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2024-06-14 17:31郑桂香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郑桂香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质。由此“整本书阅读”理念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借助其结构完整性、系统性强、逻辑丰富且协调的特点,展开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发展语言能力、获取丰富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本文将视线集中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探索以整本书阅读为导向的导读课、推进交流课、总结课、阅读实践课等课型的推进方法,以期实现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视域  小学高年级语文  整本书阅读  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三元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立项号:SYKT-2304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4-0190-03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整本书阅读受到极大重视,教师的阅读意识被唤醒,并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制定更完善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用丰富活动激活学生兴趣,实现高效教学。但是由于整本书内容较多,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阅读困难较大,教师的教学也较为零散碎片化,未能对其内涵进行深度探究,同时,学生也经常处于被动状态,读无指导、无要求、无交流、无氛围,难以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的整本书探索中。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转换思想,在新课标视域下挖掘更多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整本书阅读概述

“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通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振奋精神,提升境界。《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质,提倡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实践,可促进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获取更完整的语言思想和文字运用技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朝着“热爱阅读、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的目标发展。

由于整本书阅读内容较多、教学耗时长,教师授课期间需采取能推动学生阅读的措施,以激活学生探索兴趣为目标,引导他们用心读、深入读,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出推荐课、指导课、交流课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流程,强调学生读、思、达的同时进行,从而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素养的发展。

二、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高年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方向

教师在正式落实整本书教学计划前,应认真思考三个问题:高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读得怎么样?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发展需求,探索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课型,建构有效的深度阅读指导策略,在此过程中,重视对书目的合理选择。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例,教师结合“快乐读书吧”板块内容,为学生推荐整本书阅读书目,既做到和教材紧密相关,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又能在适宜范围内展开拓展教学,让学生熟悉革命传统、文学、科普等多方面的优秀作品,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陶冶情操。最后,逐渐将课内的阅读指导延伸为课外的自主阅读,学生在兴趣驱动下能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探索能力,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三、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分析

(一)阅读导读课:兴趣激发,方法指导

教师首先应明确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小学高年级阶段展开整本书阅读一般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语言文字探索中发现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未来学习与成长打下基础;第二,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一定阅读技巧,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展开为他们提供对文本整体把握、对重点内容有效提炼和对作者创作情感与思想进行分析的机会,既能做到学以致用,也能积攒更多经验;第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整本书阅读涉及类型丰富的书目,学生能在语言文字中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不仅发展语文素养,还能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第四,发展思维品质,整本书阅读相较于教材内课文的阅读,更考验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起到为学生搭建思考、辨析载体的作用,最终基于丰富知识的累积,增强综合能力[2]。

目标确认后,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如各个环节需要开展哪些活动、师生之间该有哪些交流等。在此基础上,对导读课进行全方位完善,选择一些与整本书阅读材料相关的辅助资料,如书目作者简介、书籍封面、书目序言与目录等,鼓励学生观察与思考,由此激活学生阅读欲望。正式开始教学前,教师还要激活学生的前知,采取生活化问题、趣味化讨论和故事分享等方法组织活动,在导读中放松学生的身心,让他们明确阅读目标、设置阅读期望,从而有目的地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与欣赏书目内容。

(二)推进交流课:师生互动,促进阅读

由于整本书阅读需要的读书时间较长,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不一致,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师生不断交流,以促进学生阅读。此阶段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如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你都知道书里的哪些人物?你对谁最熟悉?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吗?这本书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这样一来自然为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看法的机会,同时也能多倾听他人的想法,产生思想之间的碰撞,加深对书目内容的认知。

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部分的教学中,提到了《田螺姑娘》的故事,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此时教师为学生布置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感受动人的情节、认识精彩人物。在此之前,为帮助学生对民间故事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引导问题:你有没有最喜欢的民间故事?你认为民间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民间故事都传递了哪些价值观?民间故事是否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不再止步于了解一个历史事件,更多的是在阅读过程中融入主观上的思考,愿意结合现实生活去思考民间故事语言风格特点、情感主题特征,并及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设置一个带有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探索问题答案,借此营造出更轻松、舒适的阅读氛围,学生都能在没有顾虑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真实想法,并且在与组内成员产生观点不一致问题时,也能探索丰富论据,证明自己观点的准确性。小组内自然展开良性的争辩,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都明显提升。同时此过程中,学生还能产生沉浸式阅读交互体验,基于更深入的思考与分析,进一步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推进交流课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允许他们说出真实想法与感受,以鼓励教育为主,不限制他们的思考思路,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在师生、生生平等的视角下展开多方的有效交互,让学生感到舒适、自在,进一步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全体学生阅读能力的增长。

