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视觉下益阳市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2024-06-11 12:23余红兵周小梅
南方农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龙山景观规划樱花

余红兵,周小梅,刘 敏,文 彤,罗 巧,张 梁

(1.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院,湖南益阳 413000;2.数字化城乡空间规划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益阳 413000)

山地公园的概念包括地理学上的山地、丘陵、高原的综合,又包括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具备山地特点的公园[1]。山地公园利用自然山体的现有形态特征和山体现有植被来营造供城市居民休闲、游玩、娱乐的场所。城市的自然山体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属于大尺度的风景园林规划项目。山地公园由于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公园植被在不同位置会呈现出不同的种类和层次,这也使得山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湖南省益阳市会龙山公园位于益阳市中心城区西部,东接资江一桥,西靠志溪河,南临花乡路,北接资江,地理位置优越,该公园为自然山体,属典型山地公园,总面积为204.7 hm2。该研究拟针对会龙山公园的植物景观现状,分析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背景与存在的问题,在城市景观视觉的要求之下,再对会龙山公园地形、道路、水体、建筑等景观要素的植物景观分别采取设计优化工作,提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1 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在会龙山公园总体规划下,公园景观结构规划清晰,公园功能区域布局合理,景点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完善,公园以山脊、山顶、山坡等地形为主,水体有三眼塘及临资江的滨水景观,因此,会龙山山地公园具备有良好的山水景观格局,同时,会龙山公园自然植被丰富,为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提供了良好基础,为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规划背景。

2 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1)宏观尺度上,会龙山公园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其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由于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植物规划的意识,忽视了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同城市整体设计的协调,使得城市整体的风格同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的风格不太协调,最终影响到会龙山公园的景观视觉及城市整体的景观视觉效果。再者,因为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尺度大,植物景观主要以群体为单位展现,呈现大面积的群体林相景观或小尺度的植物群落景观,而弱化了植物个体的视觉效果。

2)微观尺度上,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因植物类型较少,在植物配置中稍显凌乱,层次感也不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导致视觉效果较为单调,降低植物景观的层次性和观赏性,整体景观的观赏性有待提升。同时,有部分原生植被受到破坏的,通常以次生林或荒山为主,植物景观效果差,植被现状需要恢复与改造才能满足其作为风景游憩地的游赏需要。

3)城市景观视角下,会龙山公园中作为城市背景的植物群落所形成的背景林,郁闭度过高,沿坡地缺少观赏性极佳的风景林景观,树种单一,四季景观单调,植物景观不丰富,色彩不明朗,缺乏观赏性[2]。

4)缺乏季相景观,特别缺乏春季及秋季特色植物景观。公园乔木以樟树为主,常绿阔叶树面积多,落叶树面积少,林相单一,四季常绿季相不明显,景观效果差,作为城市公园在植物景观上不能步移景换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在树种规划时要增加落叶树种、春花植物和色叶树种,以增加春季和秋季景观,丰富季相变化。

5)公园内特色主题不突出,分布较凌乱。缺乏植物空间的营造、植物文化的体现等。

3 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优化原则

会龙山公园作为益阳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反映了城市的景观风貌与特色,其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面临城市景观视觉效果不佳的问题,应注重公园自身规划建设的同时,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上应遵循景观性、整体性、生态性、多样性及文化性等原则,为城市增添靓丽的风景线,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和享受。

3.1 景观性原则

会龙山公园的植物因地形起伏变化,需首先考虑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因为它是城市景观视觉效果美化的重要内容。其植物景观要结合地形融合当地地域历史文化,营造四季变化的景观,特别从立面上要形成优美的林冠线和丰富的天际线,从而提高城市景观质量。

3.2 整体性原则

为确保整体城市景观视觉效果的良好性,使得公园整体充分融入到现代化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当中,结合公园地形对山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制定整体植物景观设计方案,在整体植物景观轮廓层次的把握上,主要是注重山地公园同水体、道路、建筑等相协调,并且具备景观的立体性,对整体的公园植物进行设计优化,使之达到良好的城市景观视觉效果,景观更加具有层次美感和流畅的线条美感。

3.3 生态性原则

当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及景观效益,与城市联系密切,在城市景观视角下,平衡生态效益与视觉效益之间的关系,既满足城市山地公园的游憩功能,又能满足其生态功能。

3.4 多样性原则

在营造地域原生植被的前提下,增加会龙山公园植物种类,丰富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使公园环境更加优美。

3.5 文化性原则

以公园自身特点进行特色营造,基于会龙山公园自身的自然、历史、人文特点,从会龙山整体对规划区的植物景观特色进行规划,使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特色区别于参照对象的特色。

