,“学校让统一使用‘钉钉软件,这是教育局指定的,据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用这个软件”(T1);“我还是习惯用微信,教学平台功能太多,感觉驾驭不了”(T7);“不习惯用,所以上课用,课后辅导用微信”(T9);“其实哪个平台都一样,就像是个空架子,还得自己讲,要是能整合些教学资源就好了”(T6)。从传播学视域来看,教学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传播。也即教学是教师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向学生进行知识分享的过程。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片面化了教学的功能,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却必然属于信息传播的范畴,这离不开信息传播平台的支持。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通过语言和文本进行交流的。这种交流方式可以追溯到孔子、苏格拉底的时代,可以发现先哲们也主要是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交流和开展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这种交流方式往往是面对面的。其一,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便于声音的传输,也方便借助文本的方式进行视觉意义上的交流。其二,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便于交流主体间的“察言观色”,也即可以从对方的反应中获得对方对自己所传播信息的反馈。便于传播者进行进一步的推送信息或者是对信息进行阐释。其三,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便于“控制”。信息的传播者可以更大程度地对信息的接收者的身体、视听觉进行控制,减少可能的阻碍信息传播的途径,对自身所传播的信息进行强化。而在疫情期间,教师与学生无法进行面对面教学的情况下,要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则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平台。然而,大多数平台由于设计的缺陷,难以更自然地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师得不到学习者的反馈,学习者也无法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学模式形成单向的不可逆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专家学者们所提倡的双向传播模型或者交互传播模型是极其不符的,其传播不会得到理想的效果。[3]

当前,教学平台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传统的通讯业想保持市场,比如移动一直推广的“和教育”。新型的通讯企业想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纷纷推出在线教学功能。比如腾讯及时优化和推出直播功能。有的企业则想进军教育市场,推出同时具备教学与管理的教学软件,比如阿里巴巴推出的“钉钉”。另外,许多基于网络教学的校外培训机构也纷纷提供课程与资源,意图通过让学校、教师与学生“试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以获取后期的利益。为了保证自己的竞争力,这类型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高招”。要么游说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或者是学校的校长,要么是提出免费提供教学资源的承诺等。在选取平台时有可能是出于个人的私利或者是偏好,也有可能是出于对便于管理的考量,还有可能是出于教师的教学需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在线教学的有效性。实践中,教学平台的选择有两个重要的来源。一是学校的指定,二是教师的选择。学校指定教学平台的好处是教学平台比较统一,便于统一管理,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复杂性。由教师选取教学平台,结果不同教师可能会选用不同的教学平台,学生学习可能需要使用不通过的平台,增加了操作难度。

(三)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与教学目的密切相关,是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随着教育价值与教育哲学取向的转变,教学理念也往往随之变化。近代之前的教学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播,更多的是思想的交互与生活的实践。近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开始追求效率,在学习中也采取工业化的理念,将知识分解、提炼和重组,这使得知识脱离其原本依存的载体而呈现为抽象和割裂的状态。在教学中,教学者也往往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而采取机械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技术的无孔不入使现代人的生产方式彻底蜕变为技术性生存”。[4]随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与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的兴起,人类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又逐渐由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在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对教育目的的思考。人们认为教育不止是为了培养作为工具的人,而应该是为了培养“完满”的人。在怀特海看来,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教育的目的决定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以教师的教学观为核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

在问及教学过程时,受访者提到“和平时上课一样,讲课本上的知识呀”(T4);“一定要让他们学会,不然开学了‘夹生的东西还得花时间补”(T8);“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平时面对面都做不到,现在更难”(T5)。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受评价的导向以及功利主义的影响,容易将课堂变为让学生进行机械学习的甚至是灌输式的场所。一轮轮的新课改在逐步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然而,在实践中新教育理念的实施却一直停留在理想和初步尝试的状态。教师既想符合课改要求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但又不敢放手去尝试,以免因尝试失败而丧失既得利益。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占主流。正如有研究表明,网络教学系统层面的阻碍因素有传统教育体系的禁锢、传统的评价标准、课程和组织结构的约束。[5]可以预想,在当前教育评价体系中,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还有着广阔的市场。这也是新课改理念难以普遍实施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粗暴”地追求教学的“高效”,在网络教学中也以单向灌输式的和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为主。另一方面,教师虽然对网络教学充满新奇,但又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了解网络教学的特点与掌握相关技术。于是,网络教学成为平时课堂教学的翻版。教育行政部门的“短视”和教师的“平庸之恶”是基础教育教学理念长期得不到更新的根源。教育行政部门为了短期的功利性目标,表面推广新课改理念,暗地里放任学校与教师用“最有效的”和最能在短期内提高升学率的方式教学。而教师则表现出“身不由己”的状态,一方面感慨自己在“毁人不倦”,另一方面又在乐此不疲地“毁人”。

