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震宇 周阿剑
(1.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北京嘉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多年以来,中医药国际课程以线下教学为主,多采用交替传译,或主讲者英文授课的形式。采用何种形式与课程性质、教学内容、主讲者的语言能力、受众特点等多种因素相关。中医药国际课程通常为小课堂教学,交替传译便于主讲者与学生互动讨论,译者作为桥梁,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不停转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疫情以来,由于在线远程教学不受地域的影响,中医药国际在线课程逐渐开展,而面向大规模受众的在线教学因存在不一样的要求,教学模式也随之变化。
交替传译适合小课堂互动讨论式教学,但占用时间,影响教学思路,并不适合面向大规模受众的国际在线课程,而同声传译具有不占用课程时间、教学速度可控、教学思路顺畅、可以做到原语和目的语双声道同时授课等优势,且学生问题可安排在课后专门集中解答。但同声传译即时性的特点使译员没有额外时间理解原语意义,因此译员需要有中医药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医学知识理解和表达能力,成为伴随主讲者的课程共同教学者。
拥有美国国家针灸及东方医学资格审议委员会(NCCAOM)资格证的针灸及中医师需每4年进行一次再认证,并需要参加职业发展活动/继续教育单元(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y/Continuing Education Unit,PDA/CEU),获得60 学分方能维持证书的有效性[1]。全球中医药论坛(The World Chinese Medicine Forum)是2010 年以来北美最大的中医药学术活动之一,其在线课程属于美国中医药PDA/CEU 学分项目。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斯洛伐克、印度尼西亚、百慕大和中国12 个国家的近400名针灸师在全球中医药论坛注册,其中70%为非华裔。2022 年度课程主题包括排卵障碍性不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中医药治疗情志疾病等。课程时间每次2 h,中间休息10 min,包括讲课与问题解答两部分,主要为中译英同声传译,由1~2名译员完成。
3.1 主讲专家特点主讲者均为著名临床专家,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中医药教学医疗科研机构,普遍语速较快,最快语速可达每分钟约400词,通常略带当地口音。
3.2 课程内容特点信息密度大,专业性强,涵盖中医和西医两方面。一般包括流行病学,中医和西医理论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解释,以及治疗方法、临床案例、科学研究、问题解答等,紧贴一线医疗和科研实际。
3.3 原语言特点课程幻灯片用作介绍主要知识点,以学术语言为主,包括了中医药经典著作的文言文、现代中医药术语、西医医学术语、科研术语等。但主讲者通常脱稿即兴发挥,口语兼夹中西医学术语言,讲解个人的临床经验、诊疗思维、临床案例等。
3.4 口译的精力分配根据口译研究学者Gile D[2]提出的同声传译脑力分配模式,SI=L+M+P+C,即在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中译员应完成听力分析(Listening and Analysis)、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和言语表达(Speech Production)三项基本任务,同时译员须协调(Coordination)好这三项任务的精力分配。但中医药课程中,在中西医两种体系间跳跃切换思维大量耗费译者精力,精力的消耗程度与主讲者的思辨风格相关。如果主讲者的原语信息过于密集、学术性强、思维抽象、内涵深刻、术语冷僻、采用平时临床交流的快语速、在中西医两种体系间频繁跳跃、即兴发挥,会增加译员处理各项任务的难度,使译员分配到各项任务的精力减少,加速脑力疲劳,会很快耗尽精力,无法跟上讲课节奏。
4.1 长期准备
4.1.1 准备的内容(1)医学知识的准备。译者建立原语语篇层次的意义是基于自身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译者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极大影响了教学质量,起到了共同教学的作用。特别当主讲者即兴发挥,若译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和经验,则难以正确领会原语所要传达的意思。(2)中西医口译能力的提高。包括了中西医术语的拓展以及口译应用能力的提高。中医药口译需要拓展专业术语,但单纯的中医药术语拓展则远远不够,目前的课程已经结合了传统经典、西医理论、临床实践、科研等多维度的内容。(3)中西医医学思维的转换。按照释意派的理论,译者记住的应是意思,而不是语言形式。译者需要能即时厘清中西医思维,在此基础上能够驾驭原语言的信息流,做到中西医医学思维的转换。
