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超 黄建辉 翁剑飞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教务处,福建 福州 35000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群众就医需求的持续增长、临床教学医院规模的日益壮大,我国高等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新层次、新局面,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招培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输送的人才数量连年攀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影响、国内医学教育政策风向的变化、专业教育教学的局限和深化“医-教-研”体系改革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具体要求下,既往较为简单的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架构、朴素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单一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今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工作如何破局以求得新发展,是当前全国中医药院校高等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1]。文章基于“谨守病机,辨证论治”理论,结合临床教学医院工作实际,探索新形势下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教育体系构建,以冀为现代化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和个性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审察病机”“谨守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首先提出了与病机相关的内容[2]。病机,是中医所提出的一种临床概念和核心观点,在如今的中医临床实践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机,在古文中通“機”字,旧时指的是织布机的组件和形状,《说文解字》之“主发谓之机”,讲的就是用机器的枢纽喻世间万事万物的起始和关键之处。顾名思义,引申至传统的中医理论中,“病机”即指疾病产生、进展和转化的内在要旨。《中医大辞典》[3]对于病机现代化的论述则更为直观、明了,其认为“病机是疾病发生及其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因、病位、证候、脏腑气血虚实的变化及其机理”,紧扣中医诊疗核心概念,完成了对接诊过程信息分析结果的高度概括。
“谨守病机”是中医审机施治体系的重要前提,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慎重地遵循、掌握疾病最关键的问题。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讲述了通过分析病机,整体把握病证的复杂和多样性,从而达到灵活辨证的目的[4]。《神农本草经》曰:“欲疗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进一步突出了病机的重要地位,强调诊察病机是治病的先发环节,同时也是辨别疾病发展、转归、预后的根本依据。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始终推崇“以病机为辨治体系的核心”,在实践中结合现代疾病特点创新“病机十三条”,丰富病机学理论体系,有效规范临床思辨过程[5]。
“综合辨治”是中医审机施治体系的具体实践方式。鲁玉辉教授对比总结古今瘟疫学派代表医家的辨治特色,主要从“辨症、辨证、辨病、辨舌、辨体、辨源”进行探析,得出“症-证-病-舌-体-因”的一体化临床综合辨治模式[6]。林平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推崇“脏腑并调,综合辨治”[7]。孙梁等[8]的临床实践表明,在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诊疗中,中医综合辨治方法起效更快、预后更佳。综合辨治是“辨病施治”“辨证论治”方法精髓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疾病的发展和临床预后,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同质性和特殊性,是现代化中医辨治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
在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体系中,“谨守病机,综合辨治”之意可引申为紧紧抓住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所在,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是一种通过精准剖析事物,聚焦内在实质,不拘泥于一法,灵活、全面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能够清楚、准确地把握问题关键,从而掌握先机。不懂症结就无法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教育指导,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加重学生逆反情绪和心理负担;青年缺乏有效的教育,便犹如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和出路,事倍而功半。将“谨守病机,综合辨治”理论融入新形势下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发现青年学生成长路上的困阻,摸清临床教学工作的不足,辨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的方向。通过切实发挥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韧劲,以实为制、对症下药的巧劲,进一步补齐思想短板、加固教育底板、强化实践薄板,推动中医专硕研究生临床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2.1 增进师生交流 辨明中医专硕研究生面临的问题所在交流是信息交换的重要方式,是发现“病机”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是一切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前提。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效交流是开展调查的先决条件,没有交流就没有互动,没有互动就会缺乏情感。教务处通过定期开展面对面座谈、朋辈心理疏导、支部定期研讨、建立反馈机制、帮扶困难学生等多种方式增进师生交流,建立情感桥梁,有效开展研究生人文关怀工作。
