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主题复习备考教学策略

2024-06-06 14:34沈国强吴晓春郭锦涛
地理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高考试题乡村振兴

沈国强 吴晓春 郭锦涛

摘 要:在“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的高考命题背景下,2023年全国及各省自主命题的高考地理试题中,聚焦乡村振兴已成为常态。本文对其进行梳理发现,该类试题设计多以某区域农村产业发展为真实情境,集中考查乡村振兴背景、乡村产业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三方面内容。高考复习应因势利导,采取梳理乡村振兴考点、构建问题解决思维路径和开展乡村研学活动等教学策略,可有效提升乡村振兴主题复习教学效率。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考试题;复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6-0038-0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关注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领域与地理学科包含的内容和提倡的理念相契合,因此,近年的高考地理命题尤为关注乡村振兴,频频尝试将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与高考试题相结合。本文通过对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乡村振兴相关试题的分析,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试题特点,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地理复习教学策略,以提升地理教与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乡村振兴主题在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

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新时代的高考命题从党和国家提出的发展观念出发,结合区域资源、人口、发展、环境等问题,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探明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树立人地和谐高质量发展的观念。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高考命题的时代背景,大量真实的区域乡村振兴案例为高考地理命题提供了丰富的情境素材(表1)。

据表1所示,重点考查乡村振兴的高考地理试题可以概括为三类:乡村振兴背景、乡村产业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

高考中围绕乡村振兴背景考查的试题涉及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和实施的地理背景,主要是乡村地域系统的变化,如土地撂荒、农村人口流失等。如浙江1月选考卷第22~23题,“小田变大田”背后,正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及国家重视粮食生产和农田保护的时代背景;又如辽宁卷第2题的情境材料显示,新型城镇化能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但存在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问题,这同样也是乡村振兴显著的时代背景。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只有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带动乡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近年高考试题中,产业振兴全面覆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尤其关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呈现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差异,从时空视角综合思考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如湖北卷1~3题展示“产村景”一体化融合的地域特色发展模式,考查学生产业、乡村和景观三要素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全国卷第43题、广东卷第6题、江苏卷第16题等都以更加具体的区域情境,考查如何在开发当地特色景观的基础上发展特色旅游业;新课标卷第36题以泰国北部酸茶腌制为情境,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的影响、产业链延伸、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和观光农业建设等知识点;广东卷第17题则以清原龙胆“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新型组织模式为情境,重点考查农工商一体化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乡村产业振兴类试题在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上,有其独特优势。

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当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新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乡村。如浙江卷第9~10题以依托地理信息技术搭建的网络平台为情境,分析遥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辽宁卷第10题所提到的基本农田地面检测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帮助农民由过去凭经验种植变成科学种植,显著减少过去经验不足和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降本增效助力农业现代化。

二、新课标中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内容分析

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与乡村振兴有关的条目主要集中在地理2和区域发展[1],如表2所示。

“双新”背景下,考试命题不再直白提供地理学科的考试目标、内容范围、能力要求和题型示例,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新课标。教师和学生在复习备考时,为保障教与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应以新课标为准则,深入研读理解课标内容和学业质量评价要求,从中找到复习备考的方向和要求。在乡村振兴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可构建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乡村聚落、乡村振兴背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建设四方面(图1)。

三、乡村振兴主题复习备考策略

1.梳理考点以明确考查方向

乡村振兴作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包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所提到的保障粮食安全、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振兴、脱贫攻坚等,结合课标内容和学业质量评价要求,可梳理出考点分布(图2)。

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被考查概率相对较高;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通过加强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可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振兴,要求把乡村建设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因其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要求较高,多以综合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利用典型案例构建思维路径

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皆强调学生思维的培养,要求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聚焦于具化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思维包括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在内的诸多要素,是知识运用能力的体现。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和教学情境的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例如,以浙江省长兴县顾渚村利用紫笋茶实现乡村振兴为情境,设计课堂问题链,帮助学生构建问题解决思维路径(图3)。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茶树生长习性,结合顾渚村的自然环境,分析其有利于茶树生長的优势条件。加强学生的区域认知,了解顾渚村作为贡茶产地,具有以茶为核心推动该地乡村振兴的资源禀赋。以产业链为内核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链,分别从茶叶产量与品质、茶产品开发、茶文化与旅游融合三方面构建以茶为中心的茶产业链模式。学生在顾渚村通过茶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案例中,从着眼“点”到纵观“面”,培养综合思维能力,进行深度思考,以此达成从“个问题”到“类问题”的解决。

3.通过研学活动感悟乡村振兴

挖掘本土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可从其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包括当地传统手工艺、农业园区、文化遗址等。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研学活动,将其融入乡村振兴内容的教学中,有利于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将书本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中,能更好地理解高考试题中涉及的相关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理解高考试题中提到的乡村振兴具体措施的意义。[2]通过实践基地的建立,学生可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就学校所在地域而言,可供挖掘的乡土资源有荻港的桑基鱼塘、善琏的湖笔制作、菱湖的淡水鱼养殖、旧馆的临港木制品加工等。以桑基鱼塘为例,借助“区域—情境—问题—措施”思维链,通过一系列研学活动,帮助学生实地感受荻港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图4)。

开展实地的研学活动,在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的同时,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也会得到良好发展[3]。通过对圩田水利工程与桑基鱼塘的观察,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生态农业的内涵,理解当地水文、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通过走访村民、游客,结合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感悟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的发展战略,树立人地协调观。最后,将研学活动中所学知识通过绘制观光路线图的形式进行总结,图文结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综上所述,依据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和高考命题对乡村振兴的考查方向,通过一系列乡村振兴复习备考策略,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掌握高中区域地理知识,促进地理核心素养形成,让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在教学活动中落地生根。由于高三阶段复习备考时间紧张,在具体的情境与研学活动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其教学价值,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学习,及时评价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余春燕. 高考地理试题中乡村振兴的考查视角分析及教学启示——以2018—2022年高考地理试题为例 [J]. 地理教育, 2023(8): 42-45.

[3] 陈顺瑜. 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乡土地理研学活动设计——以深圳市梅林绿道为例 [J]. 地理教育, 2024 (1): 71-75.

猜你喜欢
高考试题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浅析高考试题中的差异充气电池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