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能大赛作为教育链和产业链的“链接器”,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积极探索产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破解了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探索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学校;产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赛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手段,牢牢把握产赛教融合这条主线,充分发挥“赛”的纽带作用,促进“产”和“教”紧密对接,推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对职业学校的投入逐年加大,部分地区仍存在教学实训设备短缺和师资缺乏的情况。面对这种困境,有些学校采用企业服务方式或跨区域开展短时强化训练,但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部分地区产业基础落后、产业前沿技术滞后,企业规模小,吸纳学生能力有限,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合作持续时间短、形式化等现象比较突出。寻找一种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即产业,既包括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也包括因经济发展催生的新兴产业。“产”是基础是根源,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指明灯,是学与教的最终检验标准。“赛”即竞赛,不仅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赛项,还包括各种行业类竞赛。竞赛是对接产业,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法宝。“教”即教育,这里重点指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是过程,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产教融合是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进行协同育人的具体形式,可实现产业与教育统筹融合发展;赛教融合将职业技能竞赛与教育教学有机衔接,能够更好地引领专业建设促进教学改革。产赛融合,竞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紧贴真实生产场景和过程,代表最前沿产业发展趋势。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位于鲁西地区,学校以创建山东省高水平职业学校为契机,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基于“岗课赛证”理念,充分发挥竞赛“指挥棒”的作用,探索以育人为主线,以多样化校企合作平台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导师育人、多维度评价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更新观念,构建基于产赛教融合的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部分地区职业教育却发展乏力,有些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这些学校大多没有明确的符合学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些学校虽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但缺少很好的保障措施。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实地调研梳理归纳学校发展遇到的实际困难,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以“岗课赛证”为理念,以企业新型学徒制为指导,既着眼当前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又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重点发展领域为引领,各专业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中餐烹饪专业的“非遗文化传承,现代学徒助力,培养有滋有味有情的新时代儒厨”人才培养模式、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高端大赛引领,综合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
(二)搭建平台,以竞赛为纽带建立产赛教融合校企命运共同体体系
1.搭建产赛教融合平台,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立足产赛教融合进行特色化办学,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探索出形式多样的产赛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校企双赢的命运共同体格局。
(1)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与区域重点企业——聊城硕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了共建、共享、共管、共评、共育“5共”,聚焦、聚合、聚能、聚变“4聚”的“54321”人才培养模式,前3个学期由学校主导学生完成理论和技能教学内容的学习,后2个学期由企业为主导促使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最后1个学期学生进行岗位实习。
(2)全面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学生实习就业无缝对接。学校各专业遴选区域行业品牌企业作为企业新型学徒制合作单位,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培养管理,合作中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改变“校热企冷”的局面,真正构建“双主体”育人格局,使学生经过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岗位实习,在校期间就可以完成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蜕变,实现学习、实习、就业无缝对接。
(3)探索产业学院建设,深化产赛教融合。针对中餐烹饪专业实训所需食材量大、品类多且具有不可逆的特点,特别对于比较昂贵的食材无法满足学生常态化训练,学校引进聊城行业龙头企业——聊粮食品有限公司入校,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实训食材,实现了校企合作。
(4)牵头成立专业校企联盟,打造校企合作高地。学校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聊城市第一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在利用集团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省级教改研究项目、教学成果奖共同申报共同研究,企业专家进课堂、企业文化进校园成为常态化。学校先后联合山东省内外几十家企业牵头成立了聊城市财经商贸类专业校企联盟、聊城市餐饮行业校企联盟,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和育人机制,深化在招生就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服务社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5)“订单班”工学交替,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学校中餐烹饪专业与蓝海集团积极探索“订单班”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定职业岗位、教学方式、实习项目、评价方式。校企双方在学生入校前根据学生意愿确定学生名单,家校企签订三方协议。学生第一年进行理论学习,加强基础素质学习;从第二年开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模式进行教学,通过校企研讨、提炼、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分组以工学交替方式完成从“实际工作项目—学习内容—岗位实践”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岗位中查找学习中的不足,在学习中奠定岗位基础,形成良性循环。
2.充分发挥竞赛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基于“岗课赛证”理念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赛”的“指挥棒”和“纽带”作用,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校各专业根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题库和比赛评分标准,对接专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1+X”考核标准点,结合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将这些元素与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等相融合重构课程内容。将竞赛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开发教学资源;依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搭建教学环境和实习实训场景,实现“岗课赛证”融合。
(三)健全产赛教融合机制,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学校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对校企合作实行校、系二级管理,通过协议确定校企合作形式,确保校企合作高效稳步推进。校企制定全方位沟通机制,定期开展研讨,共同研究人才岗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研讨评价标准等。校企共同对专业进行科学研判,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企业为学校提供企业优秀文化、实训设备、先进生产技术、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就业岗位等。学校主动适应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学生岗位适配度;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参与产品研发,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学校充分挖掘技能大赛的纽带作用,通过竞赛带动专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聊城高级财经学校立足产赛教融合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同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校企合作形式还比较单一,还需进一步深入,竞赛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挖掘和展现,需要探索的内容还有很多。
[1]陈岳堂.产教融合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2 (1).
[2]何瑜.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专业建设探讨[J].广西教育,2020(10).
(作者:李国营,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人工智能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