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双孢蘑菇和秀珍菇栽培技术简介

2024-06-11 12:23施永胜
南方农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珍菇菇农双孢

施永胜

(东兰县农业农村局,广西东兰 547400)

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广西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近年来,河池市已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以栽培双孢蘑菇、秀珍菇等食用菌为主。截至2022年底,河池市已建立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37个,辐射带动农户9 182人,发展设施食用菌栽培105.07 hm2;实现食用菌年产量4.4 万t,同比增长7.99%,年产值约5.32 亿元。笔者将对河池市2种食用菌主栽品种(双孢蘑菇、秀珍菇)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食用菌种植产业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1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1.1 播种期确定

双孢蘑菇是一种典型的中低温菌类,种植环境以阴暗潮湿为宜,菌丝体可在8~32 ℃的环境条件下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 ℃。出菇温度为14~18 ℃。当温度低于15 ℃时,子实体生长过稀,肥大,外观较差;当温度高于19 ℃时,子实体生长过快,易开伞,商品价值低。双孢蘑菇的播种期以当地平均气温稳定在20~24 ℃,约35 d 后可下降为15~20 ℃为佳。在河池市,如果采用工厂化出菇房或控温菇房,可实现周年栽培双孢蘑菇。如果选择常规栽培,则以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佳。

1.2 品种选择

菇农应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与当地的实际生产条件契合的双孢蘑菇品种。在河池市,常见的双孢蘑菇品种有AS2796、A15、W192 及W2000 等。菇农在选择菌种时,所选菌种应无污染、无害虫、活力强及纯度高。

1.3 菇房建造

菇农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洁净、交通方便,且远离生活区与牲畜养殖区的区域建设菇房。菇房应为砖墙结构,砖墙厚度以24 cm 为宜,每隔2 m 在砖墙上开设1个换气窗,换气窗高度以离地1.5 m 为宜。在菇房内部,设置3条通道,中间较宽(80 cm)为主通道,两边较窄(50 cm)。五层床架结构为适宜层架布设,床架底层距离地面25 cm 以上。为方便后期覆土及培养料上床,菇床层高应为55 cm 左右。为方便后期采收工作,床宽应为150 cm左右。

1.4 堆料

1.4.1 配制培养料

河池市常见培养料配方有4种。配方1:花生0.5 t、石膏1.5 t、鸡粪7.0 t、麦秸秆15.0 t。配方2:杏鲍菇菌糠96 kg、石灰2 kg、石膏2 kg,100 ℃灭菌8 h。配方3:甘蔗叶25 t、鸡粪16 t、石膏2 t、尿素0.01 t。配方4:牛粪58%、稻草40%、石膏1%、过磷酸钙1%。

1.4.2 堆制发酵

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是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发酵效果与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河池市堆制发酵双孢蘑菇的方式有2种,即一次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

1.4.2.1 一次发酵法

1)原料预处理。在建堆前1 d,菇农应切断麦(稻)草秸秆,并用尿水、清水将其淋透。待稻(麦)秸秆充分吸水后,堆放1 d。干粪需用清水或尿水淋湿,每100 kg干粪淋水量在160~180 kg,待其充分吸水后建堆发酵。

2)建堆。在建堆时,菇农应按照一层粪一层草的要求逐层堆放,至第4层时开始淋水。在堆放第4~8层时,菇农应将1/2量的尿素,全部的石膏、过磷酸钙、饼肥加入其中。待堆好10 层后,再将剩余1/2 尿素放入。堆好的堆料,应满足如下要求:堆顶呈龟背形,四边上下基本垂直,堆高在1.5 cm 左右。为确保堆料处于通气状态,菇农应将竹筒从上至下捅入堆料顶部,形成通气孔,数量以2~3个为宜。为保证堆料湿度与温度适宜,菇农应在堆顶处覆盖草毡子;在雨天时,则应覆以塑料薄膜。

3)翻堆。翻堆有利于物料中的菌种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物料均匀发酵、发酵得更彻底。翻堆次数以4~5 次为宜,每次翻堆间隔时间应为7 d、6 d、5 d、4 d、3 d。为长期维持堆温,在进行堆制时应秉持3条原则:培养料的水分先湿后干,培养料发酵堆先大后小,翻堆间隔时间先长后短。

