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学习力提升个案辅导

2024-06-06 11:41陆华明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9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学困生

[摘要] 如何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自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改变认知、丰富心理资源、改变思维方式等方面入手,试图对小学学困生个案进行辅导,以期获得成效。

[关键词] 学困生;学习力提升;个案辅导

一、个案概况

君君(化名),男,11岁,家中独子,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因多次未完成作业而被老师打手心,引发了家长的不满。家长找到校方反映情况,学校在妥善处理完家长与老师的矛盾后,针对君君的现状请心理老师对其进行辅导。心理老师在了解情况后,对君君的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君君没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但情绪低落,有较为明显的厌学情绪。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情况容易发展成心理问题。

二、案例分析

个性因素:君君性格较为外向,但心思细腻敏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信心,在中小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中对人焦虑这一因子分值较高。君君表示在与同伴交往时很在意他人评价。

家庭因素:君君家庭完整,但父母关系一直不太好。父亲忙于工作,对君君的陪伴较少。母亲对君君的管理简单粗暴,动辄打骂。由于君君的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君君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

认知因素:上了小学后,君君虽然很努力,但总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自信心受到打击,焦虑、自卑的情绪便时常伴随着他。

三、案例干预

(一)建立关系,找出问题症结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能产生支持性因素,让个案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获得积极改善的勇气和力量。在首次辅导中,我始终保持对君君的无条件接纳、尊重、理解和积极关注,让他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为良好辅导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1.建立良好关系

第一次见到君君是在校长室,他对我似乎有些防备,很好奇地看着我,在我和他亲切地打了招呼,并做自我介绍后,他开始慢慢放松下来。随后,我便征询他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到我的办公室坐坐,他欣然接受。

到了办公室以后,君君先是四下打量了一番。我请他坐下,并为他倒了一杯水,他向我道谢。当我夸他很懂礼貌时,他开心地笑了。我向他询问了事情的缘由,他告诉我,自己因为作业未完成被老师打了手心,家人知道后,认为老师不该体罚学生,于是找校长反映情况。君君不希望家人和老师产生不愉快,也很担心老师会被校长处罚,一再请求我,希望我能为老师说情。看起来他是一个很好交流、比较容易打开心扉的孩子。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个人都希望在他人的肯定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当我看到君君身上的闪光点,并夸他是个善良的好孩子时,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信任、真诚、温暖的谈话让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2.探究深层原因

我试探性地问他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他说自己也想好好学习,可是作业本上有很多题目他不会做,这让他提不起精神。另外,妈妈还给他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周末基本没有休息时间,这让他感觉很累,到了学校就想休息,所以谎称作業完成了。我安慰了他,并表示会帮助他一起面对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他很愉快地接受了,并表示自己会努力。

在与君君的交谈过程中,我发现了他厌学的根本原因。君君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从来没有看到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回报。君君说在学习中找不到任何快乐,他描述的大多是灰暗的画面:被老师批评,爸爸妈妈责骂、体罚他……君君的处境让人心疼,在缺乏支持系统的环境中,他已经产生了低自尊、自我形象不佳的自动化思维。

要想破除这种思维方式,必须首先认清问题所在。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我采用了叙事疗法的问题外化策略,帮助君君看到自身的问题,并引导其学会理性对待。同时,君君对家人的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丢三落四,稍有不如意就责怪家人。

(二)改变认知,用积极视角看问题

埃利斯认为,导致一个人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依据情绪ABC理论,不合理的信念有三大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君君目前的情绪状态很大程度上与自身的不合理认知有关。

于是,我采用情绪ABC理论,对君君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进行立体分析,澄清他的具体想法和相应感受,用期待性的语言耐心鼓励,引导他理解并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自动化思维。比如,君君认为,每次考试都达不到平均分,拖班级后腿,但是他忽略了自身的进步。于是,我通过举例的方式让他对不合理的想法从多角度进行分析,鼓励他用合理客观的想法替代不合理信念,从而逐步改变不合理信念,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通过情绪ABC理论,君君开始有意识地去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尝试不再和其他同学比较,而是与自己比较,通过这样的方式,君君看到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学会自我肯定,逐渐积累起自信心。

(三)多方协同,丰富心理资源

当一个人的心理资源越充足,其意识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质量就会越高。因此,通过外部力量,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其心理资源,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在本案例中,我通过家校协助、朋辈互助、教师关爱等,助力君君成长。

1.家校协同,培养良好习惯

大部分学困生在学科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习惯养成方面问题较多。通过观察,我发现君君的书包、抽屉、铅笔盒凌乱不堪,还经常丢三落四,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必然会影响其学习状态。

