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搭建了跨领域、多角度的学习研究平台,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情境复杂,教师可以围绕新闻阅读、采访、写作等知识点,创新设计复杂学习情境,设置分阶任务活动,在知识体系建构、语文实践和跨媒介表达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探究”单元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9-0015-05
【作者简介】钱丽华,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00)副校长,高级教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1]跨学科学习的“跨”意味着“融合”,把不同学科内容、多种资源整合到语文学习中来,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在更广阔的领域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教学目标多元,教学任务复杂。单元学习任务包括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探究活动需要由文本阅读、社会实践到文本写作,由输入到输出,由课内到课外,兼顾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任务层层递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这一单元的教学需求。教师在“活动·探究”单元引入跨学科学习,可以通过设计复杂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循着现实情境的逻辑,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复杂学习情境,助力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跨学科学习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跨学科学习融合各种课程资源,把学生要学的知识与真实生活建立关联,提升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在更复杂的真实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活动·探究”单元以“新闻”为主线,要求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把握各自特点;进而制订采访方案,拟制采访提纲,进行采访实践;最后完成撰写新闻特写、通讯、调查报告、制作短视频等任务。以上任务需要进行跨学科学习,整合语文、历史、美术、信息科技等学科知识,搭建跨学科、跨领域、多角度的学习研究平台,开展新闻采访和写作,掌握真实问题的探究步骤和方法,以现实应用为目的,在特定的表达任务中进行应用性表达,展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开展创造性学习。
笔者整合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跨学科学习活动。张家港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民俗活动等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古黄泗浦考古遗址是鉴真东渡的启航地,也是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东山村的石锁技艺、手工弹棉花工艺、后塍的竹编技艺都是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任务是新闻阅读、采访、写作与展示,本次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学习探究活动(见表1)从单元学习目标入手,把单元内容整合为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直播展示四个进阶任务,融合多种媒介的阅读与交流,整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文本的深度学习。
以上活动深度整合课程资源,将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的阅读与制作相互渗透,学生在不同媒介中获取、处理信息,发展辩证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同时,建立跨学科学习共同体,活动过程中有记者、专家、非遗传承人等多领域人物参与,综合运用语文、历史、美术、信息科技等学科知识,开展实地走访、采访实践、直播汇报等,将活动探究任务与生活情境有效整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意识地学语文、用语文,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迁移,唤醒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动力,培养学生的实用性语言运用能力。
二、设置分阶任务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在跨学科学习中建构新闻知识体系,展开思维训练
首先,带领学生细读文本。细读本单元所选的新闻作品,把握新闻的文体特征。阅读《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概括消息的导语部分和主要事件,从新闻事件报道中明确消息的时效性、真实性;阅读《“飞天”凌空》,体会新闻特写如何将特定场面中的一个片段、一个角度进行展现;阅读《一着惊海天》,探究事件通讯如何选择典型材料,如何抓住细节描写来报道。通过细读文本,学生初步掌握新闻文体特征,能辨别消息、特写、通讯等新闻文体,结合教材上学习方法指导、旁批、注释、补白、技巧点拨,展开自主探究阅读,为构建新闻知识体系提供便捷路径。
其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网络媒体各类新闻,收看新闻节目,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关注社会生活。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互联网等渠道开展阅读,利用信息技术搜索、辨别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进一步把握各自的特点。如阅读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事件通讯《一个军人遇到的冷嘲与敬重》、新闻特写《桌上的表》,观看《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新闻节目,获得捕捉新闻线索的方法和技巧,体悟实事求是的新闻精神。以上阅读材料有来自生活的阅读材料,也有影视阅读材料,实现了多种媒介的整合,达到了1+X的阅读效果。学生依据不同新闻文体的具体特征,自主阅读,自主筛选,甄别信息,展开概括与归纳等逻辑思维训练,渗透批判性思维训练,为构建新闻知识体系提供学习支架。
2.在跨学科信息的获取和辨识中进行新闻采访实践,提升思维品质
一是采集实例,研讨多种学科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特点,促进思维综合发展。首先,开展语文学科与信息科技学科、历史学科的融合学习。活动前,学生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搜集有关文化遗产的信息,运用网络查阅张家港市古黄泗浦考古遗址的相关历史资料,阅读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重点了解鉴真东渡的史实。其次,开展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信息科技学科的融合学习。结合人教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精美的报刊》,让学生学习报刊版式设计的规律,感受版式美观、内涵丰富的报刊。结合苏科版信息科技教材七年级上册与下册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加工图片、制作视频。上述不同学科和任务主题息息相关,为本次跨学科学习活动提供了支持。活动基于语文学科,又跨越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组合在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跨学科学习让学生既具备学科课程的系统知识,又能拥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机会。[2]
