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4-06-14 12:12冯双喜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大单元教学初中物理教学

冯双喜

【摘要】本文将围绕大单元教学设计内涵与构成要素开展分析,阐述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存在的不足,包括教学设计深度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不科学、教学手段单一,并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分别为创设教学主题、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以任务或问题驱动,以此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  初中物理教学  学科素养  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4-0094-03

一、引言

初中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理科思维,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产生定性认知,可以运用课堂学习的理论解释物理现象。该学科学习难度较大,知识点抽象。为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可运用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引领,通过打造真实情境,搭配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知识点具象化、立体化。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单元教学构成要素

大单元教学可以理解为以单元为学习单位,充分遵循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活动,实现教学内容的设计、实施,需要教师以核心素养为依托,准确把握课标,驾驭教材,实现学生的思维迁移,注重教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实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还要聚焦单元内容,做好结构分析,深入探究育人价值,站在整体层面,考虑学生学习水平,完善作业设计与评价,深化课程改革。简单来说,物理学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更多以教材章节进行划分,保证教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学生知识点的分解与重组,其优势在于学习内容更加系统。通过团体教学形式,把握学生学习进展,利用教学主题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的形式,全面展现学生身边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形成正确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实操能力,养成学科素养。但根据实际调查显示,由于许多教师对于教材章节知识点的梳理不够高效,教学活动没有结合任务内容进行设计,导致大单元教学在实际应用时,难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

三、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设计深度不足

部分学校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缺少完善性,没有深入挖掘大单元教学的效能,不利于学生实现深层次的认知。通常来说,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为后续的章节知识起到铺垫作用,但由于设计深度不足、广度欠缺,教学体系不具备系统性,必然会阻碍学生拓宽视野,教师单纯解释知识点的定义,没有及时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且采用的知识点排列拼接,也只会加剧学生对单元内容学习的疲劳感,甚至丧失学习兴趣[1]。

(二)教学资源应用不合理

我国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应做好教学资源、设施的有机融合,但部分学校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资源配置不够科学,许多知识内容尚未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应有价值。并且教师的信息化理念不够完善,没有高效应用多媒体手段,网络资源的应用不佳,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缺少对学生个性化诉求的了解,造成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度较差,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保守,过于看重学生的笔试成绩,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单方面灌输知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也没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化诉求,导致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倦怠心理。即便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设备、信息化技术,但在微课设计、智能白板的应用环节,仍未体现综合性,且融合效果不佳。

四、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优化措施

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将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以下几点优化措施。

(一)创设单元教学主题

初中物理教师应结合课程指标,以及单元教学内容,进一步确定单元教学主题,实现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呈现。以往的教学环节,教师站在课时设计层面,围绕物理概念,组织教学资源,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为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站在微观层面,聚焦于主干知识,梳理知识结构,保证单元教学主题具有逻辑性,且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为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教师可采用更接地气的主题设计形式,如“谁在操纵电流”,并引导学生讲述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用电器具,围绕用电设备,讲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主题设计方面,还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朴素认知逐渐向科学认知转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2]。

1.创设教学情境

在大单元教学实施环节,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通过构建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由实践的机会与平台,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并在情境构建过程中,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完成物理知识吸收,真正意义上做到物理知识的学以致用。比如在开展“光现象”的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多种颜色的光的图片,帮助学生从视觉层面,感受光的多种姿态,并引发学生联想,讲述生活中看到的彩虹等多彩的光。再通过视频播放,呈现相关场景,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下,感受学习的魅力与乐趣[3]。

2.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大单元教学的内在核心,将教学内涵作为切入点,实现教学内容的适当延伸,丰富教学资源,使其与教学设计架构有机融合。并依托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体系的适当拓展,利用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压强”为例,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通过计算机展示压强的实验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述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压强现象,比如游泳、泡澡时感到胸闷,证明身体四周的液体对人体产生压强。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压强的方向。在播放压强实验中,操作人员用手按住探头橡皮膜,由学生观察压强计U型管的液面高度差,当手指用力后,液面高度差变大,证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增大。而将探头橡皮膜在同一深度朝向不同方向时,U形管液面高度差维持不变。证明液体由内部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且大小相等。该教学方法也可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简化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对压强知识点产生更直观的感受,并进一步实现知识的延伸学习。

(二)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现阶段,我国在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时,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具备严谨的教学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以及物理观念,能够主动完成科学探究。更多站在宏观层面,提出高度概括的目标表述,从课时角度,结合学生学情,实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调整。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拓宽自身眼界,围绕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学思维,系统性分析教材知识点,完善单元教学设计。

