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芳
摘要: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现。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及时识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应对。本文从辅导员角度出发,提出 “数据库”思维,将学生各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指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辅导员;数据库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 《纲要》),提出了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和 “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体目标。[1]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 《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2]辅导员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准确地识别与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识别面临的困境
(一)心理普查的局限性
目前,高校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识别一般采取在每学年开学初进行一次全面心理普查的方式进行,心理普查能在短时间、大范围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具有一定的便捷性、普遍性。但此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测评环境的复杂性。学生自行进行心理普查,往往在手机或电脑上,地点则可能是计算机房,甚至在宿舍、食堂、上课时、走路时等,测评的环境嘈杂、公开,缺乏安静私密的空间,学生在进行选择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二是测评时选择的随意性和隐蔽性。由于每学年都会进行心理普查,而且网络上也有很多免费的心理测评,学生对心理普查的量表越来越熟悉,对心理普查的高频次感到厌烦,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填写普查量表的过程中存在不认真对待的情况,甚至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会隐瞒真实想法,这就让心理普查在心理健康问题识别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打了折扣”,不利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時有效的预防和应对。
(二)辅导员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有限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是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辅导员可以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3]然而,要想成为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无论是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还是在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中,辅导员需要基本的心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经验,来初步识别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很多时候,辅导员在心理问题学生识别与应对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一方面,未能抓住一些微小的或显性的信号,从而主动发现这部分学生;另一方面,对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辅导员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技能,无法很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甚至可能无法正确识别或低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了不正确的应对方式和措施,进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互联网环境的复杂性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极度充斥、价值观念复杂的网络空间,正给人们带来不可承受的影响。而大学生还处于 “三观”逐渐形成的阶段,这种影响表现得更突出。一方面,网络空间消耗大学生大量的时间,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看娱乐视频等占据大部分课余时间甚至课内时间,既耽误学习又影响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自媒体平台活跃,但管理欠缺,所有人都可以在网络空间发表个人观点,其中不乏偏激、扭曲的价值观,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造成深度影响。
二、建立数据库思维
作为新时代辅导员,面对以上种种困境,要紧跟时代步伐,提升自身素质,勇于迎接挑战,创新工作思维要更突出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应对上占据主动性、预见性、准确性。辅导员应具备数据库思维。
(一)数据输入
在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当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时候学生中发生了某件事,辅导员不知道,后来事情恶化了,辅导员才开始了解和介入,甚至有时候事情已经演变到辅导员无法处理的地步。如学生宿舍成员之间有摩擦,后来演变到吵架、打架,最后不欢而散,宿舍成员之间也不再沟通。这个现象体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就显得更加严重。
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详细信息,大致包括家庭、人际交往、学习、工作、经济、生活等方面。这些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一是家庭和朋友,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关系较好的亲戚、朋友等。二是网络,如微信、QQ、小红书、抖音、微博等平台发布的个人动态、聊天消息、评论等。如今,网络深入人们的生活,许多学生喜欢在网络上发布个人生活中的值得纪念的事、自己某时某刻的心情和对某件事情的看法等。程剑光也认为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管理学生的有关信息。[4]三是学校,包括学校所有教师、管理和服务人员、其他与学生有交集的同学或朋友等。学校所有人员都应参与到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中来,即实现全员育人。[5]
尽管收集学生信息的渠道多样,但掌握学生综合信息的核心人物还是辅导员。辅导员可直接与学生联系,直接掌握其信息;也可通过浏览网络、与学生家人和好友等相关人员联系,间接了解学生信息,然后将了解到的信息整理成数据,形成学生个人的小数据库,最后将所有学生的信息进行交叉分析,形成互通互联的所有学生大数据库。
(二)数据监管
有了学生的数据库,并及时更新补充相关内容,就可以对学生的数据进行监管。对学生的数据进行三维动态监管,分别是时间维度、类别维度、等级维度。
在时间维度上,对围绕某学生发生的事件按时间进行梳理,可发现事件的进展,判断事件的发展趋势是好是坏,从而预测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发现事件之间的关联,判断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因果等关系。
在类别维度上,主要将围绕某学生发生的事件分为家庭、人际、学习、工作、经济、生活、情感等类别,判断某事件体现的是学生哪方面的情况,从而在出现问题时找准解决问题的着手点,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在等级维度上,将围绕某学生发生的事件按问题严重程度从轻到重分为绿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五个等级。当等级为绿色时,可不做处理,但可用于其他等级事件在关注和应对过程中的信息支撑;当等级为蓝色时,辅导员应引起关注,如学生旷课、挂科、恋爱、与室友产生矛盾、家庭经济困难、亲人离世等;当等级为黄色时,代表需要辅导员进行适度应对,如违反校纪校规、性格孤僻不合群、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家庭分裂等;当等级为橙色时,说明问题具有一定的严重性,辅导员可能需与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进行沟通,商讨合适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如学生自伤自残行为、自杀想法或行动等;当等级为红色时,代表学生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或人格障碍等,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任一等级的事件,都需要辅导员持续关注,也就是关注事件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演变。
(三)预警机制和应对