二是联结学校内外资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促进思维品质不断进阶。笔者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介阅读新闻,确定报道题材,带领学生开展新闻采访和写作,在建构新闻知识体系和新闻采访实践中提升思维品质。笔者为学生带来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的专业培训内容:其一,开展新闻采写的专业培训,向学生介绍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新闻特写的写作方式,同时通过现场模拟新闻采访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闻采访的要求以及学习搜集新闻写作素材;其二,进行拍摄视频、制作新闻图片的专业培训;其三,进行撰写调查报告的专业培训,其中具体讲述了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与保护措施、面临的问题等内容的书写要求。活动过程中,笔者还组织学生聆听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车亚风老师的专题讲座“张家港黄泗浦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和意义”。这些专业培训既包括静态的陈述性知识,也包含动态的程序性知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提供了更具难度的知识内容,为学生的采访实践、新闻写作提供专业支撑。教学方式突破了单一教师讲解的局限性,学生在聆听中学习思考,化被动为主动,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在更大的思维空间中获取、处理多元信息,提高自身的问题求解能力,进而提升创新思维水平。
三、形成跨学科学习成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创设应用场景,在表现性作业中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围绕新闻采访任务,多角度展开实践,借助应用场景进行深度学习。采访的过程是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的过程,也是围绕各项任务分工协作的过程。有的小组实地走访古黄泗浦考古遗址,了解了遗址的文化内涵和整体布局;有的小组走进张家港市博物馆,在馆内专业人士的讲解下,现场观察古黄泗浦藏品;有的小组实地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锁技艺、手工弹棉技艺、后塍竹编技艺。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技艺和手工艺术,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学生确定采访对象后,设计采访问题,进行一系列采访实践。以上活动采取小组合作、分工的形式,将分析研究和参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把文本的阅读和知识的学习都融合在一个个具有综合性的、开放性的真实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向更多方向发展。学生能在语言情境中进行迁移运用,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具体问题,在表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切合实际地进行陈述,兼顾语言的简洁、得体和连贯。
学生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下开展探究活动,可以形成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学习成果,学生的读写能力、交流能力不断提升,学习成果在评价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在实践活动中,各小组细化任务,围绕表现性任务进行新闻采写、调查研究、摄影摄像,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可以细化为新闻特写、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文化遗产概述、图片新闻、短视频制作、长视频制作等,各小组围绕子任务列出采访提纲,进行调查研究、摄影摄像等。同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生体验了文物修复、非遗竹编技艺等实践活动,切身感受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的魅力。学生通过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全方位获取信息,整合提炼成果,创造潜能得到激发,思维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2.实现学科融合,在跨媒介阅读与表达作业中发展跨界思维
跨学科学习借助多门学科知识、多种媒介展开立体对话,不仅优化了传统的学习形式,更整合了语文实践活动,建立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获取跨学科信息,探究各种媒体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跨媒介阅读与表达。多个学科的教学资源相互交叉、渗透,多学科知识在某一项目或主题中联结和融合。复杂情境不是静止的环境,而是动态生成的、不断推进的学习场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独创性,都是高阶思维达成的目标。[3]跨学科学习创设的语言运用情境属于复杂情境,如实地考察、新闻采写等属于传媒工作者的专业任务,学生学习探究成果的展示还要借助多种媒介进行传播,如《张家港日报》、微信公众号、融媒体直播平台等。研究成果需要经过整合加工,将文字、图片、视频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再选择合适的媒介技术呈现。
显然,完成以上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学生在语言表达、问题解决中实现素养提升。任务的完成从搜集、浏览、整理等相对低阶思维的学习,逐步走向系统分析、创意设计、问题解决、判断决策等高阶思维活动,知、行、思合一,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过程,形成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学习成果,学生的读写能力、交流能力不断提升,学习成果在评价中不断得到完善。
(注:本文系第35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文章,有删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郭华.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育人质量的一条新路径[J].人民教育, 2023(2): 25-27.
[3]袁爱国. 高阶思维与语文深度学习[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1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