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霓
[摘 要]基于学情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通过由厌读到愿读、由浅读到悟读、由散读到整合、由“1”到“X”的“四阶”阅读活动,使得学生愿意亲近经典、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学情;核心素养;进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7-0001-03
整本书阅读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笔者所在学校初一年级中至少有70%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他们大多在小学阶段就对整本書阅读存在畏难情绪。据笔者调查,只有小部分学生有兴趣阅读必读名著,大部分学生不了解阅读名著的方法。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部名著即鲁迅的《朝花夕拾》。在小学阶段,他们通过学习对鲁迅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并未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对鲁迅的大体印象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革命斗士,加之学生觉得鲁迅作品的语言和内涵较难理解,因而难免对学习阅读鲁迅的作品产生畏难情绪。基于学情,笔者进行了《朝花夕拾》整本书“四阶”阅读教学实践,旨在为学生搭建阅读的台阶,使学生逐步实现阅读进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一阶阅读:趣味衔接,消除隔膜,由厌读到愿读
基于学情,在初中起始年级利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消除他们与经典之间的隔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起始阶段不应急于布置短期内读完整部名著的任务,可先通过读作者、读片段、读评价并挖掘其中的“趣点”等,消除学生与经典之间的隔膜,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续的整本书阅读做铺垫。在《朝花夕拾》整本书“四阶”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笔者安排了以下环节(见表1):
在笔者的带动和引领下,学生通过“三读”认识了鲁迅有趣、温暖的一面,鲁迅在学生心目中严肃冷峻的固有印象被打破。通过阅读名家评价,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变得更为全面,特别是对“温馨的回忆”这一点感触较深,由此对经典产生亲近感。同时,也有学生提出疑问:那么为什么说鲁迅在书里传递的感情是悲怆的?这一疑问引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这个基于学情所建的第一级台阶,因为建得低、有扶手,所以学生愿意迈开腿、能够走得上。许多学生对经典的态度由抵触变为接受、由厌读变为愿读,难能可贵。
二、二阶阅读:由趣味到理性,由单篇到整本,由浅读到悟读
趣味和温情并非《朝花夕拾》的全部,片段式阅读并不能代替整本书阅读,要想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实质,就必须完成由片段到单篇、由单篇到整本书的阅读。
(一)完成基础任务,实现整体感知
《朝花夕拾》包括十篇散文,要想理解各篇主旨必须以把握主要内容为前提。鉴于学生阅读的自主能动性较弱,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为学生制订了具体的五个“一”阅读计划,引导学生采取自主阅读、小组共读、班级分享相结合的形式完成任务,旨在让学生把握作品的人、事、情、理,进而培养最基础的语言积累、归纳概括、整体感知等能力,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并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打造“书香班级”。五个“一”阅读计划具体如下:
1.一个月之内基本完成整本书阅读,包括“小引”和“后记”;
2.一周至少读三篇文章;
3.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主题为“鲁迅笔下的那人那事”,前30分钟进行自主阅读,后10分钟进行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分别复述本节课所读内容以检查阅读效果;
4.每周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内容包括语段摘抄及简短的读书心得,精选优秀读书笔记进行展示;
5.每周利用早午读或课前时间开展一次题为“我是朗读者”的读书分享活动,用几分钟时间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推荐精彩语段并用简洁的语言陈述推荐理由。
(二)了解背景资料,深入感悟主旨
在整体把握作品主要内容之后,要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才能加深理解。在学生阅读蕴含讽刺意味或批判态度的作品时,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在学生阅读《藤野先生》时,笔者给学生科普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及鲁迅的情感态度,进而深入感悟作品主旨。
(三)进行体验式阅读,加深学习理解
情境化、体验式的生生共读、共演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记忆和对人物情感的理解。笔者让学生自选片段进行演读或表演,如小鲁迅及伙伴们在三味书屋跟寿镜吾先生读书的片段、父亲逼小鲁迅背书的片段、鲁迅和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片段等。
三、三阶阅读:由散读到整合,由悟读到品读,发展高阶思维
有效的深层阅读应是从感性阅读上升为理性阅读的过程,是从低阶思维提升至高阶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语言建构层面提升至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层面的过程。
(一)以专题探究带动多篇阅读
《朝花夕拾》是初中必读名著中的唯一一部散文集,对此,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单篇—多篇—整本书”的途径。在前两个阶段的阅读中学生已了解了每一篇散文的内容和主题,但缺乏对整本书的整体把握和理解。笔者组织学生寻找适合的角度开展专题探究活动,以引导学生对《朝花夕拾》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整合。笔者引导学生根据专题进行多篇散文的整合阅读,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分类。以下是笔者所带班级各小组依据专题拟定的探究内容(见表2)。
各专题的探究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探究“成长”专题时可绘制思维导图梳理鲁迅的成长经历,分析其不同时期的性格特点,感受其思想变化。探究“故人”专题时可制作人物推荐表或档案卡介绍鲁迅笔下的人物,包括性格特点和主要事件,还可以给人物画像。探究“批判”专题时可开展小组辩论,以阐述相应的观点和理由。探究“写法”专题时可通过品读关于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等人物的片段,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可通过品读有关百草园景物的描写学习写景的顺序、角度和手法;可通过品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的抒情句、议论句学习如何画龙点睛。在实践中学生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探究成果,如向“雪地捕鸟”学动作描写,向“美女蛇的故事”学引用传说,向《狗·猫·鼠》学以物喻人等。
(二)以发展型任务驱动深层品读
在设计做批注、摘抄关键词句、读后感写作等传统阅读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应设计情境化、思辨性、综合性的发展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层品读,使学生能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并提高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审美创造、迁移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以下是笔者根据能力提升目标设计的六种阅读任务(见表3)。
四、四阶阅读:由“1”到“X”,利用“1+X”模式拓展延伸
本文的“1”代表必读名著,“X”代表联读的作品,即立足一部必读名著,通过联读其他作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应聚焦“1+X”中“+”的作用,即寻找整本书与联读的作品之间的联结点,并指导学生迁移运用在阅读学习“1”时掌握的阅读方法。以《朝花夕拾》为例,笔者利用拓展型阅读任务,为学生阅读其他经典搭建台阶(见表4)。
联结点不止这些,学生在阅读中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如鲁迅在《五猖会》中提到了《陶庵梦忆》所写的“迎神赛会”,又在《无常》中提到了《陶庵梦忆》所写的“目连戏”,于是便有学生对《陶庵梦忆》这部明代散文集产生了阅读兴趣。联读的作品可以是小学或高中教材中的课文,这无形之中可将整本书阅读进行纵向拉伸,可以说是小学阅读的延伸,也可以说是为高中阅读做铺垫。
联读作品时不应任由学生泛泛而读,教师应为学生设计明确的阅读任务单,通过情境化任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任务之后还应通过读书分享会、手抄报比赛等形式进行作品展示及评价。这样学生才能读有所获。如针对《白洋淀纪事》,笔者设计了如下阅读任务单(见表5)。
《朝花夕拾》整本书“四阶”阅读教学实践在笔者所带班级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其中的一些策略可为其他名著的阅读教学提供借鉴。归根结底,具体的策略内容应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标,依实际学情和文本特征而定。
[ 参 考 文 献 ]
[1] 符文军,李丹.中外经典名著导读[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2] 王景山.青葱可爱的水横枝:《朝花夕拾》心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責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