4 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

4.1 公园不同地形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

将会龙山公园不同地形下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分为山顶、山脊、山腰、山坡及山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几种类型,分别对其植物种类选择、植物群落配置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具体的植物景观规划优化策略如下:

4.1.1 山脊、山顶植物景观

1)自然山林山脊、山顶:从城市景观视角,从仰视景观的优化设计方面,山脊和山顶作为山体的天际轮廓线[2-3],因此位于山脊和山顶的植物景观,应该突出其高耸,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采用季相丰富的乔木或者彩色叶树种;同时,从远视效果来看,山脊、山顶处也应该种植季相变化明显的树种,以香樟、枫香、乌桕、苦楝、无患子、栾树、复羽叶栾树、黄山栾、白玉兰等树种为主,构建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部分山脊构建针阔混交林。灌木以山苍子、格药柃、杜鹃、红继木、金叶女贞、栀子花等为主,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优化植物配置模式为:乔木+小乔+灌木或乔木+灌木。

植物配置为:香樟+栾树+大叶山矾+檫树—白玉兰+樱花+鸡爪槭—杜鹃+山苍子+格药柃。

2)佛教人文景区山脊、山顶:佛教人文景区山脊、山顶的植物应与亭、阁、楼等景观建筑相得益彰,供托整体林相景观[2-3]。可选用体现佛教文化特色的树种,如香樟、银杏、枫香、红枫、罗汉松、黑松、龙柏等树种为主。

优化植物配置模式为:乔木+小乔+花灌木+地被。

植物配置为:香樟+银杏+枫香+龙柏—桂花+白玉兰+红枫+垂丝海棠+紫叶桃—罗汉松+杜鹃—鸢尾+麦冬+葱兰。

4.1.2 山腰、山坡植物景观

城市景观视角下,山腰、山坡植物景观作为城市或会龙山公园的背景,应营造为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人工风景林。因会龙山公园山腰、山坡的现有的植物设计中,大多数都是绿色植物,颜色较单一,通过使用彩叶植物可以使园林景观具有不同的表现,群植或片植形成彩叶植物风景林,体现植物的整体美,使观赏者可以产生新鲜感,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园林景观的美感与舒适度。

另外,山腰具有单向性的景观,视野较远[1],沿坡地适宜形成观赏性极佳的风景林景观。结合游步道、登山道等,同时规划出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四季景观。山腰位置应该注重植物群落的构建,同时针对山坡公园采取的是交叉类型的植被,使其更加具有观赏性,并且还利用山坡的斜度,进行植被整体的规划设计。

在风景林中,增加上层大乔木,形成常绿落叶阔叶林或混交林,丰富林相变化,以丰富林冠线或天际线,增加季相景观植物,如秋季变色叶树种,三角枫、五角枫、银杏、枫香等丰富秋季开花植物,木槿、月季、木芙蓉、紫薇、黄花槐等。

优化植物配置模式:乔木+花灌木+地被或大叶山矾纯林、杉木纯林、杜英纯林、樱花林、梅园、南酸枣林、色叶林等纯林。

植物配置为:香樟+杜英+五角枫+枫香+檫木—碧桃+樱花+红枫—山苍子;香樟+大叶山矾+三角枫杜英+枫香—山苍子+木芙蓉+木槿;香樟+南酸枣+刺楸+五角枫+银杏—紫薇+黄花槐+苦槠+山苍子—杜鹃+鸢尾。

4.1.3 山脚植物景观

一般都是重点开发建设的景区,景点周边地段、道路两侧,如公园入口广场、公园入口等位置,是人们主要集中游览的视野区域,应选择能体现季相变化,观赏价值高,能有良好视觉效果的阔叶树种,营造芳香林地[1,4]。树种应选择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朴树、枇杷、结香、丹桂、海桐、杜英、木芙蓉等。山脚从面上适宜采用的植物配置模式为“香樟林或桂花林”或“银杏林+栾树林”。

4.2 公园水体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

会龙山公园水体主要有滨河景区和三眼塘水体景观,位于会龙山公园的山脚,滨河及三眼塘水岸线为山顶俯视观景提供了较好的观景面,山顶视角的全向性既可以俯视又可以极目远眺,从城市景观视角,注重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要从植物景观背景、中景、前景考虑。

4.2.1 滨河景区植物景观

从城市景观视角,注重彩叶植物和水景设计相结合,补植枫香、银杏、乌柏等秋色叶树种和树形优美的树种,加强林冠线的处理,丰富植物的轮廓层次及季相色彩变化,从而产生神秘感,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生动、活泼。同时还增加碧桃、梅花、樱花、垂丝海棠、垂柳等开花植物和姿态优美的植物,形成优美的水岸景观。

