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胤聪 朱 叶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今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和信息交流,也带来了各种文明和思想的碰撞。高校学生被各种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冲击着。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们成为对社会、国家、人民有用的人才,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被奉为“医家之宗”,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一方面,《内经》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这片厚土,拥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吸纳了中华古代哲学的丰厚成果,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思维元素,是确立文化自信、回归传统思维的重要著作。另一方面,《内经》构建了成熟、系统、完整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发展的方向和理论基础,体现了中医独特的理论范式和论治优势,是学生建立专业自信的必学之书。因此,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与内经选读教学相融合,对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思维自信、专业自信以及精进医术、救死扶伤等理想信念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山东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教学团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的号召,深入挖掘《内经》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系统探究其蕴含的丰富医学人文精神,并将其纳入教材及教学目标之中,在课程设计中确定思政元素与知识内容的融合点。通过内经选读课程内容和思想政治元素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及政治觉悟,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并认同和尊崇传统思想价值体系,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其自觉学习和掌握《内经》原创思维及文化理念,为学生正确理解中医理论、学习诊疗技术奠定方法学基础。总之,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并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实现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医人才的目标。
《内经》蕴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在加强学生的中医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符合中国思想智慧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医学术的热爱等方面,均有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
2.1 构建传统思维方式《内经》蕴含丰富的思维方法。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使人在感受整体思维的同时,更能明白万物相互联系而为一体之可能,并不仅仅在于它们形体或形质的同一,更在于它们均是同一原则或支配者的体现[2]。再如《内经》在病因分析时借助自然气象比类而总结的“六淫”致病特点:“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及在诊断治疗时“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藏》)的方法,皆强调意象思维的魅力。总之在内经选读教学过程中,中医思维沁渗贯穿始终,教师应当跳出《内经》解《内经》,注重对学生中医思维的构建。
2.2 树立中医文化自信培养中医文化自信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内经》作为古代文化、思想之集大成者,通天之意,明地之理,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征和精华,使传统哲学思想文化在医学实践中得以延伸和拓展。比如《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的疾病观与儒家“中庸”思想,“四气调神”“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的养生观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等。因此,教学时更不可离开传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应当将文化、时代的背景融入内经选读教学中,依托传统文化,引用经典论述[3],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从根源坚定学生中医思想,提高学生对中医理论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2.3 建立专业自信《内经》指导下的中医理论,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生命及自然的完美结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力地保障着中华文明的延续[4]。研究[5]表明,中医在优势病种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提升效果,也能显著纠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比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为各国医学所借鉴[6],在如今慢性病、老年病的防治和社区居民防病治病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再如,《内经》提出的“以情胜情”“五脏藏神”等中医情志疗法,在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由《素问·刺法论》提出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引出的扶正祛邪治疗原则,在急性病和外感热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经》中还有砭、针、灸、导引按跷等各种非药物疗法,这些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不仅凸显了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而且如今已走向世界并得到广泛认可[7]。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更得到了实践的检验。总之,在内经选读教学中突出中医鲜明的特色,使学生体会到中医学术之深奥、医理之全和医术之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建立专业自信,保持中医特色,振兴中医。
2.4 培养严谨职业素养《内经》告诫医生当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以成为“参合而行之”的“上工”。教师应当以原文为基础,结合课堂案例、实践体验、师承感受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细致、尽职守责的态度。如问询患者时需耐心细致,“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素问·移精变气论》);而诊断不可鲁莽而下,当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所谓“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更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素问·至真要大论》);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则当精神专一,尽职守责,“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素问·宝命全形论》)。
2.5 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者的医术、素养最终体现在对患者、健康、生命的尊重和守护。《内经》作为强调“莫贵于人”的经典著作,处处体现了人文关怀。因此,需要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精神,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共情能力。如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并与之适当沟通,“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素问·调经论》);时刻对患者保有慈悲同情之心,做到“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素问·汤液醪醴论》),从而达到“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汙”(《素问·至真要大论》)的治疗效果。
2.6 坚定精进医术信念学无止境,教育者应当注重终身学习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8]。内经选读教学亦当如此,应通过讲授原文、名医故事和经典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其坚定精进医术信念。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教育医者要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全面掌握中医理论和诊治技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素问·气交变大论》)。而精研医理离不开学习经典,须“每旦读之”(《素问·玉机真藏论》),“讽诵弗置”“自强于学”(《灵枢·禁服》)。只有刻苦学习,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医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当前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传播格局下,《内经》教学当立足课堂,行于实践,创新手段,紧密围绕育人目标,注重学生长远发展,通过多途径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3.1 贯穿传统课堂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师应在内经选读课堂中,以立德树人为主旨,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结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重视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文关怀、法治意识等思政元素的融入,如“天人相应”思想对人与自然和国家关系的启示,“和为圣度”思想与传统文化、人生价值的有机融合,“病为本,工为标”思想对以患者为本的人文素养的阐发等;并通过大量医案和典故,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完善,增强思政教育的鲜活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内核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的有机统一。
3.2 充实课外实践医学重在实践,所学知识、能力、信念在面对患者时方可加深体悟,融会贯通。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临床见习、“三下乡”志愿服务、义诊活动、挑战杯大赛等校内外多种方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既可感受《内经》理论的博大精深,激发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可学会运用中医理论分析临床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生命价值意识和专业素质,增强沟通、交流、表达、合作等综合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3.3 渗透在线网络当代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网络原住民”,要充分结合他们对新媒体技术的偏好,合理构建并运用各种在线教学网络平台,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夯实育人成效,这是助力课程思政的“重要关口”。如将知识点以故事、案例、动画等形式整合为5~10 min的“网络学堂”在线课程,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帮助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建立班级微信、QQ讨论组,及时交流沟通,掌握学生动态;采用掌上互动APP进行多种形式的课下交流、资料分享。
3.4 尽利师承教育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师”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使者。中医师承指导老师虽教育方法各有千秋,但无论古今,名医大家皆推崇对《内经》的学习,注重对《内经》的思想传承。当然,“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变而通之以尽利”(《周易·系辞上》)。师承教育也当随时代和现实而以多种形式加以推广。一方面,在师承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传递育人要素,名医名师的勤奋、奉献、仁爱、求实等素养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影响学生心灵,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名老中医在分享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同时,会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使学生体悟文化与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之美。此外,还可通过师承讲堂或书院等形式,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与学生分享经验总结、人生感悟。
3.5 有机融入教材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内经选读教学团队结合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本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的编写任务,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将挖掘总结的思政元素以适当的形式融入《内经讲义》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在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青年学生。
以上多种途径,既要各有侧重,又要融会贯通、协调联系,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设计,构筑润物细无声、全面联动的育人体系格局。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中医药传承发展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中医药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内经》作为医家之宗,不仅是中医药的根基,更是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流淌在千年的文化血脉中的生机活力。其蕴含的智慧精华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可谓价值无限。经权之妙,经典为先,在内经选读教学中自然合理地融入育人元素,在全面联动的育人体系中充分发挥医学经典的重要价值,对中医药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