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探析

2024-06-12 01:18李建婷
关键词:德育工作中华德育

李建婷

(东营市实验小学,山东 东营 257091)

小学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步阶段。要想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小学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蕴含了大量生动的德育元素和故事,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中,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积淀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艺术形式和科学智慧。这些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支撑华夏儿女走向未来的重要力量。

(一)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强调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这种精神有着悠久的传统,从古代的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勇奋斗,到现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当代的抗美援朝、改革开放等,都有着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在当今这一和平年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使命。教师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让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的信念。

(二)高尚的以德为本理念

以德为本,即以道德、品德为核心,强调做人要有道德、有品德,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身为本、注重德行,要有担当和责任感。这种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以德为本的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忠诚”“礼敬”“诚信”等观念,道家思想中的“清静”“无为”等观念,都是以德为本理念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以德为本的理念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更要有道德、有品德,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只有有道德、有品德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三)推崇的互帮互助准则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互帮互助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美德和价值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和互助精神。无论是在家庭、学校、社会还是国家层面,人们都注重互帮互助,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渡过难关。互帮互助准则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也是一种行为准则。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主动伸出援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要注重方式和方法,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互帮互助准则不仅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现实社会中,各种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应对。只有互帮互助,我们才能实现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精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德育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使德育得到质的提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丰富小学德育的内容

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对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道德故事、名言警句和民间传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能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和文化精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传统的德育往往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二)促进小学德育的发展

德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和价值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中,在促进小学德育工作持续推进和稳步发展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形式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道德观念,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其中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诚信、友爱等道德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道德规范,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促进自身道德品质的提高。

(三)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中华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这些知识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其次,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儒家思想的“仁爱”“诚信”“礼义廉耻”等,这些思想可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另外,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耐心和静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和意志力。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也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生活乐趣,缓解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途径

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创新应用,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深挖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推进小学德育改革,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一)教师良好形象的示范渗透

教师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德育综合素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人形象的树立,探索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结合点,增强教师的德育渗透智慧,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道德素质,为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的德育素质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鲁书社版)一年级第二单元《尊敬师长》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主题是尊敬师长和谦虚博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要养成尊师重道和孜孜求学的思想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在“尊师长重学礼”的讲解中,教师要以个人道德魅力感化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让学生感悟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对教师行业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故事,如《懂礼的子路》《李宗仁敬师》等,帮助学生了解尊师重道传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起源和发展,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吕氏春秋·劝学》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联想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从而坚定尊师的优良传统。由此可见,教师良好形象的树立,不仅是对尊师重道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二)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渗透

校园文化环境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资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不可忽视。学校要充分利用文化环境资源建设为学生德育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氛围,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灵,切实体现文化育人的成效。

例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鲁书社版)一年级第一单元《知礼守规》中,包含了“正衣冠 重仪表”“步从容 立端正”“容有度 言有章”和“不学礼 无以立”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行为对小学生的思想认知及行为准则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小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转变和适应,同时为了帮助小学生在一入学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将这些行为准则制作成教室条幅,在每天早上课前进行朗读,同时每天要让学生根据条幅上的内容反思自己在校的表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实现对学生的良好德育渗透,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三)社会德育实践的强化巩固

德育活动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灌输,同样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付诸行动,增强学生思想认知和行动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教师需要注意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强化德育工作的成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水平,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学生德育工作的融合。

例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鲁书社版)三年级第一单元《爱众亲仁》中,“老吾老 幼吾幼”的主题是要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对小学生而言就是要尊敬老年人,爱护比自己小的小朋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了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重阳节到当地的养老院进行慰问,通过为老人端水和唱歌表演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坚定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再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鲁书社版)一年级第三单元《入则孝亲》中,“亲有疾 细心待”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思想,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为了培养学生的孝道意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周末为父母做一顿早餐,让学生体会父母辛苦付出的不易,从而更加坚定学生孝敬父母的决心,最终实现良好的德育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是进行德育的思想源泉。小学德育工作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德育工作中,切实提高小学德育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中华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