临水体部分可作为滨水景观的前景,补植樱花、桂花、垂柳,增加遮荫度,丰富滨水景观,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意象。

优化植物配置模式:乔—灌—草和水生植物组合。

植物配置为:垂柳+樱花+桂花+乌桕—红叶石楠+杜鹃—鸢尾+花叶芦竹。

4.2.2 三眼塘水体植物景观

1)水边植物:水边植物通过色彩美、姿态美、线条美来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和艺术构图、增加水面层次。水边常植垂柳,配以碧桃、樱花、乌柏、枫杨、水杉、落羽杉、棣棠等。

优化植物配置模式:乔木-灌木-地被。

植物配置为:垂柳+碧桃+樱花—连翘+迎春—麦冬+杜鹃。

2)驳岸植物:在驳岸植物选择上,应该突出自然野趣。利用蔓生植物可以掩盖生硬的石岸线,如栽几丛月季、蔷薇、迎春、连翘等。还可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和水生花卉如雀舌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美人蕉、花叶芦竹、再力花、千屈菜等。

优化配置模式:灌-草-水生植物型。

3)水面植物:水面植物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应该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选用荷花、睡莲、香蒲等水生植物,形成香蒲群落、荷花群落或睡莲群落。

4.3 建筑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

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优化时,主要考虑从城市景观视觉植物景观同周边建筑的视线关系来设计,利用植物自身的斑块特征,同山地公园建筑设计相结合,使得整体的公园植物景观更加具有层次美感和流畅的线条美感。

在仰视景观的设计方面,以位于山脚的佛教人文景区建筑为观赏点,主要措施是采用深色植物斑块或开花乔木、灌木突出前景,用色叶植物做中景,来明确山地的地势范围。在俯视景观设计上,位于山顶的佛教人文景区建筑为观赏点,主要考虑到的是公园整体植物的空间布局情况,会营造观赏价值高的风景林景观,强化布局效果。在平视景观设计中,以位于公园附近的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建筑为观赏点,结合视觉距离的远近来确定植物景观的类型和规模,距离较远需要注重的是植物景观的层次和整体形态,突出植物景观的个体美和群体美。

总的来说,佛教人文景区建筑周围宜选用富有观赏、科普、文化等内涵的树种,配置常绿针叶树,以体现庄严肃穆、万古长青的气氛[1,4]。同时,适当采用彩叶植物与周围建筑相融合,但应注意色彩具有较高的协调性。

4.4 道路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

4.4.1 公园生态廊道与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策略

公园生态廊道的打造结合人们的视觉观看角度,从城市景观视角进行相关植物的选择和道路的植物规划设计。廊道以绿色为底蕴,以花径或花境为纽带,以休闲慢生活为主题,增加道路的特色树种,如樱花、银杏、北美红枫等,打造以“色叶片林、通幽花径”为特色的生态廊道。

优化植物配置模式:乔木+花灌木+地被。

植物配置为:香樟—樱花+垂丝海棠(碧桃、紫叶桃)—杜鹃+麦冬+葱兰

4.4.2 道路与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策略

主园路植物景观主要突出其观赏性,给游人带来视觉享受,可种植樱花,形成樱花大道;或栽植乐昌含笑+紫荆,形成林荫路加花径;或栽植美国红枫,形成红枫景观大道。在步行游道植物设计上,根据游路栽植樱花、桃花、栀子花、杜鹃等花灌木,形成樱花步行道,依山体自然植被,不拘泥于等距栽种行道树,树下栽种灌木或多年生花卉,丰富绿化层次。坚持“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加深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植物造景和休闲游憩的功能,以植物造景为主,并且增加植物的特色,吸引人们注意。

优化植物配置模式:乔木+地被。

植物配置为:香樟+乐昌含笑+樱花——杜鹃+鸢尾+麦冬+吉祥草+葱兰。

5 小结

因会龙山公园以山脊、山顶、山腰、山坡等地形为主,与普通平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相比,主要从植物的整体景观风貌和从城市景观视觉的角度对会龙山公园进行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结合公园地形、水体、建筑、道路等的视线关系等不同景观要素,提出了公园相应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和植物景观配置模式,营造丰富的季相景观和特色植物景观,以建立具有优良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城市山地公园[5],为山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龙山景观规划樱花
龙山塔
赏樱花
景观规划设计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樱花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樱花站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东汉封龙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