(四)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决定着教育行为。受访教师大多表达了自身在教育技术方面的欠缺。“本来我电脑都不会操作,现在让我弄直播,幸好儿子在家可以帮忙,我只要说话和放PPT就行”(T1);“我还是习惯手写,所以用衣服架把手机固定住,自己在纸上写给学生做演示”(T5);“不会做微课,不然用到直播中肯定效果好”(T7)。网络教学的开展对教师的教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也需要相关的教育技术,需要教师通过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效率。然而,由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以知识学习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手段上也主要以板演为主,教学材料方面则主要围绕课本进行素材搜集。这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要求较低,教师主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个体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在教学设施方面,虽然国家长期以来,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一直在努力,但信息化设备的普及率较低且功能有限,特别是即使普及后教师们的使用率也非常有限。这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和使用信息化资源的机会有限,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也非常缓慢。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国家在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中已经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将以教学的目的为导向,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建立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意图提升校长的信息化技术素养以带动学习教育技术的提升。在教师层面也一直在做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的培训,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然而,在教育理念尚未更新且教育评价制度尚未进行根本性改革的情境下,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丧失了迫切性。

“我平时上课也不用课件,太麻烦不说,效果也不见得好,还是板书实在”(T3);“平时收集的材料好多用不上,以前可以印发,现在放课件里吧还得改课件,太麻烦,照个照片发群里让学生自己看吧”(T5);“平时上课的材料和在线教学的材料很不一样,平时也没准备,现在准备也手忙脚乱的,找个差不多的课件照着念吧”(T10)。可见,教师既没有主动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愿望,也没有整合电子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的意识。这与教师平时没有网络教学的机会不无关系。网络教学经验是影响教师网络教学接受度的重要因素。[6]当前中小学教师更习惯于日常的板演教学,即使会穿插应用信息技术,也往往是在传统的课堂中插播一段多媒体内容,或者是利用PPT演示代替板演,将“小容量的慢速灌输”变为“大容量的快速灌输”。于是,教学变革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发展缓慢,逐渐使教师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严重脱节。教育技术是与教学模式相呼应的,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教师需要的教学资源是纸质的材料,而在网络教学中则需要的是电子资源。教师往往不愿意在网络教学活动上花费过多时间。[7]教师在这方面既没积累,又缺失开发与整合的技术,也不愿意花时间为网络教学做准备。于是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热衷于满堂灌地进行直播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教学管理

网络教学与常规教学不同,教师在家上课对学校领导的管理也提出了挑战。“学校让各班学习委员填写电子版的教学日志,每天交给教务员”(T4);“学校要求我们年级主任进到班级直播群里面看看教师们的上课情况”(T1);“校长说她会在后台看回放,这下更紧张了,有‘证据留在那了”(T8)。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中,一方面以教学效果为导向,主要进行目标管理。另一方面,为了规范教学行为,也会强化过程管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校会以教室日志、年级组巡查以及校领导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进行监管。教师的迟到等现象都会被记录,量化为积分,最后体现到绩效工资等待遇方面。学校习惯了这种“目标+过程”的量化管理模式,因此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这种管理模式。从学生角度出发,让班干部通过汇报教学日志的形式对教师的上课时间、上课模式以及上课内容等进行督查。从领导层面,让中层干部加入直播群,适时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教师将校领导拉进直播群,以指导、听课等理由实现对教师教学情况的不定期监督,以此实现对网络教学的监控和管理。这种机械的管理模式简单、粗暴,但在日常管理中是比较有效的,在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更简化的管理模式出现前,这种管理模式必将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地存在。

网络教学对教师如何管理学生也提出了挑战。“看不见学生总感觉空落落的,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认真听”(T2);“多点几次名,和学生连麦就可以震慑学生,让他们紧张起来”(T6);“讲课时间不让超过20分钟,那就多布置点作业,让学生好好练练”(T3);“小学生太小,不会操作也不自觉,尽量让家长在身边陪着”;“电子版的作业也看不了,让家长帮忙看吧”(T7)。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则更能体现教师的控制倾向。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受教室格局、座位编排、课程安排以及课堂时长的规训,特别是在课堂还受教师眼神、言语和动作等“约定俗成”的控制。课后教师依然通过布置的作业等形式控制着学生的活动。以至于许多中小学的教师在作业完成后要求家长将作业拍照上传至班级群中“展示”,以此督促学生家长对学生在家的学习活动进行监管。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失去了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8]无法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许多教师就要求学生全程开视频或以随机提问的形式,以实现对学生的监控。对于学生,教师一般采用“有罪推定”的思路。事实上,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儿童的天性或本能与恶、有罪、无知、顽劣等联系在一起”。 [9]因此,儿童是需要被管制、被监督和被规训的。这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对学生的自学行为不放心,在平时要求家长监督学生课外的学习情况,在网络教学中,许多教师也要求学生家长必须在学生身边辅助学生学习。