以“质量和密度”的教学为例,该章节需要从物质存在、守恒等维度,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物质观。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每节课时作为切入点,围绕质量、密度测量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知。但此类教学方法所传输的概念内容较为松散,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记忆。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应站在单元教学目标层面,实现知识间的有序衔接,将“鉴别物质”作为整体任务,以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与思维作为工作落脚点,使学生边做边学。比如:首先,将单元大概念确定为密度、粒子模型与类比,基本问题设置为物体与物质、质量、密度的含义差异点,物质密度与物体平均密度的不同点。将核心任务确定为利用实验产生密度概念,了解因子模型,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将表现性任务设计为运用密度公式完成相关计算,正确使用天平、量筒,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技巧,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其次,要完成教学活动框架设计,做好推进深度学习计划的部署,避免课时设计脱离大方向,在探究质量含义与测量时,应聚焦于理解质量定义,为后续密度理解做好铺垫,从多个角度完成事物剖析,掌握比较法的应用路径。揭示密度意义,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形成密度概念,体会类比思想,发现数据规律。凭借探究密度随气压、温度的变化,理解密度与物质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通过迁移性问题实现大概念的深入认知,发展学生分析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利用课外探究,布置教学任务,如利用自己开发的工具测量物质密度,通过更接近现实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实现大概念的多维度理解;最后,要进行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如以学生认为铁比木重的前概念,设计物质分辨活动,引出通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进行质量比较。根据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物质类型,依托学生掌握的学习经验,通过人口分布类比,深入理解物质密度含义,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4]。

(三)以任务、问题驱动

第一,教师要充分围绕单元教学主题,以任务、问题为索引,实现教学内容的适当整合与优化,以课时为单位,进行任务细化。保证单元任务、问题能够切实融合知识原理与观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知识架构,产生物理思维,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以“电功率”课程章节作为研究对象,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日常生活作为教学切入点,创设“选择适合家中做饭的电饭锅”这一教学情境,将单元中的电功、电功率作为核心物理概念,划分为教学任务当中。引发学生自主讨论,并提出多个子问题。比如学生对教师展示的电饭锅往往会比较好奇,并在阅读标识时提出疑问,即额定电压是否与电路电压相同,如何选择设备容量,又如何判断电饭锅耗电情况。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一系列问题,开展单元实践活动。具体表现为:将预期学习成果设置为学生了解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能够完成简单计算,并完成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电压关系,电流热效应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报告,可以自主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将单元学习目标确定为,知道电功与单位,掌握电能表读数方法,解释生活中相关物理现象,会测量灯泡电功率。在实验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指导学生交流讨论,表达真实想法,倾听他人见解。并不断抛出新问题,比如生活中电能消耗如何计量,电功率大小与什么有关。利用师生合理完成的演示实验,包括电路连接、电路图设计,使学生学习电流做功与电压、通电时间的内在联系[5]。

第二,做好教学评价,实现学生的思维发散,在开展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进一步增长,教师需要将教学评价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及时反思课程布置、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教学指引下,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实现个人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强化创新意识。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要遵循层层递进的知识教学理念,推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加强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掌握知识内涵,并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发明小物件,合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难题,达到增强创新思维的目的。

以人教版教材“电流和电路”的单元教学为例,教师要带领学生集中学习电路知识,了解电路的连接方法,学会电流的测量技巧,明确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内的电流规律,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做好与旧知识的有效融合,依托多媒体设备、数字化手段,制作教学课件,将复杂、逻辑性强的知识点,进行具象化、立体化转变。同时,教师也可适当进行知识点的延伸,简单讲述与电路相关的先进设备与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最后由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测评、作业收集,进行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全方位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客观,了解学生的疑惑与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也能为后续的教学体系优化,提供指引方向。此外,教师本身也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丰富知识储备与教学形式,关注学生学情,提高教学水平。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单元教学设计内涵与构成要素开展分析讨论,阐述目前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以此强化学生从生活中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进一步丰富知识架构,提高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水平,养成一定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喜.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以“电流和电路”大单元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26):109-112+124.

[2]韦武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广西物理,2023,44(2):95-97.

[3]黄颖红.立足大单元  创设小情境  发展大思维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初中物理大单元作业设计[J].华夏教师,2023(11):13-15.

[4]徐德祥.基于智慧化教学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研究[J].广西物理,2023,44(1):202-204.

[5]李银.基于“ETA物理认知模型”建构《静电场》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学物理教学成果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启迪[J].物理与工程,2023,33(1):157-161.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大单元教学初中物理教学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创设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现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试论体验性学习实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研究性学习大单元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