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4-06-14 14:25曹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小学低段数学教育

曹艳

【摘要】小学低段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低段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利用教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等。通过本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的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段  数学教育  动手实践  策略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康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教师教学课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H23JX020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4-0175-03

小学低段数学教育是孩子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当前小学低段数学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重视死记硬背而忽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懂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影响学习成绩,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以期提出一些可行性高、实用性强的改进方案,促进小学低段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习成效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这是因为,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过程,增强了学习的可视化和感性化程度,从而使学习更加直观和深入。

(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职业和工作都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求。

(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这种经历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加自信和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年,月,日》时可以让孩子们动手做月历,理解从暑假开始到暑假结束一共是多少天的此类问题。

(四)增强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应用的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因此,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成效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对策

(一)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内容

对于小学低段数学动手能力操作而言,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动手操作。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制定难度适宜的课堂动手教学,如果教学难度过大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伤害。对于操作内容而言要选择对课堂教学有所帮助的内容进行动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掌握课本知识点的作用。在小学生课堂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禁止教师干涉过多,但是要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同时不能使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依照课程要求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1.基础数学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基础数学概念如数数、加减法等非常重要,这些概念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教具如珠心算盘、计数器等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几何图形: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几何图形模型,如拼图、积木、正方体等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掌握几何图形的属性。3.时间与日历:低年级学生通常不易理解时间和日历的概念,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日历、钟表等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时间与日历的相关知识。4.常见物品重量与容积:低年级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和容积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物品如水杯、砝码等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重量和容积知识。5.生活技能:低年级学生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围裙、手工制作等。这些技能可以通过教具和材料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总之,选择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注重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驱动思考与实践

定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促进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小学低段数学而言,老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基础性知识普遍偏多,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通常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概念性知识。因此,对于情景设定而言教师要设计小学生所熟悉的场景,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趣味性的场景中进行动手操作,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总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情况,注重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例如,1.实践场景:在课堂上创设具有实践性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到场景中,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这样的实践场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2.小组合作:通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且在一起完成任务,我们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巧。3.视觉教学:在课堂上使用图片、视频、幻灯片等视觉教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4.制定实践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让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实践操作,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5.实践评估: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评估,让学生自主评估和互评,可以让学生反思和总结实践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引导学习思考操作技巧,让学生主动操作训练

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思考、探究、操作、总结等方面的技巧与经验,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提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操作的技巧,更带给学生新知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比如说,带着解说去操作,可以明确我要做什么、我是怎样做的等等,相当于为学生的行动列出了计划。接下来就是具体操作过程,基于分析、概括等也产生一套适应的计划,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辅助作用、引导作用。这样一来也使得数学活动、数学课堂主动权在学生身上,符合当前教育背景下各类先进理念中的倡导,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再如,带着思考问题去操作,仍然由学生基于一个问题或者任务,在特定场景下思考探究、探索实践,最后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达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最后统一总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个体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与报告等,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是有方法技巧的,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数学经验,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例如,1.引入活动:提出一个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2.解说操作:给学生进行解说,简要介绍活动的目的和规则,以及需要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等。3.示范操作:进行操作示范,同时解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向学生展示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4.学生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解说,自主进行操作,尝试解决问题。在操作过程中,适时根据提醒找到正确解决方案,积极探索。5.互动交流:随机抽查学生的思考和操作情况,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分享。6.总结归纳: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共同总结归纳操作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课堂操作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应做好引导工作,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要将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习惯当作重点,因为动手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操作习惯的支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准备学具,并且要规范小学生的操作流程。在放置学具时,应该保持整洁干净,并提前告知学生课堂所需的学习工具。最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而教师则要在操作过程中提供有效的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等。

例如,1.规范操作流程:在课堂上教师要规范操作流程,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和安全事故。2.强化操作规范:在操作前,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操作规范,让学生清楚操作规范的重要性。3.督促学生自我检查:学生在操作前要自行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准备充分、是否存在缺陷等,操作过程中也要时刻检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或风险。4.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和事故的发生。5.加强安全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操作的安全风险,学会预防和处理事故,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

三、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培养实践技能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数学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满堂灌式教学法,直接将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长期下来让学生形成了坐享其成的学习习惯,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鉴于此,数学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中可以随心所欲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厘米和米》时,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亲自动手获取知识。学生在,教师讲完之后利用自己手中量尺等测量工具开始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一些长度较短的物体适合用“厘米”来表示长度,而长度较长的物体则适合用“米”来表示长度。同时,学生动手实践测量的过程中,对“厘米”和“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所需的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技能,这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助力数学教育现代化、全面化发展。

四、帮助学生总结和反思,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数学教师还要在学生完成动手操作之后帮助学生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小学低段的学生接触学习时间不长,且生活经验不足,在动手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数学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以耐心的态度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在学生完成动手操作后,要帮助学生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学生自己动手折叠和移动图形,对图形的运动有了深刻的认知,待学生完成学习之后,,教师针对学生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意识到操作错误的地方,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更加规范。

总之,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化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点,小学低段的学生刚接触学习,可塑性较强,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数学教师要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应以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主,提高对小学生操作习惯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阶段要定期展开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该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把“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不能只是单纯地依靠“动脑”或者“动手”单方面来进行学习,动手操作时要把思维能力培养与脑力开发作为目标,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珊.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3):91.

[2]夏敏超.以动代静,让数学学习“动”起来——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3):95-96.

[3]郭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2):6.

[4]李娟.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操作活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0(43):172.

[5]张红梅. 让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N].发展导报,2017-12-22(031).

[6]张莉莉.营造精彩,彰显乐趣——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50.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小学低段数学教育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巧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创建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