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

2024-06-06 02:32刘锡冬杨林
职业时空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职业教育

刘锡冬 杨林

摘要:通过对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公开办学数据的量化分析,得出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在区域分布、办学资源、专业设置等方面的特征及不足。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催生出的新技术、新产业,借“双高”建设的契机,在“服务国家战略,培育国际工匠”国际化办学理念指导下,从调整中外合作办学的战略目标和顶层方案、优化现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拓展高职院校“走出去”的路径、探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四个方面探索一条职业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推广可复制的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

我国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整个社会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与高职院校自身优质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尤其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正在快速加强,中国职业教育需要快速走向国际舞台,培育更多的“国际工匠”。“引进来”与“走出去”是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两翼。我们既要主动吸收借鉴世界上先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提高办学质量与品质,同时也要在国际上积极传播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化办学经验,助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

一、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办学的特征

通过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公开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发现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办学存在以下特征。

(一)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分布:东南沿海多,中西部少

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公布的信息显示[2],截至2023年6月,由地方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共计1193个,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5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139个。

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东南沿海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较多,其中江苏(228个)、山东(134个)、浙江(111个)三个省份位列前三,江苏省最为抢眼;而西部省份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还基本处于空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

(二)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资源:“引进来”多,“走出去”少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形式主要是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外合作方所属国家或地区主要以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占到80%左右,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比较少。近年,在国家政策大力引导下,鲁班工坊、汉语桥、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序推进,“走出去”的项目和数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中国职教品牌“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设置:低成本专业多,急需专业少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数据(见表1),高职教育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所开设的专业主要是会计、旅游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护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国际商务和市场营销等,其中会计专业的开设数量遥遥领先。这些专业在国内开设时间相对较早,办学成本低,模式较成熟,但是存在人才市场饱和度高、与国家新兴产业脱节、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明显滞后等问题。虽然开设了一些国家产业发展相关专业如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服务于国家战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国家鼓励开设的专业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急需专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建筑、医学、新能源、环境工程和生物科学等专业,开设数量仍比较低。[3]

二、影响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要素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顶层设计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鼓励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机构来华合作办学,促进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再创新”。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强调,中国将在借鉴“双元制”等办学模式,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方面取得政策突破。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国家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各省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特色,制定适用于本区域本校的国际化办学规划,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向前的制度保障。

(二)国际产能合作的外部经济环境

国际产能合作,即一个国家在建设中根据需求引进别国有竞争力的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建材生产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已经成为推动国家或地区产业变动的重要经济力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抢占技术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点的有力手段,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当前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短板在于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失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从这一点上看,充满挑战的国际经济环境也是职业教育对外合作办学的重大机遇。

(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黄炎培先生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之父”,他提出了沟通教育与职业的大職业教育思想体系和“为己治生,为群服务”的目标。中国职业教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美国、苏联、德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影响,经历了从被动接受、消化提升到主动改革,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评。将中国标准和世界接轨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必经之路。

(四)“双语双师双能”的师资团队

“双语双师双能”的师资团队是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办学的前提条件。职业院校大多数懂专业的教师,其语言水平无法胜任海外授课,而语言类教师又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还有部分教师缺乏海外文化认知,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工作状态去海外授课。职业院校高水平、有担当的师资团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软实力。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背景下职业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的路径和实践

当今社会国际竞争加剧、社会转型加速、产业升级加快,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引领科技发展,国内外都急需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这就要求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因时而变,以适应人才培养所需、社会发展所需。[4]

(一)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中外合作办学的战略目标和方案

1.基于国家发展战略,根据区域和院校特色,明确国际合作办学“建设什么”的问题。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与我国举行中外合作办学的诉求相悖,水平低、收费高、设置重复的专业将中外合作项目办成了职业教育“凹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从国家和地方对教育的整体需求着手进行顶层设计,结合各地的定位和办学特色,设立国内新兴、薄弱、急需的专业,缩短我国教育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合作中,中资企业为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急需一批具有中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这就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提供与之适配的人才和教育。同时,也要调研“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诉求,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和合作领域,制订与时俱进的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输出高质量的高职教育产品和服务。

2.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构建职业教育国际认证体系的“中国方案”,明确“建成什么样”的問题。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用于规范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施。多所龙头院校也在积极参与国(境)外行业或专业标准开发,但是从我国职业教育标准的国际地位来看,世界各国对我国职业教育还缺乏统一认识,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尚缺乏一套完善的、先进的中国标准和体系[5]。中外合作办学要在本国标准体系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融合外方办学主体的办学特色,与世界标准对接,积极开展国际认证。例如加强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UK ENIC)国际专业标准评估认证、澳大利亚的技术和技术教育(TAFE)认证、国际知名行业认证、职业认证等的对接,构建“世界认可、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标准体系,树立中国“职教品牌”。同时,职业标准国际联通互认也有助于提升国际化人才的高质量流动。

