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2024-06-10 17:26黄颖
国际公关 2024年7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

黄颖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精神财富,信息化的发展为保护传承红色文化提供了新的方式。本文从资源保护利用主体的逐利性、红色资源信息碎片化和信息化成本桎梏等三个方面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在革命历史时期形成的重要精神财富。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保护和开发不当,部分红色文化资源正呈现逐渐消失的迹象,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新的契机。信息化背景下,通过大数据数字转化以及新技术修复、多媒体传播等,使紅色文化资源的传播与保护利用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1]在信息化时代促进红色文化信息化变革,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红色文化网络引领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现状

党的二十大提出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国家先后出台了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意见》等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文件,强调信息化、数字化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赋予新动能,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适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中央的规划要求下,各个地方对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多方的探索 (详见图1)。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情况。当前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主要依托新技术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据采集、资源修复和信息管理,通过整合不同类别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相应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实现对红色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和信息化管理。[2]但受制于技术与成本等因素,当前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仍主要靠政府资金投入建立维持,主要集中在党校、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中,当前全国党校建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数据库、“长征精神”数据库等近50个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数据库,[3]15家关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的红色基因库试点,3 000多个线上博物馆,53个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共约2 243万GB数字化档案资源。依托 “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博物中国—数字博物馆集群系统”等数字化项目,通过大数据云平台,开展在线数字展览,智慧博物馆和档案馆建设初见成效。[4]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数字化博物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少,数字化区域均衡发展还有待提升。

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传播情况 (详见图2)。红色文化资源传播信息化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扩大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媒介,如影视化、网络宣传等方式对红色资源进行宣传。红色资源影视化传播主要是通过影视改编,传承和弘扬不同历史阶段的红色精神。如革命历史剧 《觉醒年代》 《长征》和 《外交风云》等。红色资源的网络宣传主要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一方面,通过微信、抖音、“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如红色景区短视频、红色纪录片以及红色文章等;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动漫、直播、音乐等为传播载体进行二次创作,如讴歌红船精神的 《百年红船》、颂扬延安精神的 《延安颂》、礼赞抗洪精神的 《为了谁》、歌颂抗疫精神的 《人民至上》等。

二、信息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商业功利性开发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作为产品具有其特定的商品价值。[5]在市场逐利性的影响下,部分主体为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势必要引入社会资本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商业开发,这就产生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商业过度功利性开发之间的矛盾。部分产业为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片面迎合受众,导致红色文化呈现出功利化、庸俗化和泛娱乐化的态势。[6]如在红色文化影视化过程中,由于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把握不深入,或者为了迎合消费市场,片面追求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在对红色资源改编中加入过多庸俗内容和娱乐化内容,导致公众对原本宣传的红色文化精神理解出错,违背对这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初衷。

(二)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传播中的资源碎片化营销

红色文化信息化传播过程中快餐式、碎片化趋势日益暴露。从传播主体角度看,当前主要以地方政府文旅部门为主,少数自媒体为追求流量而自发传播的文化信息呈现各自为政、缺乏合力的态势。官方主流媒体、社会大众媒体等在红色文化资源传播中缺少系统合作联动机制,致使红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红色文化传播出现重复和分散。另外,从传播模式角度看,当前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传播呈现跟风性、滞后性的特点,部分地区以某种方式宣传红色文化资源赢取好评之后,其他地区跟风打造和宣传,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同质性高,容易让消费者出现审美疲劳,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宣传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的信息化成本桎梏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保障,具有成本回收周期长、公益性强的特征,而社会组织对经济效益的诉求高,社会融资比较困难。而红色资源的信息化开发传播更提高了成本:一是信息化显性成本增加。包括信息化开发过程中服务器、数据库服务、网络等硬件的投入成本,聘请专业信息化人才的人工成本等。二是隐性成本的投入加大。如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成本,如消费群体需求或技术更新换代引起的容量提升、版本升级等改造成本。

三、信息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路径探索

(一)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制度规划管理

1.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开发资质管理。当前资源开发主要依托政府部门,通过政府招标的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资源信息化利用开发。在招标过程中,政府对第三方机构承接项目的资质审定主要考察该机构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资质,对相关数据库建设水平与经验、资源修复技术、信息技术运营维护质量等要素进行审核。一方面,严格审查第三方机构的信息化开发资质,包括从业资质和诚信档案;另一方面,保证资质审查的公开透明性,包括公开资源信息化项目的招标信息、评标过程与举报途径等,保障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开发的资质能切实落到有能力、有担当的组织机构中,减少腐败风险。

