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中职院校党建和思政课教学工作实际出发,根据新时期党建和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新要求,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为例,分析当前中职院校“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融合协同育人内容、优化协同育人渠道载体等方面探寻中职院校“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路径,以期提升中职院校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教学实效,取得党建统领和思政铸魂双成效。
■关键词:中职院校;“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
■课 题: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职院校‘ 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路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为例”(课题编号:GXZZJG2023B084)的研究成果。
党建和思政课教学工作是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两大抓手和关键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此,笔者结合中职院校党建和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实际,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为例,从工作机制、内容、渠道载体等方面探索中职院校“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路径,以期推进党建与思政课育人工作高效协同。
“党建+”,是指以党组织为纽带,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构建和谐共进的新形态。
“思政课”是指由第一课堂的思政理论课程(包含在专业课程及通识课程中渗透的思政,即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的思政实践课程和第三课堂的网络云课程组成的多样思政课程。其中思政理论课程是基础,以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要求为目标,立足思政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思政实践课程是拓展,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对理论的把握、运用和深化;思政网络云课程作为对思政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的服务和支撑,以网络云课堂的形式,对前两个课程进行补充和完善。
中职院校“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指在了解当前中职院校“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探索“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路径,以党建引领教育发展,思政助力教学改革,最终达到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互补与增效,实现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共同优化与提升。
党建和思政课教学工作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引导两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其培养对象和根本任务既有共性又有着不同特点,二者能否相互协助,形成合力,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得到很好的落实。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为了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一直在探索党建引领,思政育人的“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模式,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育人主体缺乏联动,协同育人的效力不足
在基层教育管理职责的履行中,党务工作者与思政课教师虽同为关键执行主体,但由于他们分属不同的机构部门,遵循各自特定的管理规则以及侧重于各自的评估标准,导致两者的互动频率较低。表现为党务工作者主要致力于完成党的建设任务,而思政课教师则主要投身于教学活动,形成了一种职责分明但合作有限的工作格局,相互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
(二)育人内容缺乏衔接,协同育人的感染力有待加强
当前思政课教学在整合日常生活要素、多样化学习资源及主题教育内容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是将时政动态和“四史”教育内容简单地与教材内容融合,并将之转换成教学语言,未能深入挖掘这些内容的实践价值。尤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特质——实践性方面,教学活动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潜力,缺少“广西工业振兴”主题的行业特色案例,以及利用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教学实例来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教育。因此,难以与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与行为上的互动,协同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待加强。
(三)育人渠道载体缺乏配合,协同育人作用发挥不力
思政课教学形式单一,还局限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与第三课堂的网络云课堂教学未能有效配合,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育人平台搭建不到位,校园红色文化氛围营造不充分,缺乏对本土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育人阵地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案例拓展、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灵活,无法达到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特别是较少利用与学院共建的红色育人基地,组织引导学生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学生缺乏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与现实的碰撞、共鸣,导致协同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构建“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发挥两支队伍联动效应
学院成立“党建+思政课”工作小组,由分管党务和教学工作的副书记和副院长任双组长,在党委指导下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课程协同育人的多维共治“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首先,发挥学院教学系部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打破教学系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建立思政课两级集体备课制和部门联席协商制,形成分工联动、协同互通的工作机制。配齐配强一支以思政课专职教师为主、以领导干部和党团教师为辅的教学团队,形成同向同行、团结奋进的氛围,发挥两支队伍协同育人联动效应。其次,依托党建活动,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建立党员教师激励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采取行走的思政课堂等具体措施,深挖和梳理党建工作及思政课(包含课程思政)中互融互通的育人元素,构建“党建引领+课堂教学+延伸教学”的党建与思政课教学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协同育人模式,打通课堂教学与课后衔接的教学通道。
(二)融合协同育人内容,实现中职院校党建工作和思政教学的双向互动
1.发挥支部党建引领作用,确保协同育人内容聚力
学院依托思政教师所在教学支部,即通用职业能力教育中心党支部,支部书记抓内涵建设,围绕思政课建设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确立为党支部工作任务之一。党支部通过每个学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月一次青年教师示范课、每学期一次骨干教师示范课,确保该任务落到实处,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同时,在党团课教育中有效挖掘思政课所蕴含的党建工作资源,并进行有机融合,使其不仅包含党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在活动中体现思政课的5个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2.深耕党建育人资源,完善思政课程内容体系
学院思政理论课堂以必修教材为基础,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等选修内容,设计“红色故事、工匠故事、中国工业故事我来讲”等课堂实践,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双师”同堂教学,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群”。拓展思政理论课堂知识,依托广西革命纪念馆、安琪之家等共建红色实践活动基地,开设主题教育、实践服务、社会调查、文学艺术等“4类任选+2类限选”实践育人模块,社团活动课程化,组建碧水蓝天“环保协会”等78个社团,打造“一系一品、一生一团”活动品牌,上好“行走的思政课”,促进青年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践行理论成果。同时,利用好网络云课堂,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对话革命先烈、大国工匠,挖掘工业发展及其背后的感人故事等特色思政元素,开发“中国发展的基石——中国智造”的机械、电子、化工等特色课程思政及思政课程案例库、重难点问题库、素材库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巩固。
(三)优化协同育人渠道载体,提升育人实效
1.拓宽党建工作思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学院将党建活动与思政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依托广西革命纪念馆等共建红色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及周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打造红色研学线路,开展主题教育及红色研学之旅,让学生现场感受党的奋斗史,传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依托那洪派出所、江南区法院、广西戒毒所等法制教育基地开展模拟法庭、戒毒所参观、每日一案一学等法制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依托金阳社区、南宁市龙翔苑小区、安琪之家共建德育实践活动基地,发挥学生技能特长,开展志愿服务、爱心帮扶等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素质;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建立了48个学生实习基地、4个企业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体验企业文化,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岗位要求的德技双馨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依托与武警南宁市支队四大队、经开区消防大队共建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国防教育主题实践,引导学生增强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等。
2.营造党建工作氛围,聚集思政育人合力
学院依托通用职业能力教育中心党支部,建立“党建+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通过“三会一课”,在组织党员及非党员思政教师学习文件精神的同时,开展党建知识如何进课堂的研讨。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团党课学习培训,组织团员、党员教师集中学习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理论知识,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党建读书会”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广大团员、党员讲好中国故事,发扬革命优秀传统;创建青年党史大课堂,增进广大青年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建设党史文化墙和党史文化长廊,通过党史文化建设,以条幅、LED电子流动显示屏、展板、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解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依托学院校史馆、广西革命纪念馆等校内外党建思政教育基地,以党建带团建、队建,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的作用,打造大思政讲堂;依托每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如“四史”知识竞赛、“践行校园十礼,技能成才有我”主题班会擂台赛等活动,营造党建工作氛围,积聚思政育人合力。
综上所述,在深入探索中职院校“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路径进程中,学院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数据分析等多维手段,发现该教育路径在多个维度具有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在提升学生政治意识、丰富校园文化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效果和优势明显。但改革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职院校“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教学设施不完善、思政素质实践转化方式创新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效果。面对这些挑战,学院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如继续改善教学设施、创新教学方法等。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改进,这一路径必将在学院培养德技双馨的时代新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李莎莎,李正高.民办高校“党建+思政课”融合育人的意义和路径:以茅台学院为例[J].办公室业务,2022(20).
[2]李向娜.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协同思政课教学工作研究:以三所高校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
[3]郝红梅,顾春华,马前锋.马院党建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2) .
(作者:谢亚敏,广西工业技师学院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