3.落实国际标准的本土化和本土标准的国际化,解决“怎么建”的问题。抓住“双高”建设等国家重大专项建设机遇,将中外合作办学与项目建设结合起来,突出学校及专业特色,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与专业建设协同发展,国际标准的本土化和本土标准的国际化两个目标齐头并进,形成以专业为核心的合作办学创新模式。关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优势专业和学科,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师团队组建、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环境、经费投入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各个环节逐一认真落实。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智力支撑;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打造中国特色职教品牌;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平台扩大中外合作交流活动,展示中国的办学实力,主动参与职教领域国际规则、标准的制订,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职教领域的话语权;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要建设一支能够运用双语教学、教师与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语双师双能”的师资团队。通过本土培养和引进相结合,遴选专业能力强、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教师团队,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并接受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使之能够承担起国际化教学任务。

(二)优化现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探索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国际化模式

对已有合作专业进行引进优化。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中马合作跨境电商专业为例,根据马方(马来西亚)提供的课程包与中方的教学计划,结合专业特色,与走出去企业阿里巴巴国际站合作,引入“橙点同学”(普惠教育平台)作为实训课程的补充与延展。课程包中涵盖的“能力要点”与国内“阿里巴巴国际站操盘官”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该专业中马合作的产教融合教学计划,提炼出专业能力和素质结构(见图1、图2)。

优化之后的教学方案形成了中马合作的鲜明特色:一是教学理念先进,培养目标明确;二是中外融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是产教融合,“走出去”企业全程参与从教学计划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到学生实习与就业。

(三)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拓展高职院校“走出去”的路径

目前国内“走出去”办学一般有两种模式:依托外部条件“走出去”办学和立足院校自身优势输出优质教育资源。由于作为合作办学主体的职业院校经验不足等原因,以及出于对输出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不稳定因素的考量,为减少风险,当前还是以依托外部资源、政策等条件为主。

1.职业院校主动跟随企业“走出去”。职业院校跟随企业“走出去”不仅有助于避免教育跨国流动的国际壁垒,还可以借助企业为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活动提供的平台,帮助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跨国流动所需的技术与人才短板。以山东省为例,作为职教高地,最近两年,山东共有47所高职院校参建了15个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把中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等优质资源向外输出,为中资企业海外发展提供本土人才支撑的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双高”院校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建设海外办学示范园,与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共建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助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发展。

2.通过项目驱动助推职业教育“走出去”。按照“引进—融合—输出”的路径,依托中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项目,引进全球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融合中国特色,开发一批国际认可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并将其输出到国外合作办学机构,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标准的职业教育“走出去”。一是推动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与澳大利亚、韩国、法国等国家高校达成多个课程标准开发协议,完成TAFE体系下商科课程标准开发,并将其输出到中法山商布雷斯特分校、中泰国际商学院、刚果(金)海外职院、巴基斯坦瓜达尔分校等海外分校,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国际交流;二是推动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校企携手开发国际化学习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化英文培训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资源体系。

3.搭建平台帮助中国文化、技术技能“走出去”。将人文素养融入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举办国家教育部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项目——“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帮助海外员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职业技能水平和中文实践能力。发挥技术优势,与境外职业院校、企业等合作建设国际技术研发平台、“鲁班工坊”等,开展工程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与产业经济互惠共赢。

(四)调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探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出了更多的新产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十年来,我国已与151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文件。為了更好地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职业教育还需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国际工匠”。一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优势,将现有合作企业一线的专家、兼职师资引入到学校国际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评价等环节,将行业国际通用标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育教学与国际通用技能标准无缝对接;二是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已经搭建好的校企合作平台资源,积极争取与行业企业携手“走出去”,为学校国际化发展开拓新的窗口;三是通过行业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为师生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提供契机,通过师生参与合作企业的国际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技能标准的人才,通过合作企业向海外输出中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6]

结 语

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全国新增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近500个,例如“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共同体、“鲁班工坊”“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等[7],无论合作国家、合作内容还是合作形式都有了一定突破。未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我国高职院校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拓视野,培育更多的高水平国际工匠,树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 邱懿,何正英,杨勇.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基础、遵循与借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9):34-41.

[2] 王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价值逻辑、现实表征及推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07):18-25.

[3] 刘聪.“十四五”时期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3,32(01):15-20.

[4] 刘晴雯.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01):25-28.

[5] 裴宸纬.在“引进来”“走出去”中完善职教体系[N].科技日报, 2023-04-21.

[6] 王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价值逻辑、现实表征及推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07):18-25.

[7] 赵岩.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中文+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2,6(04):54-59+70.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职业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