将以上多种措施作为“四诊”手段,收集中医专硕研究生“症状信息”,有依据、有方向地辅助“临床辨证”,归纳总结出中医专硕研究生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理想信念不够、学习热情缺失、临床工作繁杂、对未来缺乏明确规划、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等。拓展师生联系方式,疏通师生交流渠道,辨明中医专硕研究生阶段性的“病机”特点,就能抽丝剥茧、追本溯源,明确“诊断”,从而在整体把握学生内在心理与外在影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论治”,更好地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其良性发展。
2.2 加强教育引导 多途径践行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
2.2.1 以思想引领为先导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医专硕研究生是国家中医药事业的后备人才和有生力量,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诸多院校都存在着“重临床、轻思政”的错误观念,更有部分导师认为占用学习时间会影响科研进度,不利于学生发展。附属医院作为学校的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接着重要的教学任务。但现实情况下学生分散各处、临床事务繁杂。医院对专硕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时有疏忽,既无法有效地规划和具体指导,又存在教育内容和管理的缺失,导致该项工作长期“空位”。在思想学习上,为不断提高中医专硕研究生思想和政治素养,教务处先后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等学习会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理论、抓落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主题党日活动,集中收看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展播、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及《党课开讲啦》等线上栏目,创办《习近平在福建》读书会、《习近平在宁德》《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专题研讨会,组织“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党课学习。通过一系列重点突出、旗帜鲜明、内容丰富的活动,坚持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学”“天天新”“天天深”,坚持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日常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促使中医专硕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在临床工作中磨炼精神和意志、锻造技术与能力,进一步体悟思想、汲取智慧、深化认识、坚定信念,切实做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生活的积极动力和实际成效。
2.2.2 以学习实践为支点 精进临床专业技能医学院校研究生有着专业特殊性,要以“学习工作一把抓,临床科研两手硬”作为临床教学医院的培养目标。既要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又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功底;既要有充足的基础知识储备,又要有敏锐的科研创新意识。教务处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基础知识讲座、四大经典文化沙龙、实践技能操作演习、周制性导师跟诊研讨、临床验案分析、多学科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岐黄论坛风采展示、科室带教经验分享等紧贴中医专硕研究生学习生活的活动,切实激发学生活力,营造良好的临床工作和科研学术氛围。坚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视频、微信等现代信息化手段,针对中医专硕研究生课程具体要求与学习薄弱环节,打造精品系列网课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在研究生听得进、听得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谈认识、谈措施,不断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倡导由高年级研究生带头,跨年级、跨专业的研究生思想和学术交流,以领学促学的头雁效应,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超的争先氛围,让学生在不断的接触、碰撞、融合中明确规划,独立思考,拓展新思路。尤其是要引导研究生加强针对中医特色经方典籍的学习研究,使其坚持在中医药特色理论指导下,锻炼应用先进的科研技术和手段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和临床研究的现代化发展。
2.2.3 以修身培德为根本,锤炼思想道德品质“道”先于德而存在,是宇宙永恒不变的法则,“德”是人的心灵意识实现道的行为及自我反馈的思想[9]。道德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人从事活动的评判标准和内在动力。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时间长,正处于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对比同龄人,他们既要有勇攀高峰的决心,又要有耐得住清贫的毅力。但由于长期在校学习,中医专硕研究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思想和心理均不够成熟,难以把握是非判断标准,不能较好地甄别真假情况,也存在明显的知行脱节现象。
教务处通过号召观看《榜样》系列视频,组织开展“学典型,强担当,勇作为”“学习孙丽美同志事迹”等主题活动,集中进行“致敬建党百年,汲取榜样力量”专题党史学习教育,细心谋划“疫情不改初心志,精准防控再加码”线上党日活动,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引导研究生从灾难中总结经验,把困难当磨砺,从先进典型身上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激发责任担当,不断完善自身,加强医德修养,树立整体新风貌。同时聚焦群众和社会需求,在疫情期间主动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疫’不容辞勇担当”“导医服务暖人心,回馈社会促成长”等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研究生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利用自身医学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卡口值守、测温排查、导医导诊、健康宣传、社区义诊以及医疗场所秩序维护等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展示新时代研究生风采,发挥积极作用,为编实社会防疫安全网贡献青年力量。
3.1 善作善成 硕果累累紧扣立德树人的重点任务,落实上述针对研究生的培养措施,不仅提高了中医专硕研究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教学成效显著,培养了一批信念坚定、基础扎实、能吃苦、肯奋斗的中医人才,收获各用人单位和临床科室的一致好评。