四、讨论与建议

由于缺乏网络教学的机会,中小学教师在此次网络教学中既要学习平台的应用、开发适合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又要尝试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还要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正如一项研究表明,网络教学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教学活动,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10]因此,可以从以上影响因素着手,构建良好的网络教育生态环境,提升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一)强化资源与平台的建设

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是教育的本质追求,也是学习资源开发利用、整合优化最根本与最核心的指向。[11]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做好统一规划,引导教师广泛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为教学资源平台提供内容更为丰富的、教学方式多样的和面向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教学资源。在电子教材建设方面,则更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搭建相关共建共享平台,在国家教材的基本框架下,组织教师开发和搜集各种相关教学资源,以备教师与学生选用。同时,平台应该以大数据等技术作为支撑,实现学习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以便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合理的评价。资源的丰富性与算法的智能化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现对学生的精准评价有积极的意义。在网络教学平台的监管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做好监督工作。一方面,对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内容等进行监督与审查,保证其合法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要做好对平台选用的监督,特别是要强化对教学平台选用的标准与流程的监督。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尽量保证平台的统一性,便于交流与管理,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工具的操作难度,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中来。

(二)更新理念与提升技术

教学理念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信息化时代学校教育在提供知识上的优势不再,强化思维能力培养必将成为其不得不选择的方向,这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的理念。[12]首先要转变教师在传统课堂中的教学理念,从根源上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这要求强化教师的培训,特别是从教师的职前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教育观。从外部环境建设方面来看,要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做好科学的引导,为新教育理念的实施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数字化时代,教师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运用各种媒介向学生传递不断更新的信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讯工具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信息技术对纷繁复杂的知识进行检索和管理等信息技术素养。[13]教师是教育技术的承载者和使用者,要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作用应先主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首先,要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才有机会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其次,应该为教师培训网络教学的理念。通过培训等手段,使教师认识到网络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实现教育公平、个性化教学以及终身学习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再次,还应该让教师理解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从而使教师理解网络教学的特点,在实施网络教学中能扬长避短,更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教学的功能。最后,要为教师提供网络教学的机会。比如可以日常的课后作业辅导、周末的项目化学习等为契机,鼓励教师实施网络教学,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提升个体的教育技术水平。

(三)优化管理模式

在教学管理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摆脱工业化的管理思维。教育和教学不是生成产品,而是为了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学活动是否促进了人的发展,而不应该过分地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结果或者是教学的效率。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应该摆脱控制的倾向。一方面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信任。对学生的不信任导致学生习惯被督促地进行学习,甚至可能导致学生“表面的顺从”。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才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动力源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逐步从“全景敞视”式的监控管理理念中走出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路、同伴互助等方式依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资源的获得和学习辅助的寻求,以此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在以后的网络教学中,学生就可以自主寻找资源和帮助,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辅助者。

参考文献:

[1]朱郑州,李华,吴中福.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因素与网络学习质量的提高[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06):13-16.

[2]丁秀珠,卢兴文,刘国暖.现代远程教育个别化师生交互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9):25-27.

[3]王朋娇,李娜,刘雅文,孟祥宇.传播学视野下MOOC在中国传播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1):20-28.

[4]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生存论哲学视野下的课程诠释[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7:3.

[5]罗儒国,宋琦.国外教师网络教学研究的回溯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11):54-58+45.

[6]王辞晓,张必兰,王晶心.网络教学接受度与教师TPACK水平的相关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5):12-21.

[7]Taylor A, Mcquiggan C. Faculty Development Programming: If We Build It, Will They Come?[J]. Educause Quarterly, 2008, 31(5):961-964.

[8]Conrad, D. University Instructors Reflections on their First Online Teaching Experiences[J].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 (JALN),2004,8(2):31-44.

[9]闫守轩,朱宁波.“过度教育”的表征、归因与救赎[J].中国教育学刊,2012(08):18-21.

[10]罗儒国.2.0时代中小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26-30.

[11]柯慧,徐梦杰,王俊山,邓敏.学生个性化成长视角的学校资源支持现状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9(11):11-16.

[12]刘丙元.思维能力培养:复杂社会情境中学校教育的基本着力点[J].当代教育科学,2019(12):8-12.

[13]孙兴华,薛玥,武丽莎.未来教师专业发展图像:欧盟与美国教师核心素养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9(11):87-92.

A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twork Teaching b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Based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Interviews with 10 Teachers

Yu Jiao-yang, Liu Hui, Fan Xiang-lan

(School of Education,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Jinzhong Shanxi 030619)

Abstract:Network teaching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teaching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lifelong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equity.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conducting network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uring the period of “no suspension of classes”, this study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0 teachers by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ing online teaching and extract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twork teaching mainly include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platform, teaching concep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and platforms, renewing ideas, upgrading technology and optimizing management mode, we can build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Keywords:network teaching; influencing factors; teaching concep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eaching management

(责任编校:周文鼎)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网络教学教学理念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