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4-06-06 03:12:04罗希贝利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高职

摘  要:在当今高校,以学生社区为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新亮点,探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学生社区的途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加强和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1-0181-04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许多大学都正在努力实施一站式的大学生社区。这些大学生社区通常由学生的宿舍、食堂、活动室、医务室、党团组织等组成,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在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建立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区以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至关重要。

一、高职学生心理特点

心理健康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源于心理卫生的理念,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和行为。[1]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健康会议强调,身心健康应该在身心、智能以及情感上达到最佳状态,而且这种状态应该与人的心境保持一致。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充分了解人的心理状况,并且根据个体差异,制订适合个体的心理健康指导方针,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具体如下:

(一)自信心不足和缺乏职业认同感

与普通本科学校相比,高职学校对接职业更紧密,部分高职学生不熟悉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不清楚现在所学的知识与今后选择职业之间的关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对口的工作岗位,对今后的工作环境存在畏难心态,对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评价不高,在职业规划和职业认同的情感问题上极易产生矛盾和苦恼,失去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另外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历层级较低,难以得到他人的肯定、理解和尊重,久而久之产生了叛逆或自暴自弃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盲目从众心理强

高职学生的思想信念分化,呈现出不稳定性和多元化的特点。部分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中存在一定的消极倾向,加上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对社会的认知和自我的认知不足,对客观事实的判断产生偏差,在被信息技术深度捆绑的社会中,容易受到各种自媒体信息的影响,对行为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屑于做小事,眼高手低;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和人格的自我塑造与完善,最终导致其情绪起伏不定和回避社会行为。

(三)多方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由于高职院校近年来不断扩招,毕业人数年年上升,部分企业一味追求高学历,非理性招聘,学生还没有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就面临着就业、生活、学习和心理负担等诸多压力,学生在学习、情感、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2]在多方压力下,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出现,部分学生迷走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四)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矛盾

高职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入校前,他们更渴望在校园里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渴望互动和分享,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渴望探索生活的真谛,对校园生活有着很多美好的憧憬;但入校后,学生发现现实和理想有着很大的差距,内心会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其他学生保持一定距离,无法完全敞开心扉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营造一种情感力量,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有效促进个人成长和学生社区的一站式建设。[3]

(一)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扩招导致学生数量骤增、学生社区的规模越来越大,学生社区的成分和功能也越来越多元化,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相互尊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区环境,是学生管理工作者需思考的迫切问题。学生一天中平均有60%的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在学生社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塑造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可以從生活的环境中获得一定的鼓舞与支持,从而培养出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需要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并推行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社区心理文化,以便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责任感和自主性需要在一个完善的环境中形成,在学生社区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强化这种效果,当社区内部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学生即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区的价值观,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文化素养。[4]

(三)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预防心理危机

宿舍关系是大学最敏感也是最密切的人际关系,学生的宿舍关系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变化,比如个性差异、竞争压力和地域差异等,是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集中反映。[5]如“马加爵事件”就是由于宿舍人际矛盾引发的。目前,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忽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及时处理由心理危机引发的突发事件,为学生创建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三、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加剧,高校学生社区承担起了极其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尽管学生社区在这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存在误区

在进行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时,许多相关工作人员存在一些误解。首先,部分人认为,这些教育只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仅需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所有学生的共同需求;其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学生只要进行一两次心理辅导,就能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学生心理问题的阶段性、情景性、内隐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二)缺乏系统培训、训练有素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当前高职学生的特殊性,这种教育模式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而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从现状来看,制约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缺乏训练有素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学生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极大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三)总校区与分校区之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各个分校区分布较为零散,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缺少统一性、协调性,各校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6]在经费投入、条件保障还有政策支持方面,总校区的资源投入远远要大于分校区。这种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均衡会对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带来极大影响。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较差

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日常生活、学习尤其是宿舍人际交往中面临着各种压力,从而导致心理冲突的产生,如果没有及时干预这些心理冲突,就会演变成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导致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预防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是学生社区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心理危机干预不及时和预防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不及时,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较差。