根据以上三维动态监管中的等级维度,建立预警机制,分为超紧急预警、紧急预警、预警。超紧急预警:当事件等级为红色时,则触发超紧急预警,需要辅导员立即进行应对。辅导员应制订超紧急预警事件应急工作方案,以便沉着冷静、及时准确地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应对。紧急预警:当事件等级为橙色时,则触发紧急预警,需要辅导员尽快进行应对。辅导员也应制订紧急预警事件应急工作方案。预警:当事件等级为黄色时,则触发预警,需要辅导员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应对。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有较多黄色等级事件发生,或某黄色等级事件在时间维度上经常发生或持续较久,则应上调该事件等级,并触发相应的预警。因此,辅导员应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低等级事件,减少或避免高等级事件的发生。
三、开展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学生信息数据库,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与维护,确保数据库正常有效运行,准确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一项庞大但极端重要的工作,需要辅导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辅导员可以借助 “育人合力”,通过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 “四级”联动体系,培养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扎根学生等实际措施,来确保学生信息的及时更新和问题的及时预警,从而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和应对提供基础。
有了数据库作为基础,辅导员能在更大范围内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前预防、及时发现、积极应对。以上数据库除了对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外,还能在整体上显示出学生中潜在的或普遍存在的或突出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立德树人为本,促进育心与育德相统一
《纲要》提出了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同时有研究者认为,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方向是相同的,应该积极开拓可以解决学生心理和思想问题的通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6]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实施者,在促进育心与育德相统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党团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党史,学习历史革命人物、新时代先进人物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领悟人生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造先进的、积极的、阳光的思想,压制落后的、消沉的、痛苦的情绪,使学生在整体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二)繁荣活跃校园文化,增强文化育人
环境影响人的情绪和成长,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成长。网络时代,很多大学生习惯待在宿舍、沉浸在网络空间,也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如何营造积极活跃的校园文化,吸引学生走出宿舍,打开内心世界的大门,接受身边的正能量,丰富日常生活,也丰富内心世界,是我们一直思考,也一直努力在做的。立足辅导员工作实际,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引导学生走出去的活动,开展书画、舞蹈、合唱等艺术类陶冶学生情操的活动,开展篮球赛、拔河等体育类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活动……既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满足不同学生各方面兴趣爱好,又能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顺应时代规律,建强网络教育阵地
网络时代,“00后”正在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体,他们喜欢在网络上寻找学习资源,也愿意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日常动态、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辅导员不仅能在网络空间与学生互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能从中发现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可以从QQ、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近况,输入到数据库中,进行归纳整理,从中提取可能困扰学生,甚至可能引起心理问题的信息,从而及时给予学生关注。
除此之外,网络带给辅导员的,不仅仅是识别出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网络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通过网络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让健康向上的、积极正确的内容呈现在学生的网络空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另一方面,在网络上发布自我认知、心理调适、如何寻求心理帮助等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向学生普及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切入点,增强学生对待世界不同问题的包容心,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引导学生在必要时积极寻求帮助。
(四)加强人员联动,凝聚育人合力
首先,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成為学生值得信任的人,成为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人、在情绪低落时愿意吐露心声的人,这样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近期所发生的事情,掌握其思想和心理动态,识别学生是否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辅导员还应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关注学生情况,多方发力,形成育人合力。通过定期与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舍友等交谈,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和近期对其影响较大的事情,或长期影响其情绪的事情,对学生情况了然于胸。当学生出现较大心理波动时,共同关心关爱学生,尽量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希望,为学生内心注入让其继续坚持下去的强大力量。
最后,当发现学生的问题超出自己的能力和职业范围时,要及时进行转介,将学生交由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咨询或治疗等。
四、结束语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辅导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辅导员成为学生与其他人和事联系的 “网络中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需要辅导员将 “网络中心”接触到的信息进行进一步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形成学生信息 “数据库”,进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识别和应对,有针对性地在 “点”和 “面”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焰,朱丽雅,王瑞,等.育德与育心结合导向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0):10-16.
[2] 王耀平.合作原则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策略提升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11):47-50.
[3] 吕小康.高校心理育人体系的现实困境与历史反思[J].社会科学,2023,No.510(02):13-23.
[4] 程剑光.大数据视域下辅导员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1):56-58.
[5] 罗勇,颜荣华.高校全员育人存在的问题及破解路径:以学校为分析视角[J].教育文化论坛,2022,14(04):102-106.
[6] 张小梨,劳业茂,黄清意.新时期大学生育心育德融合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3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