4)检测。在进行一次发酵后,堆料应达到如下标准:堆料颜色为咖啡色或棕褐色;有浓郁香味,无霉味、无酸败、无粪臭;pH 值在6.8~7.0;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如腐霉菌、放线菌等,无杂菌、害虫。

1.4.2.2 二次发酵法

相较于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具有产量高、质量好、周期短、病虫少的优势,深受河池市菇农的喜爱与青睐(应用率高达65%)。二次发酵法可分为2个环节,即前发酵与后发酵。前发酵方式与一次发酵法相同,后发酵是指前发酵后,将培养料铺入床架,进行5~7 d技术处理,其技术要点如下。

1)铺料。前发酵结束后,立即将培养料送入菇房内床架上,厚度以20~25 cm 为宜。堆放的培养料应厚度基本一致、原料混合均匀、保持疏松状态。

2)维持温度。待培养料上床后,菇农应关闭门窗,使培养料自然升温,此时室温以40~45 ℃为宜,历时1~2 d。

3)巴氏消毒。在培养料温度达到55 ℃时,及时通入蒸汽;在进行巴氏消毒时,温度以58~62 ℃为宜,室内温度以57 ℃为宜,维持6~8 h。值得注意的是,在杀菌时,不宜开窗通风。

4)控温腐熟。在巴氏消毒完毕后,停止加热供气,将培养料温度控制在46~53 ℃,将室内温度控制在40~45 ℃,维持4~6 d。

5)降温控床。待控温腐熟结束后,菇农应观察培养料的温度与气味,如果温度在43 ℃左右,且有明显氨味,则应在第一时间开窗通风,12 h 内将培养料温度降为30 ℃以下,随后进行整床播种工作。

1.5 播种

菇农应掰碎菌种,以花生米大小为宜,在培养料表面撒播细碎菌种,用种量以0.8~1.0 kg·m-2为宜。播种后,菇农应平整、压实床面。需要注意的是,2 d内不能通风。

1.6 发菌管理

在发菌期,菇农应控制培养料温度在24~27 ℃。如果培养料温度超过30 ℃,则极易导致菌种死亡。播种7 d 后,菌丝迅速生长,此时可适当增加通风量。播种14 d 后,床面上布满菌丝,为增加培养料内部的氧气量,可用粗木棍(以手指粗细为宜)在料内打孔,这一方式可使菌丝向料层内生长。如果培养料存在缺乏水分的问题,菇农可使用喷壶向空气中喷雾,从而达到增湿的目的;如果培养料过于湿润,则可以采用“撬料排湿”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发菌20~25 d后,菌丝占培养料层的80%左右。此时,菇农可开展覆土作业。

1.7 覆土管理

1)备土。在进行备土时,菇农应优先选择20 cm土层下的田土。通过粉碎过筛处理后,控制土壤颗粒直径在0.5 cm以下,将其曝晒3 d。

2)培土。将1%吡丙醚粉剂100 g、石灰15 kg、重质碳酸钙100 kg 与1 m3土搅拌均匀,边搅拌边淋水,并对土堆水分进行测定,含水量以18%左右为宜。随后,覆膜于土堆,闷闭1 d后备用。

3)覆土。在进行覆土前,菇农应对覆土工具进行蒸汽杀毒,在覆土过程中,不分粗土、细土,一次性覆土,覆土厚度以3~4 cm为宜。

4)搔菌。使用搔菌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促使菌丝发生原基。在开展搔菌作业时,搔菌工具亦要进行杀毒处理。必须予以重视的是,在进行搔菌的过程中,菇农应尽可能混匀捣碎扒松的全部表土,从而使菌丝能够均匀生长[1]。

1.8 出菇管理

在出菇期间,菇房的温度应控制在14~16 ℃,空气相对湿度为90%左右,培养料含水量为60%。在菇蕾呈黄豆粒状时,菇农应开展喷水作业,喷水量视鲜菇生长态势而定。通常而言,每出1.0 kg 鲜菇需要喷水1.6~2.2 kg。每潮菇采摘期通常在3 d左右,在将一潮菇采摘完毕后,菇农应及时清理菇床。补土完毕后对覆土水分进行检测,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喷水量。待菇蕾呈黄豆粒状时,菇农便可再次进行补水[2]。