4.1.2 准备的方法(1)构建中西医医学知识框架。正确理解中西医知识是中医药课程同声传译的前提,构建知识框架需要长期系统性的学习。拥有完备的医学知识体系的译者可以减少精力消耗,甚至可以预测讲课内容。(2)临床诊疗环境下的口译。留学生的临床实习翻译带教模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置身在临床实际环境中,熟悉疾病的诊疗过程,加深医学专业术语的记忆、理解和应用。通常译者带领3~4人的留学生小组进行临床科室轮转,主要工作为门诊跟诊实习讲解、翻译临床病例、英文环境下讨论诊疗思路。(3)短期记忆训练。中医药课程的同声传译对短期记忆的要求极高,需要译者脱离笔记,完全采取听译的方法,即时记忆、理解、归纳、转述专业知识。短期记忆可以通过临床口译、旁听专业课程等训练方法加以提高。比如,初期可以听一段专业课程,使用中文归纳和转述主要内容,逐渐过渡到英文。(4)中西医材料笔译。口译练习可以提高同传时的临场反应能力,但医学材料语言严谨,特别是学术语言的部分,译者必须通过笔译练习,才能加深对中西医词汇的理解,推敲其使用语境,使译出语更加严谨。(5)中医药线下课程的交替传译。面向西方学生的中医药线下课程交替传译,译者在理解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中医和西医思维之间转换。这可以训练译者的临场反应速度、语言表达流畅性以及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归纳和表达能力。
4.2 短期准备
4.2.1 短期准备的内容短期准备不针对同声传译口译技能的提高,而是面向具体对象,包括面向特定专题内容、特定主讲人、学生受众群体三个方面。
4.2.2 短期准备的方法(1)熟悉课程主题专业内容及相关词汇和表达。包括课程主题的中西医背景知识、科研技术、统计方法等,可以采取教学幻灯片视译的方法熟悉教学主题及专业词汇,但幻灯片通常只是教学内容的主干,主讲者不会照本宣科,因此准备时需要适度拓展。(2)熟悉主讲者学术背景。由于实际授课常常会脱离原有思路,加入个人临床经验介绍和临床案例,而这部分作为主讲者的核心知识,通常不会写入课堂幻灯片,但又是学生最重视的内容。主讲者学术思想通常会以期刊论文和学术著作的形式发表,因此查找主讲者的论文和著作,了解其学术特点和诊疗思路尤为必要。(3)熟悉主讲者的讲话口音和语速。特别是一些冷僻的专业术语,在带口音的快语速口语中会难以理解。因此,采取课程前彩排的方式,让译者与主讲者初步沟通试译,熟悉其语言特点。(4)了解学生受众群体的特点。对于初学者,需要采取更多描述性和解释性的表述方法。对于高年资的学员,可以使用专业性强的术语,甚至中文拼音。
5.1 原语接收和理解
5.1.1 驾驭逻辑链按照释意派的理论,译者记住的应是意思而不是语言形式,因此课程信息的主干和层次的逻辑链是需要着重分析的部分,比如,中医的病机分析常常存在明确的逻辑链。特别在主讲者快语速的情况下,译者可以适当延迟,以明确和整合复杂信息的主干和层次,驾驭逻辑链,提高翻译效率。比如,“此病初期,多为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肝气横逆乘脾;继则脾失健运,湿从中生;脾虚日久而致脾阳不足,继则肾阳受累”,此段关于中医病机的阐释,为了赶上主讲者的语速,译者需要即时理解,甚至能提前预知逻辑链条的主干和层次:肝(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脾(湿,脾阳不足)—肾阳(脾肾阳虚)。这需建立在译者灵活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熟悉主讲者的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5.1.2 医学信息的视觉化通过将原语言内容视觉化,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比如,对病例证型中症状的描述,即时将原语转换为患者形象,借助形象综合记忆听到的内容,这样可以提高信息输入效率,避免记忆单词,并且在译出时能全面流畅表达。如果对中医理论和临床足够熟悉,当提到一些典型的辨证分型,即能在脑中建构这一类患者的形象,推导出其常见症状。比如,气阴两虚证,其临床表现: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无力。在一定的医学临床实践积累上,将这类证型具象化,能节省译者精力。
5.1.3 中西医体系思维变换中西医理论体系有各自的特点,词汇表达也有极大差别,但在课程授课中,常常会兼夹在一起,因此,对译者而言,保持清醒的头脑,厘清中西医的理论和思维是将课程内容解释清楚和节省精力的关键。
5.2 译出表达
