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4-06-14 16:34张玉良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新课程标准思维品质

张玉良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明确了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思维能力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尝试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课堂问题设计、阅读与表达、时事评论等活动角度出发,探索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标准  思维品质  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4-0013-03

根据教学需要,从课程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厘清思维品质培养与课程内容、目标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为语文教学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内容、途径和策略,提出一定的建议,对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亦具有实际意义。

一、驱动性问题设计

1.对标核心素养,精心设计问题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应当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设计问题与提升思维品质亦是如此。课堂时间有限,富有思维含量和价值的问题能够让学习更有意义,不同的问题也蕴含着对事物认识的不同视角和程度,决定了学生思维与学习的起点、方向和深度。首先,问题的设计难度要合理,如在《祝福》中,教师可以在知识的“增长点”上设置问题:“鲁镇上发生了一桩命案,一个‘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时却死在了冰天雪地里,她是谁?死亡之前发生了什么?文本又为什么选择‘祝福作为题目?其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通过把控问题的难度,达到了问题驱动课堂的效果,同时也引导着学生的思维。

2.巧设提问情境,提升思维品质

基于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思维品质的首要选择。提问情境要具备情境意义,教师要确保问题贴合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很多课文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学生感受之间可能会存在的隔阂,从而创设出与学生生活认知经验相贴近的问题情境,以最大程度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登高》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适逢重阳佳节,我们的老朋友杜甫打算去登山望远,他向你发来了邀约,多年未见,你想了解一下他近些年的经历吗”。通过以作者对话的方式,模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比如安史之乱后,社会动乱,百姓受战乱影响流离失所,从48岁就开始客居他乡,漂泊在外的杜甫已经过了8年这样的生活,此时的他疾病缠身,身心俱疲。教师延续这个情境,即“具体描绘一下杜甫的所见之景”“为何他满脸惆怅”“你们感觉他的心情如何”“能否具体谈谈杜甫因何而悲”等等。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和价值

根据新课程标准可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敏捷、灵活,具有批判性与独创性。思维品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从高中阶段开始,应当通过思辨性的阅读与表达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机会接受基本的逻辑思维训练,按照逻辑顺序去探究文学作品中的观点,学会以事实逻辑为基础进行表达,在系统的学习下实现思维高品质、有深度的发展。

2.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相关思维转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可以从培养思维习惯和技能的角度出发,遵循规律,引导学生将思维具象化,构建有效的思维支架,比如形成思维导图,在反思归纳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水平。当学生学会阅读某一类型文本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迁移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渐地转化为方法,直至内化为一种思考的习惯,形成对某一类型文本的阅读能力。

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设计实践

以“责任与担当”单元教学为例,“责任与担当”是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思维水平。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阅读《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和《六国论》等作品,深入探究作品的论点,并对论据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发现其中论证的逻辑性、文本结构的层次性与推理判断的合理性,学会在阅读和表达时从客观的角度进行理性审视与批判性思考。本次教学活动以“自省”为主题,涉及选文均为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篇目,通过研习作品相关时代背景与作者写作意图、文学体裁等知识,在鉴赏文章说理艺术与批判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首先查阅王安石、魏征、苏洵、杜牧四位作者的生平事迹,对其进行初步了解,并在课上开展人物交流分享会活动,做到知人论世,理解作者写作的身份、对象、背景和目的。接着对比素材库中历史论文的著名篇目,并选择适合自身自省的相关史料。精读课文,概括提炼出作者的中心论点,并对四篇课文的相似之处采取综合分析的形式进行学习。比如“魏征对君主提出的治国理政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王安石对司马光的论述给出了怎样的反驳观点?”“找出论述六国破灭缘由的中心主旨句并准确翻译。”“导致秦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基于对四篇文本的阅读,代入文中语境,聚焦作者说理艺术和语言技巧,分析把握其辩证性的表达手法,开始撰写“自省稿”,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交流总结说理性文本的说理艺术,在锻炼书面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三、批判性思维与写作

1.审视外部材料

批判性思维强调主动的反思和对自我的批判,避免错误的价值诱导,是学生在写作中避免出现片面性的一味良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从外部材料的审视开始,思考分析材料的立场,找到得出立场的理由(资料、证据),推理结构以及其是否符合逻辑。如果其中存在思辨空间,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补充条件或原因。以批判性思维对外部材料进行结构、审视和分类,使其成为可供表达的资源,这是一种将潜在的、原生的素材资源化、批判性转化的方法。比如《鸿门宴》中,既可以通过刘邦的“称谓”“玉斗”“间行”等细节论证细节影响成败的结论,也可以论证“隐忍”“智谋”的价值。再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相较于学生泛泛而读后总结出鲁滨逊“坚持”“毅力”的优秀品质,教师更应当引入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思索鲁滨逊生存下来的原因是否仅这些?或许这样就可以发现那艘凝聚着人类几千年智慧与文明的远洋轮船,以及鲁滨逊本身所指代的人类几千年的智慧与文明结晶。通过纵深、独特的角度与思辨锤炼学生的思维。