四、高职院校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室,专业咨询人员进入学生社区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主要由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开展,主要面向在心理危机排查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或者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以及课堂上的教学工作。然而,部分师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许多学生即使有心理问题也不愿寻求建议。根据数据显示,在学校主动预约心理咨询的学生仅仅占比3%。高校可以在学生宿舍楼内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宿舍栋楼是学生长期生活居住的熟悉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心理咨询,能激发学生咨询的主动性,学生去咨询的过程中会更加轻松,更加愿意交流,从而提升咨询效果。

(二)建立社区心理协会和宿舍心理委员,强化朋辈心理辅导

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大部分生活空间都是在宿舍。宿舍是开展学生育人工作的第三课堂,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互动频率高,心理行为的各种特征较明显。建立社区心理协会和宿舍心理委员,强化朋辈心理辅导,可使学生从身边的朋辈获得心理支持,这些支持通常来自经过培训的心理协会成员和宿舍心理委员。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相比,学生更愿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情感和困惑。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可在宿舍里与同学进行情感交流,一起参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通过自助和他助的方式,积极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三)设立专门机构,加强人员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并且被纳入了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7]高校应建立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统筹安排、监督并落实学生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提升学校的心理健康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邀请知名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来校提供指导,并定期举办个案、小组活动或者专题演讲,促进校园内的心理健康。其次,为社区内的相关工作人员及社区心理协会的成员提供更多的培训。由于学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学习、生活等压力,许多学校的社区工作者很难及时了解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可向学生社区工作者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培训,以及有关心理健康的指导,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保持正常心理健康水平,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生社区工作人员的育人职责。

(四)创新教育方式,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热爱程度

部分高职学生容易缺乏自信心,其感情具有内隐性的特点,这个时候不能纯粹用说教的方式来引导,应该持有尊重、理解、关心、信任的态度帮学生建立起初步的自信心。[8]职业教育注重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旨在尽快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内容。因此,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加强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的前景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学生社区开展针对校园生活适应、职业指导等相关专项主题的活动,如“新生入学教育训练”“宿舍人际交往训练”“社区专业知识大讲堂”“社区读书日”等专题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有助于巩固其自信,帮助开发学生自身潜能,塑造健全人格,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工匠型人才。[9]

(五)加强学生社区网络建设,构筑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进入学生社区,已成为重要的教育和学习平台。网络时代的发展给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职生的自制力相对薄弱,如果没有加以重视,网络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消极作用。如学生浏览黄色网站、沉迷暴力游戏、沉溺网络虚拟交友世界、逃避现实等现象,这会加剧高职生的厌学状态,极大地阻止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生社区要打造一个阳光、积极向上的网络教育平台,建立社区心理网站,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传播爱党爱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五、结语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学生社区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阵地,高职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系到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養的质量,应予以足够重视,有效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培养预备队和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王振洪. 社区的思维方式:高校学生宿舍管理角度的一种新构建[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5):52-55.

[2] 李柯,叶红玲. 高校学生社区心理辅导的问题与对策[J]. 人口与经济,2010(S1):203-204.

[3] 叶忠华,邓志军. 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03):37-38.

[4] 罗明亮. 组织行为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5] 甘孟红. 创新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方法[J]. 职业,2011(21):71-72.

[6] 卢淑芳.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医学院校心理育人路径探析[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02):110-112.

[7] 张佳楠.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对策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1):59-61.

[8] 时晓玉. 朋辈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 才智,2023(04):168-171.

[9] 柴巧莲,邹振兴,彭海霞.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01):153-156.

(荐稿人:王君毅,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杨毅恒)

基金项目:2022年度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亲情+管家打造有温度的学生社区育人环境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2JP02)。

作者简介:罗希贝利(1990—),男,硕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探究
价值工程(2017年12期)2017-05-04 12:47:10
高等学校学生社区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价值工程(2017年5期)2017-03-18 15:16:27
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初探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19:37:15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7:54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5:05
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证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