鉴于此,我尝试与君君的父母进行沟通,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帮助君君从细小的行为习惯上进行转化。我和君君妈妈共同商议,要注重培养孩子做事情有条理的好习惯,引导君君每天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并制订“好习惯伴我行”行动计划。首先,学会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间,东西用完后及时归位。其次,每天出门前认真检查书包、铅笔盒等。到学校后整理好自己的课桌和抽屉,保持整洁、有序的状态。最后,每天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反馈,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学会反思,记录表如下:

在家人的支持下,君君开始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他忘带东西的频率明显下降,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做题也更有条理性了。更让我欣喜的是,老师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他会用专用的本子记录下来,完成后再逐一核对,作业少做、漏做或不做的次数大大减少。

2.朋辈助力,克服无助感

无助感并不意味着学困生真的无助,而是因为情境导致主观的不努力而造成的,学困生通常因为无助感而感到自卑,体验不到存在的价值。君君对学习出现畏难情绪,很大原因是基础薄弱,在学习上出现“习得性无助”。在对君君的辅导过程中,我翻看了他的所有作业本,以及部分考试试卷,发现君君的知识储备较为薄弱。

于是我联系班主任,在班主任的牵头下组成朋辈“帮扶小组”,由品学兼优、情绪稳定的五位学生轮流关爱君君,并对他的学习进行指导,朋辈辅导能充分发挥同伴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作用。有了朋辈的关爱,君君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放弃,而是想办法请教同学,无助感得到克服。在与同学们探讨难题的过程中,君君发现很多题目只要用心去想,还是能够做出来的。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他也收获了友谊,获得了更多的心理支持资源,对学习有了足够的信心。

3.教师关爱,提升胜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我跟君君的成长导师密切配合,与君君每天进行10分钟谈话。通过精神上的鼓励、情感上的呵护,走进君君的内心,让他对我们产生信赖。

在此基础上,引导君君每天有意识地整理“错题本”,并每周对错题本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君君从内容的角度寻找共性,发现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从思考方式的角度寻找共性,思考是因为马虎还是完全没有思路;从解题习惯的角度寻找共性,找寻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一次次的归类、分析,君君找到了知识的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学习的胜任力得到显著提高。

针对君君的最薄弱学科,我们引导君君学习一个章节的新知识点之后,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合上书,尝试回忆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君君构建知识结构图的过程是所学知识得到内化的过程,提升了他的学习胜任力。

4.改变思维方式,提升自信心

想让学困生拥有完善的思维方式,不仅要鼓励他们勇于探索,还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从中体会思考的乐趣。当学困生在思考中体验到成就感,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实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的目的。

家长的包办替代会妨碍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君君就是这样的典型。因此在辅导君君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鼓励他,遇到困难先尝试自己去解决,不管解决得是否完美,都要学会欣赏自己努力的过程。一天,君君的语文书忘记带了,他很害怕被老师批评,于是我们进行了如下对话:

君君:陆老师,我的语文书忘记带了,语文老师(王老师)会批评我,我很害怕。

老师:(轻轻地拍拍君君)我知道你很害怕,跟我说说为什么会忘记带语文书?

君君:早晨在家的时候,把语文书拿出来想读一读,走的时候忘记放进书包了。

老师:原来是想利用早晨的时间复习课文,看得出你学会了主动学习,真不错!跟王老师如实讲,我想她会原谅你的。

君君:陆老师,我还是害怕,你能不能帮我跟王老师说?

老师:听起来你有点担心,但是你要学着自己去面对,即便是被王老师批评了,咱们不是还学过情绪ABC理论吗?你可以把王老师的批评当成是提醒和督促,这样下一次出门的时候,就会养成再检查一遍书包的习惯,你说呢?

君君:好的,谢谢陆老师,我试试吧。

老师 :一定记得把过程和结果告诉我,我很期待哦!

从这一段对话中,不难看出,君君遇到困难的时候,习惯依赖别人。作为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如果一直抱有这样的依赖心理,必定会阻碍其发展,所以我跟君君商议好,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首先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可以将想法告诉老师、同学或家人,听听他们的意见,至于如何做,还是由自己决定。

经过为期一年的辅导,君君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有了明显的提升,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当我再次跟君君沟通的时候,他双眼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和他的家人都非常高興,虽然学习成绩离优秀还有一段距离,但君君说有充分的信心去应对接下来的学习。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从改变认识、丰富心理资源、改变思维方式等方面入手,对提升小学生学困生学习力有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亚玲.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困生辅导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2).

[2]苏霍姆林斯基.把整颗心献给孩子[M].王丽娟,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

陆华明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浦园路分校。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不想读书的中职生
爱哭的男“黛玉”
请你们关心我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