1.9 采收

在进行采菇时,菇农应做好消毒措施,手戴塑料(乳胶)手套,手指轻捏菇盖,随后轻微旋转,待部分菇根断入土中后,用利刃在菇根0.5~1.0 cm 处削断取下,随即将其放入筐中。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出现泥土污染菇盖、挤压弄伤等问题[3]。

2 秀珍菇栽培技术

2.1 栽植季节

秀珍菇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 ℃,以22~28 ℃为宜。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中低温品种15~20 ℃,高温或广温品种20~28 ℃。秀珍菇菌丝一般在春、秋两季生产,春季栽培以3—4月为宜,秋季栽培则以9—10月为宜。

2.2 菌种选择

与双孢蘑菇相同,菇农在选择秀珍菇品种时,也应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河池市适宜栽培的秀珍菇品种有玉秀一号、秀迪一号、秀珍菇5 号等。优良菌种表征为菌丝洁白色、粗壮,前端整齐,生长旺盛,菌种培养科湿润,打开菌种瓶(袋)能闻到特有香味,无霉味、酸味、臭味,菌龄25~30 d[4]。

2.3 菇房建造

秀珍菇具有喜氧的生物学特性,因此菇农在建造菌房时,应保证菌房通风透气。在出菇前,菇农应利用低温刺激菌包,温度差在10 ℃左右为宜。在经过8 h的冷冻处理后,秀珍菇便可正常出菇。在搭建菇房大棚的过程中,应以毛竹为主要支架,支架上铺盖大棚布后再加盖茅草,从而达到防水、隔热的目的。在棚内,应设有自来水,以便实施喷水作业。

2.4 菌包制作

1)原材料选择。在河池市,常见的菌包材料有木屑、玉米芯、木薯秆屑、桑枝及棉籽壳等。所选材料应符合如下要求:无有害物质、无异味、无病虫害、无霉变、干燥,含水量在65%左右,pH 值在7.0~7.5。

2)灭菌处理。菇农装好全部料袋后,将其装入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料袋与料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5]。这种方式有利于促进空气流动,从而彻底灭菌。此外,在进行常压灭菌时,灭菌温度以100~110 ℃为宜,维持13 h左右为佳。

3)接种培养。待菌包冷却后,菇农应及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作业。在培养菌袋期间,温度以20~28 ℃为宜。如果温度过高,菌丝易于老化、色泽变黄、生长稀疏;如果温度过低,则菌丝生长缓慢,对秀珍菇产量造成影响。空气相对湿度则应为60%~70%,如果菌房气温过高,菇农应定期喷水,在喷水完毕后及时进行通风。如果到下雨天气,则应停止喷水。当秀珍菇菌盖直径达到2 cm 时,则不宜再对子实体进行喷水作业,如果需要提高空气湿度,可以向地面、空气喷水。此外,菇农要对空气调节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秀珍菇能耐高浓度CO2,因此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对较长菌柄的需求,菇农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小通风频率。如果天气出现过闷、过热等现象,则应及时通风,通风时间以空气相对湿度为依据,如果空气较为湿润,通风时间可长一些,如果空气较为干燥,适当缩短通风时间。此外,秀珍菇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光照的要求不严,菇农只需要为其提供微弱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其生长需求。

2.5 采摘

当秀珍菇子实体菌盖直径为3~5 cm,呈平展状态,边缘内卷时,菇农应在其尚未进入快速生长期前进行采摘工作。待将秀珍菇进行剪根、分级、包装等一系列处理后,便可对其进行冷藏保鲜。在采收完毕第一潮菇后,菇农应对袋口菇根及时进行处理,加强通风,停止喷水,使菌丝吸收充足的养分。通常而言,在10 d 后,菌包便可再次转潮出菇,反复数次,直至出菇4 潮后,产量日益稀少。每潮菇的出菇管理措施均相同。

3 结语

双孢蘑菇、秀珍菇是河池市的主要种植品种,有关部门应对这2 种菌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食用菌的产量与品质,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充盈我国居民的餐桌。

猜你喜欢
珍菇菇农双孢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秀珍菇种植记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杏鲍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试验
西藏野生双孢蘑菇栽培种营养成分研究
8种秀珍菇菌株秋冬栽培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