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4-06-14 02:26林怡然周毅锋陈丽婧
中国商论 2024年11期
关键词:智慧养老金融科技人口老龄化

林怡然 周毅锋 陈丽婧

摘 要: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本文以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为视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当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金融科技;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智慧养老

本文索引:林怡然,周毅锋,陈丽婧.<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1):-117.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a)--05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28004万,占总人口比重的19.8%(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20978万,占总人口比重的14.9%)。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中国将步入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国家行列。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域具有深远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因此,老年人口比重的持续增加,使养老金融服务产业的需求得到空前释放。

金融科技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产品服务与业务模式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并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两种渠道来缓解银行信贷资源错配、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优化银企间融资问题、改进商业银行贷款技术。养老金融则是由养老产业与金融产业相互交叉、融合,形成螺旋式组合生态体系。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科技技术与金融的深度渗透,把金融科技纳入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养老资金的配置。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金融科技发展迅速,推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发生创新变革。学界对于金融科技支持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研究甚多,但其中鲜少有专门针对金融科技支持商业银行助力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研究,现有研究的个别案例分析无法提炼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相关业务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发展现状和相关理论研究,厘清分析金融科技、养老金融业务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机制,探究相关政策建议,符合当前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提升银发经济的金融服务效率的需求,对于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商业银行助力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影响机制、现状及问题

1.1 金融科技推动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影响机制

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数字技术的革新运用到金融产业,可从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服务工具两个维度促使金融创新的发生,形成“金融+科技”的融合,从宏观层面促进虚拟经济发展。相反地,虚拟经济企业为实体经济企业的创新提供了直接的资金援助,使生产要素直接流向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金融科技不断发展,可以促进商业银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在助力养老金融业务发展上取得积极成效。商业银行助力养老产业金融方面主要包括养老产业投融资业务,破解养老机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在养老金金融方面,按照我国养老金制度体系,可划分为企业年金管理和职业年金管理;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通过布局个人养老产品市场,满足老龄群体的多元金融需求。宏观层面,金融科技通过促进商业银行助力养老金融业务,使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得到满足,最终促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共同发展。

1.2 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宏观层面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推出了商业银行助力养老金融业务的系列政策,促使商业银行支持养老金融业务大力发展。在相关政策协调下,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初步形成了养老金体系、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位一体的养老金融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养老产业金融、养老金金融和个人养老服务金融。

1.2.1 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产业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由图2可知,2014—2022年,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数量持续增长,并在2020年起有大幅增加,可见养老产业所需金融支持规模急剧扩张,商业银行助力养老金融业务量也相应增长,有待通过金融科技提高投融资金融服务支持匹配效率。如农业银行推广“普惠e站”,运用金融科技技术,为养老托育小微企业申办普惠型小微企业法人提供贷款便利。该类线上养老金融产品通过综合考虑借款人融资现状等相关因素分析该企业的贷款需求,用于满足借款人建设和运营老年人集中居住以及照料服务设施的资金需求,解决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在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层面,金融科技从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拓展融资渠道三个方面助力养老产业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开展数据追踪、挖掘并获得养老企业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建立多维度信用评价体系,在贷前、贷中、贷后全方位、动态化掌握企业信息,帮助商业银行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这不仅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息成本,还可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实现商业银行与养老企业融资双赢局面。数字普惠金融还能拓展新型养老企业融资渠道,新型融资模式更多采用综合信用担保,不需要企业提供抵押物,降低了养老企业资金使用的门槛。

在养老金融产业的开发融资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推出阶段性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工具,联合发展改革委决定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向普惠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从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每季度普惠养老金融再贷款额度达到400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在该项政策扶持下,当前智能养老产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集,短中期资金需求旺盛,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助力养老产业场景化、产业化,成为当前养老金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1.2.2 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涉及养老金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有养老保险基金托管和企业年金托管。如表1所示,截至2022年底,获批开展托管业务的商业银行共有 10 家,但其中只有少数银行获得了受托资质和投管资质。

2004 年以来,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从2012年9月至2023年6月,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托管企业年金资产规模从29175209.3万元增长为194950917.6万元,增幅达6.68倍,体现了商业银行托管企业年金业务的庞大需求增量。