2.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开发主体的监督机制。一是建立有针对性的精准监督机制。一方面,完善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转化的评估监督机制,加强资源信息化转化过程中的成果监督,保障红色文化资源在转化过程中不被歪曲和遗漏,杜绝因开发主体的逐利性造成资源过度损坏;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化传播监督机制,防止网络对红色文化进行恶意改编,加强传播过程中对网络主体的监督。二是提高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监管效能。实施推行政府为主导、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多方共同监督的协同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在技术、人才和服务方面的优势,增强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转化过程中联合监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3.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激励惩罚机制。一是完善红色资源信息化保护利用激励政策。如对相关开发项目和开发主体给予政策倾斜、政策优惠和政策肯定,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化保护开发。二是完善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保护利用过程中不当行为的惩罚机制。一方面,严格落实现有的惩罚机制,对破坏性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歪曲红色文化精神的相关行为进行严格审查,特别是对红色经典影视化过程中夸大偶像行为,弱化革命精神进行严格审查并进行惩处;另一方面,完善新增领域的惩罚机制,如对 《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实时更新,把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产品纳入保护范围,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过程的保护力度。

(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传播过程中碎片化的资源管理

1.培养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一是积极引进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把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工作交由专业人才进行管理。二是加强相关部门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通过信息化培训、讲座交流等方式,提高相关人员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整体信息化水平。

2.构建统一领导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平台。一是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平台。通过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高效整合辖区内的各种红色文化资源,为这些资源的分类信息化打好基础。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在上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红色资源部门有效联动,建立健全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打造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集聚产业。三是建立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通过对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归类整合,建立区域综合红色文化资源平台,在此基础上分类进行分数据库建设,实现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有效整合。

3.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化分类管理。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信息化过程中,根据类别、形态、发展脉络等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建立多维度红色文化资源信息数据库。[7]按照形态划分进行管理,对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实行数字采集与数字修复,如红色遗迹、革命人物事迹、红色档案等;对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采取信息化创新宣传,如红色歌曲和红色故事等。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一方面,对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化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另一方面,对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要在信息化创新的过程中,保障红色精神能得到有效宣扬,防止商业功利性的开发。

(三)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信息化成本管理

1.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化成本控制。一是要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信息化制度。政府在信息化背景下制定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制度时,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支出情况外,还要与资源开发利用后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在确保信息化成本管理工作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政府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化成本开支。二是强化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信息化过程中,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化转化成本、信息化宣传成本和后期运营维护成本进行精细化的监督管理,避免某个环节成本数据超出规划指标,出现成本偏差。

2.降低信息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成本。一是构建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设备共享机制。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是一个多元协同过程,涉及多个部门,且保护的方式具有同质性。因此,以行政区域为边界,可以构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信息化设备共享机制。比如,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过程中,通过省级相关部门牵头,共同开发或者招标一个数字化转化程序或平台,实现省内相关红色文化资源点共用该程序或平台,实现信息化共享,减少各市区各自为政,重复购买信息化设备的现状。二是加强内部人员的信息化培训。通过专家授课、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对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减少相关信息化人员聘请的人力资源成本。

3.提高信息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一是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媒体宣传。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宝贵的爱国教育资源,也是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市场不仅可以着眼于学生群体和干部教育,更能扩展为各年龄段的消费群体。二是开发具有特色的多元化信息化红色景点。如红色文化VR 体验馆、网络云端重走长征路、红色文化短视频等,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盈利渠道,达到 “线上+线下”红色文化资源同步营销,在利用信息化保护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拓宽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

四、结束语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新引擎,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大数据与文化发展的深度融合,为部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抢救修复和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也让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开发中的信息成本增加,某些组织机构因其逐利性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过度的商业性开发,导致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播过程中被恶意歪曲,歪曲其红色革命精神,因此,要在开发过程中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制度规划管理,在传播过程中整合红色文化碎片化的资源,在保护利用过程中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化成本管理,继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洋洋.互联网条件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9.

[2] 杨明珠.红色文化如何搭 “数字中国”快车[J].人民论坛, 2019(10):130-131.

[3] 陈俊秀,吴千漉.困境与突破: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路径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0(04):37-43+64.

[4] 高书生.国家文化大数据建设:加速文化界 “新基建”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J].清华金融评论,2020(10):29-30.

[5] 张自芹.豫南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新鄉:河南师范大学,2017.

[6] 吴嘉萌.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J].传媒论坛, 2021,4(11):159-160.

[7] 陈书杰.新媒体时代安徽红色文化的传播推广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9,18(02):79-82.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