2.安排写作结构

安排适宜的表达结构,才能够令文章的阅读期待与行文结构达成一致,而这也是符合认知规律与思维规律的表现,以议论文为例,就是达成了“说理”的目的。一般来说,议论文的写作结构主要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和总分总式三种,掌握基本的写作结构对于学生写作的谋篇布局有很大意义。而从批判性思维角度考虑,更为细化的写作结构更值得关注。比如纵向的递进结构,当论证的内容不适宜就事论事时,步步推进和环环相扣的纵向递进结构便是最佳选择,如古代的个人、当今的群体和未来的民族、世界,不同范畴的纵向递进,从个人的行为,群体的心理效应,民族与世界的精神;也可以从个人的偶然到群体,再到民族与世界的必然等等。

3.选择分析方法

仍以议论文写作为例,例证法和引证法是高中学生在写作时最多的选择,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可以尝试从论证方法展开,培养学生选择最合适方法表述的意识能力。例如,在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写作任务中,选定驳斥的观点是“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其隐含前提是“传统阅读代表了沉潜,而电子阅读则代表浮躁”,根本假定是“只有传统阅读才能被称作是阅读”。对此,可得出如下论证:“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都只是一种外在的阅读的形式,若有一颗沉浸书香的心灵,“读屏”就不会让我们变得零碎、肤浅,若没有潜心静意的真诚,“读书”也等于“不读”。为了使“‘读屏并不等于碎片化的浅阅读”的观点更加直观有力,必须要站在更高更广的视野上去挖掘考虑其中蕴藏的“隐含前提”,这样一来,“读屏”即是碎片化浅阅读的荒诞也就显露无疑,说服力大大增强。

四、思辨能力与时事评论

1.整合教学资源

时事评论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就目前语文教材来看,其中所涉及的范围不够全面,所以需要教师对时事评论相关的内容进行补充,坚持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同时,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发展和提升思维能力。也因此,教师所选取的教学资源要具备语言深刻、思辨性强且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特征。时事评论教学资源除了要具备典型性以外,还应当结构完整,论证严谨,思辨性强,适宜学生学习需求和思维水平,使其在深入思考中实现理性认知,比如留守女孩考出676分的好成绩,却选择了北大最冷门的考古专业,引发热议。对此,教师选取广大媒体所发表的时评,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整合资源的同时,提升学生信息收集、筛选、辨识与整合的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

2.创设思辨情境

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一种情感氛围和辅助教学的“环境”,能够让教与学互动处于特定情境当中,所以情境应多设于学生思维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一般高中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问题情境、艺术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等等。无论哪一种情境,教师都要明确情境是教师主动建构和优化的结果,是一种人为创设的学习环境因素,既然是人为创设,就需要避免陷入误区,即避免形式上的热闹和丰富,忽视了真正的课堂需求。因此,只有在时评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才能够助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例如,根据“躺平or内卷”的主题进行辩论,通过创设辩论赛的情境,使学生学会理性看待问题,培养其质疑、论证、批判等思辨性思维能力,在辩论过程中要尊重他人,保持平等讨论的态度、良好的辩论风度。课上,由教师担任主持人,宣布辩题,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在本次教学设计中,还可以结合教材中《老子》的相关内容,探究道家思想的新时代内涵与当代价值,依托于“躺平or内卷”的辩论活动,增强古人思想现实意义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做一个具有理性精神的公民。最后,教师升华辩论问题:根本焦点在于人的存在方式,如“人生理想和丰富的生活方式如何共存”“‘不争不

是‘躺平,而是依据真实的需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3.提升思辨水平

时事评论,尤其是短评,适宜在课堂起始阶段呈现,以便于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进行正课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时事短评教学时要抓住核心问题或关键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以单篇时事短评为例,单篇时事评论强调一事一理与深度思考,充分体现了思维的纵向发展,即逻辑性、深刻性与批判性。学生在就事说理中需要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联系实际生活进一步对此类事件背后蕴含的启示意义、道理进行深入讨论。如近些年“网红儿童在短视频平台直播牟利”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热议。针对《坚决制止借“儿童”网络牟利》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网红儿童”一词进行概念辨析,把握作者在文中的关键词使用,根据“晒娃”“儿童权益”“网络平台”“流量”等关键词明晰作者的写作思路,厘清其观点立场,从而做出判断,辨析观点,认清现象本质。

行文至此,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白,也应当令学生明白,语文并非单纯的语言学科,无论是文本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书面表达,都离不开思维能力。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华美,易晓.批判性思维的品质特征及能力要素——基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理解[J].教育科学论坛,2022(2):60-64.

[2]孙秀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升[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98+100.

[3]贾安通.新高考思维评价体系下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深度教学[J].教育观察,2019,8(21):90-91.

[4]陈琳.思辨性问题设计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古诗文阅读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11):8-10+129.

[5]朱武兰.问题与改进:阅读教学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片断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2):87-92.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新课程标准思维品质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