由图3可知,近十年来企业年金托管资产总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商业银行托管部分占比大幅提升。相较之下,工商银行托管企业年金资产占比较高,并且维持高幅持续增长,先后显著快于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从整体来看,商业银行年金托管资产金额占比的增减变化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的时间节点呈现高度一致,说明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对商业银行托管企业年金资产情况具有重要影响。在业务操作方面,工商银行的企业年金托管业务量迅速扩张与金融科技的融合息息相关,近年托管业务线的科技研发投入每年以约10%速度增长。

不同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参保具有强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30个省的职业年金基金累计投资运营规模约2.11万亿元,相较2021年增长0.32万亿元。自启动投资运营以来,全国职业年金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5.29%。而受新冠疫情影响,2022年企业年金加权平均投资收益率为-1.83%,需要商业银行实现智慧托管年金的同时,给予拓宽融资渠道的平台,并加强年金的风险与收益平衡。

1.2.3 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个人养老服务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智慧养老的诞生和业务扩展形成庞大的金融需求。例如,建设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于同业率先打造了集“银行、政府、养老机构、养老者”四位一体的“安心养老平台”。该平台可以帮助各级政府及养老机构梳理管理痛点及平台需求,“安心养老”APP 则为个人客户提供便捷的养老金融服务,建设银行在江西省共上线“安心养老平台”平台38户,11个设区市实现系统全覆盖,其中南昌市民政局及所辖机构已全部入驻“安心养老”平台,覆盖全市800 多个社区和 1160个村委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加、金融养老意识提升以及完善个人养老金配套政策效能持续释放带来的机遇,金融科技助推商业银行推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潜力巨大。

1.3 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微观层面发展现状

2021年以后,多家商业银行集中发布自家的养老金融品牌,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得到空前发展。本文总结了部分主要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如表2所示。

其中,中国银行推出“岁悦长情”个人养老服务品牌,可提供的综合康养服务;工商银行推出“工银爱相伴”服务品牌提供养老金客户资金的保值增值需求;建设银行“养颐乐”“养颐四方”系列通过建立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建立企业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兴业银行则面向老年客群推出“安愉人生”综合养老金融服务方案,成为我国首个专门为老年客户人群设计的金融服务。

综上,对比各大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品牌可知,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养老金融生态圈建设,融入医、康、养、护等多种服务,为老年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专属服务。但从客观来说,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养老服务品牌,其金融营销思路较为普遍化、同质化,所提供还是传统银行金融服务的延伸,如特定养老储蓄、养老金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等,对客户的金融需求挖掘得还不够深入,养老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还不够广泛。

1.4 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4.1 “数字鸿沟”导致区域金融科技支持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不均衡

“数字鸿沟”的存在容易导致区域金融科技助力养老金融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当前,我国东部区域的金融与科技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北、中部、西部的发展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安真等(2021)提供的研究结论可知,衡量我国人口密度变化的“胡焕庸线”西侧7个省份的数字经济指数平均仅为18.7,“胡焕庸线”东侧的23个省份数字经济指数平均为32.8,特别地,“胡焕庸线”东侧数字经济指数最发达的5个省市(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数字经济指数平均高达53.9。可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未打破“胡焕庸线”。因此,金融科技发展领先地区,如京津冀三地、粤港澳大湾区应开辟数字金融发展新赛道,着力从平台、支付、投融资、监管等方面协同发力,打造高质量的数字金融先行区,为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开展养老金融业务打开新局面。

1.4.2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不足

根据全国老龄委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数据,2014—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增长最大的国家。然而,各金融机构暂时还未将养老金融上升为业务发展战略层次,推出的养老金稳健投资渠道仍然偏少。商业银行应通过不同渠道深入了解广大民众的养老金融投资需求偏好,在此基础上创新符合不同群体的多元化、多样性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引导群众进行有效的养老金融投资。

1.4.3 我国养老金融认知化水平较低

根据《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2)》调查的民众居民对养老金融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不同人群的基础金融知识差异较大,从调查对象对养老金融知识需求的具体内容来看,国家的养老金政策法规、养老金投资策略与技巧和养老金融产品的特点与购买渠道受到最多关注。随着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推广,商业银行应在养老金政策法规、投资策略和产品说明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宣传作用。