(三)阅读活动课:多元活动,深化阅读

在阅读活动推进过程中和阅读结束后,为更好地推动阅读和总结阅读成果,举办辩论会、朗诵比赛、剧作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会,培养各种思维和能力。

1.立足语言能力,组织阅读活动

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要素之一,是高年级学生必备能力,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明确给予学生语言表达机会的重要意义,组织朗读、辩论等实践类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增强语感,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在辩论活动中,学生能深入分析书目中人物的特征、情节的意义,并根据书中的主题或观点,凝练语言表达主观思想,同时实现读、思、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部分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对《中国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以及《非洲民间故事》的整本书阅读,教师可以在第一阶段组织“民间故事讲述大会”,学生从三本书中任选其一进行阅读,并准备3~5分钟的讲述内容,包括所选故事的简介、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或情节,从而在分享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不同地域民间故事的理解与感知,并且在对不同地域故事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生成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如一名学生选择《中国民间故事》中的《蚕神姑娘》进行讲述,另一名学生选择《欧洲民间故事》中的《聪明的牧羊人》进行讲述,两个故事的核心主旨都是强调智慧和善良的重要性,但是又有所差异:前者体现了中国江南地区的蚕桑文化、传统和习俗,更突出反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心;后者则是欧洲民间故事中常见的智慧、勇气、爱情主题,更突出呈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以及情感的变化。虽然主题相似,但是精神内核却大有不同,在语言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生成跨文化意识,既愿意承担起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又能尊重和保护其他国家文化。

2.立足思维能力,组织阅读活动

根据整本书内容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问答互动中帮助学生理解情节、人物、主题等多方面的深层含义。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提问,由于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所以每一阶段学生阅读感悟都会发生变化,只有敢于思考和质疑,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能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阅读探索。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跨学科知识展开教学,包括历史背景、地理常识、科学原理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让他们把握书目的整体内涵,在多元化思考中累积丰富知识,实现综合素质发展。

3.立足想象能力,组织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书籍内容创设丰富情境,让学生释放出无限的想象与创造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发展过程、体会书中人物的酸甜苦辣。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动画视频、记录影像、美妙歌曲创设情境。语言文字对学生而言不再晦涩难懂,而是有具体的声音和画面,他们能通过想象展开对故事的深层次解读,从而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最后,还可以立足于书目的某个章节或段落,开展创意写作活动,如读后感分享、编写诗歌、改写故事等,也能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增强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部分中涉及“爱”这一主题,因此教师可以选择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的经典作品《大林与小林》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在学生阅读的中后期,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巩固整体阅读成果,如组织角色扮演游戏,学生选择扮演大林、小林、怪兽等,学生通过对这对双胞胎兄弟故事的演绎以及部分扩充,分析他们不同命运的产生原因,并且由此引发对现实社会的深层思考。同时,还可以组织故事续写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故事进行后续创作,如“大林与小林重逢”“大林改变世界”“小林寻找自我”“大林和小林对抗邪恶势力”或“大林和小林的家族传奇”等,用丰富的想象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创造力,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汇报总结课:成果展示,得失总结

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师生总结阅读得失,并进行成果展示,为下一本书的阅读做好准备,也为学校语文课内外阅读提供更多有效的阅读策略经验。首先,确认汇报总结的主题,包括作者思想解读、故事现实意义分析等;其次,设计汇报的主要形式,如口头交互、合作表演、总结展览等,选择适合学生且与书目内容相匹配的形式,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参与该项活动,并且学生之间在总结报告中相互启发,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思考。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整本书阅读能满足他们迫切的阅读需求,自由阅读、多读书、读好书是整本书阅读的宗旨。教师基于此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让学生在有效习得阅读方法后,将其应用于课外阅读与现实生活之中,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教师在实际授课中解决传统阅读教学简单化、功利化问题,扩大教学空间,用问答互动、讨论交流、实践探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感受整本书阅读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金雪纯.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2):142-144.

[2]刘彤彤.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2):131-132.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探析
基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