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深陷“民族”情绪危机的ESG思考

2024-06-10 04:24王兵
国际公关 2024年7期
关键词:农夫山泉共富娃哈哈

王兵

ESG就是一套立足于公众属性和公共责任,帮助企业构建国际沟通机制的话语体系

农夫山泉深陷“民族”情绪危机,站在理性的视角,特别是ESG的议题框架看,对农夫山泉自身来说,暴露了ESG方面“欠债”有点多;而对其他企业的重要启发,则是ESG补课当更为紧迫!

首先是社会福祉方面,有网友总结出来一组对比,显示了钟睒睒个人资产4000多亿,农夫山泉向2023年甘肃地震灾区的捐赠却仅有2.4万瓶饮用水,而阿里、腾讯、OPPO、安踏、鸿星尔克等企业的捐赠额都是千万级的。同时,网友们整理了近些年农夫山泉和钟睒睒的捐赠记录,确实累计超过两千万,但是,娃哈哈和宗庆后的捐赠额达到7.5亿,其中某一项捐赠就有1.36亿。对此,大家心里是有一杆“秤”的。

早在2009年,农夫山泉的“一瓶水,一分钱”公益广告和捐赠额度不一致问题,曾受到《公益时报》的质疑。当时即有评论指出,农夫山泉所谓的公益,一方面是为营销服务的“小心思”,另一方面亦不排除用消费者的钱避税的嫌疑。

实际上,这只是冰山一角。部分网友指责钟睒睒之子钟墅子移民海外一事,也有人认为这是个人自由。要知道,我们的主流价值倡导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一议题下,钟墅子的移民行为就很难只简单定义为个人自由,至少体现在践行共富方面被记入减分评价、面临质疑在所难免。

农夫山泉和钟睒睒为媒体所熟知并关注的,更多是当年发起水质之争的往事和善打舆论战的印象。这与其公然宣称的“掀起舆论骂战,利用新闻热度,攻击另一家企业,绝不是宗老所期望的”形成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强烈反差。

反差的另一面是,娃哈哈的宗庆后在多个场合为企业践行ESG理念。“财富是社会的,我只是管理者”“让企业的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是‘共富的一种形式”等言论不仅掷地有声,更是指引了娃哈哈的ESG行动。

从某种意义上看,舆论对农夫山泉和娃哈哈两家企业,以及钟睒睒和宗庆后两位企业家的对比,呈现出他们在商业道德取向的差异,这是ESG的典型议题之一,也是导致舆论天平倾斜的重要因素。

此外,在更多ESG具体举措,如环保节能、减排降碳、技术创新、员工发展等方面,农夫山泉的总体表现也存在务虚多于务实的争议。其公布的《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这份承诺性质的文件里,大多是定性描述。有媒体援引农夫山泉的ESG报告,指出其曾获得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荣誉,在节水与碳排放领域有一些实践案例,却只设定了强度等相对指标,而没有设定绝对值的目标。这无疑让其ESG披露质量打了折扣。

以专利授权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农夫山泉的专利授权,有相当一部分是外观设计方面的,这就很难不让一些人理解为,其更侧重于表面功夫。

2019年,一篇题为《农夫山泉:三年没增长就裁员》的媒体报道披露农夫山泉在河南实施裁员。农夫山泉的官方网站上赫然标称奉行“人和文化”并诠释为“每一个员工的坚守,成就了农夫山泉数十年不变的品质”。而娃哈哈有一项特殊的规定:不能辞退45岁以上的员工。这也许是两家企业在员工发展方面的缩影和写照。

要知道,这些对比的背后有一点不同,农夫山泉是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而娃哈哈目前未上市。按理说,一家上市公司的公众属性应是更强的,所需承担的公共责任,也应是更大的,当然,舆论对其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自然也是更高的。

本文试图从“黑”公关或网暴的推论中跳开,选取了ESG整体框架下的部分议题进行分析,诚然无法以有限的篇幅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只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企业厘清全新舆论挑战,从ESG视角审视并尋找有效的危机防护和解决之道。

猜你喜欢
农夫山泉共富娃哈哈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萧滨一体化”:打造区域协作共富升级版
一图读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凝聚共富力量 谱写发展新篇
农夫山泉去哪弄钱?
蒙牛和娃哈哈大战新零售
有点儿甜的农夫山泉开卖17.5°苹果
娃哈哈:向左还是向右?
娃哈哈:向左还是向右?
“我不想做娃哈哈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