2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2.1 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分析了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从宏观层面来看,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养老产业金融、养老金金融和个人养老服务金融相关业务规模具有长期增长趋势,其供需缺口需要金融科技助力,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商业银行运用数字普惠金融、离岸最新金融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养老金融业务起到了重要助力作用。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养老战略,利用自身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发展差异化养老金融产品,增强金融科技融入产品研发的创新能力,助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本文通过现状研究,总结出目前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数字鸿沟”导致我国区域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制约了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从供需匹配角度,商业银行提供的养老金融产品丰富性有待提高;由于我国养老金融认知水平还需提升,监管部门要发挥政府指导的作用,从顶层设计上制定金融教育普及总体规划和养老金融政策指引,积极引导群众转变传统养老观念观点,提高群众养老金融储备行为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2.2 对策建议

2.2.1 加大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助力养老金融的投入力度

加大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助力养老产业、养老金融业务的投入力度,探索更加体系化、覆盖全产业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融服务方案,构建全方位养老金融生态圈。随着金融消费者素养的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应结合客户群体真实养老需求,从传统的产品提供者向全生命周期养老需求管理者转变,通过完善养老金融产品,实施差异化的服务体系,通过引入“养老财富管理”等服务策略,打造“线上+线下”“人工+智能”“金融+非金融”高质量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开展金融机构跨界合作,实现单一化产品向综合性产品方案转变,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养老金融服务。

2.2.2 利用金融科技赋能普惠型养老金融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模式规范》金融行业标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数字化模式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制定规范。部分商业银行可以向符合准入标准并且已投入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普惠金融融资支持。本文通过建立对普惠客户的画像与分类评级模型,对普惠客户的风险情况进行预判,同时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对监管方式的创新作用,打造银政风险信息共享数据平台,征信部门可以采取建立养老企业白名单等形式来提升普惠型金融企业信用水平。

2.2.3 积极引入离岸最新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金融市场有着丰富的发展经验和法律法规规范,为打造离岸数字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香港众安虚拟银行的诞生弥补了本地传统银行服务不能充分满足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短板,推动传统银行投资新科技和优化数字平台以应对竞争。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日益加强,使金融科技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到养老金融领域,推动商业银行加快数字经济和养老金融有机融合,扩大粤港澳大湾区两地跨境投融资的空间,借鉴国际金融市场更为成熟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出数字养老资产贷款、投资等业务,同时加大两地高校对养老金融领域的教育投入,为养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复合型科技人才储备,为内地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杜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J].人口研究,2022,46(6): 17-22.

易宪容.金融科技的内涵、实质及未来发展: 基于金融理论的一般性分析 [J].江海学刊,2017(2): 13-17.

孟娜娜,粟勤,雷海波.金融科技如何影响银行业竞争[J].财贸经济,2020,41(3):66-79.

李邃,印显文.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研究: 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视角[J].黄山学院学报,2021,23(6):44-50.

张永奇,庄天慧.数字经济赋能养老金融:内在机理、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23,45(6):91-96.

王波,郑联盛,郭安.养老金融:中国实践、国际经验与发展对策[J].西南金融,2022(8):3-14.

夏瑞良,陈文卓.数字普惠金融缓解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J].商业观察,2023,9(26):34-37.

杨青,马雅洁,曹兰娟,等.区域科技金融协调发展时空分异及预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23,45(3): 480-487.

安真,颜蒙.数字经济发展跨过“胡焕庸线”了吗: 基于文献视角的分析[J].中国信息化,2021(4):116-118

郑剑辉.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协同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3,36(7):131-136.

林文佳.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2023(9):78-79+82.

邓灵芝.金融服务普惠型养老发展现状、路径与举措[J].金融纵横,2023(6):92-95.

叫婷婷,张景智.中国香港首批虚拟银行经营情况、影响和启示[J].国际金融,2021(1):76-80.

猜你喜欢
智慧养老金融科技人口老龄化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乌镇“智慧养老”引习近平关注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智慧养老的信息服务终端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开启“智慧养老”新模式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