近2 年来,笔者所在研究生支部荣获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优秀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专硕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14 人次,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数字化资源编委1 人次,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习题集》2 人次,参编《邓氏痔科流派传薪录》1 人次,获“福州市优秀共青团员”1人次,连续2年中评岐黄杯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连续2 年获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专业演讲比赛一等奖,连续2 年获福建省中医经典知识竞赛团体二等奖,在“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福建省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福建省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演讲会等诸多竞赛中崭露头角,荣获省级奖项10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 15篇、中文核心10 篇,获发明专利3 项、实用新型专利3 项,基本实现毕业一年内覆盖就业,切实推动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与研究生成长深度融合。
3.2 学思践悟 蔚然成风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在研究生培养工作过程中,必须对政治观念不强、创新意识不足、与临床专业结合度不高、存在因循守旧思想等情况进行深度剖析,制定阶段性规划,进一步开阔工作思路。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医院培养经验等手段,以坚实的理论基础打底,综合实践能力为基,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并加深多学科合作学习能力。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广布宣传阵地,注重发挥研究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较好地调动研究生参与积极性,顺利申报并完成研究生特色活动立项14项、研究生支部特色活动立项10项,接受社会采访和媒体报道3人次。近2年的培养教育体系革新较好地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进对中医专业基础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在临床上不断养成并完善中医思维。学生普遍能谨守主动学习观念,树立律己宽人意识,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整体培养教育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阶段性的体系研究实践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打响院校品牌,反馈平台建设,扩大社会影响,也为个性化中医药人才培训体系改革拓展了新思路。
4.1 谨守病机 思想为先 明确专硕研究生群体困境在接诊患者、辨证施治的临床实践操作中,辨识病机始终是诊疗的先发环节,整体把握基本病机演变则是必不可少的核心手段。如中医“喉痹”之为病,责之阴阳升降失常,临证关键在于调理阴阳及升降,恢复其升降平衡、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若不识病机之本,只观表象而重用苦寒之品,势必损伤阳气,使疾患经久难愈。临证如是,临教亦如是。将谨守病机理念贯彻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思想为先导,增进师生、朋辈间的相互交流,针对性地探析研究生群体与个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不同具体困难,有助于在群体讨论中提炼个性特征,从个性类型中总结共性规律,辨清专硕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症结所在,紧扣病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工作体系的构建,在实现人才培养标准化、规模化的同时,突出人才个性和中医特色。
4.2 综合辨治 多措并举 助力专硕研究生良性成长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完整生命过程,断不可将其割裂开来,故难持一法而窥全貌,必须综合研判四诊信息,才能尽可能地完善临床辨治。全国名老中医何复东先生认为“临床要抓住疾病特点,辨病、证与症,在不同层次病机的基础上综合辨治”[10],促进了中医辨治理论的现代化发展。在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要注重思想引领、学习实践、修身培德、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切实解决“辨”出的种种“病证”。通过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内涵建设、平台交流、实践创新等方式涵养研究生政治定力、丰富研究生活动形式、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学术氛围、打造素质过硬的导师团队、加强院校间的经验交流等综合举措,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中医专硕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青年学生良性成长。
综上所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在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工作过程中,始终紧扣立德树人的重点任务,坚持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实操培训和生活指导相结合。在落实教育教学具体要求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有针对性、内容丰富、更易于学生接受的创新培养措施,近年来成果颇丰,切实提高了中医专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磨炼了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操作,形成了良好的比学赶超氛围,打造了风清气正的学术科研环境,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接下来将遵循“领悟经典、跟习名师、投身临床”的中医特色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强化师生管理,革新考评体系,确保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教育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覆盖和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