5.2.1 顺句驱动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词序和语序上有巨大差异,译者为了争取主动,缩小和主讲者讲话的时间差,避免精力分配失衡,需要按原语的顺序,将句子切割成意义群或概念单位,再把这些单位比较自然地连接起来,翻译出整体的原意。在顺句驱动中,译员应掌握合理断句的技巧,再运用转变词性、增减词、重复和归纳等方式将断开的部分衔接起来[3]。
5.2.2 西医内容的顺句驱动西医内容的原语言结构常类似于英文,仅需简单改动句子结构,甚至不需改动,其难度在于对医学内容的即时理解,以及复杂专业词汇的记忆和快速反应。比如,以下例子仅需要直译,句型改为被动。“早期和较轻病变区见肺泡腔内浆液纤维蛋白渗出以及透明膜形成。随着病情进展,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部分细胞脱落……。易见肺血管炎血栓形成(混合血栓、透明血栓),可见血栓栓塞”译为“In the early stage and in the areas of mild lesions, serous fluid, fibrin exudation and hyaline membrane formationwere seen in the alveolar space.As the disease progresses, type Ⅱ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proliferate and some cells fall off...It is likely to see pulmonary vasculitis, thrombosis (mixed thrombus, hyaline thrombus),and thromboembolism”。
5.2.3 中医内容的顺句驱动(1)断句直译。《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译为“When a girl is at the age of 7, her kidney qi is prosperous, her teeth change and her hairs grow long.At the age of fourteen, her Tiangui appears, Renmai opens and Chongmai is rich of qi and blood.She menstruates regularly, thus she is fertile”。(2)增补。中医表述常常采取四字结构,省略了部分内容,同声传译时为了清楚表述其内容和逻辑性,需采取增补的方法。如“排卵障碍的患者:转化失常,藏泻失调,当泻不泻,留陈留瘀,影响新生”增加中文潜在的主语,(阴阳气血)转化失常,(胞宫)藏泻失调,(胞宫)当泻不泻,留陈留瘀,影响新(血)生”译为“Patients with ovulation disorder: Disorders of conversion (between yin and yang, qi and blood) dysfunction of (the uterus) to store and discharge failure of (the uterus) to discharge properly retention of undischarged blood and static blood affecting the new(blood) generation”。(3)归纳省略。《灵枢·口问》的“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的“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素问·举痛论》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素问·疏五过论》的“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灵枢·四时气》的“胆病者……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灵枢·九针论》的“五精所并……并于肾则恐”。如果逐句翻译,由于中英文之间的差异,译者必定无法跟上主讲者的语速,只能采取归纳省略的方法,省略长篇句式,迅速归纳核心思想。如该段可概括为“《黄帝内经》认为,惊恐与肝胆心肾有关”。
中医药国际在线课程教学同声传译的长期准备是根本,译员需要有中医药专业背景,结合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际,厘清中西医思维,构建中西医专业知识体系,熟悉中西医专业术语,具备较强的医学知识理解和表达能力。准备方法包括临床诊疗环境下的口译训练,短期记忆、理解、归纳训练,通过中西医材料笔译促进语言的规范表达,加深对术语的理解,再通过中医药线下课程交替传译整合医学能力和口译能力。短期准备针对特定课程,包括具体的专题、主讲人和受众,解决某一场次可能面临的问题。只有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译员才能临场采用合理有效的精力分配方法,高质量完成课程教学的同声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