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2024-06-06 00:46:11杨珍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杨珍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一场崭新的变革。如今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还需要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属性和情感观念。在启迪学生思维的同时,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了能够发挥出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作用,本文就从以下几点谈谈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鉴赏 情感教育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古诗词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常识基础,还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健全的品格。同样的,教师还应当发挥出语文科目育人的核心功能。在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同时,兼顾学生自身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的趣味性,并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古诗词的习惯。基于此,笔者就从以下几点谈谈基于情感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一、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是我国传承已久的文化珍宝,也是我国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所积累的文化精髓。在古诗词当中,既包含了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又涵盖了一些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想。为了强化语文课文当中的育人导向,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尊重学生认知的规律,通过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带领学生深刻赏析古诗背后所蕴含的具体事件,以及古诗词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的同时,受到古诗词价值观念的熏陶,养成正确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为此,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容易理解的内容来开展教学,以便于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

二、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目标

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出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作用。首先,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学习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爱好,为学生接下来学习语文打好的坚实基础。其次,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需要让学生透过古诗所展露出的情景,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需要在古诗词鉴赏教学当中,教会学生一些基础的文言知识,使学生在面对陌生的古诗词时,能够粗略看懂古诗词所写的内容。在明确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就应当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以这些教学目标为导向,强化教学效果。

三、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创新导入模式,提升学生兴趣

为了让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更好地感染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更加创新、更加具有张力的模式进行课堂导入。最好是让学生能够带入到古诗词当中以作者或主人公的身份亲自经历具体的事件,然后去发出感叹。当学生能够有感而发之后,教师再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当中作者所体现的情感。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观念。[1]

例如,在进行教学《芙蓉楼送辛渐》这篇古诗词时,这首古诗词主要是写了一位漂泊在外的诗人形象。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的开始让学生想象:“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古代的清流官员,但是因小人的谗言,皇帝把你贬到偏远的地方。你的朋友来看你,现在他即将要出发回去了,你有什么话托他转达呢?”对于这种问题,学生代入到作者的身份里,就会感慨,想要让朋友给自己的亲人带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之后,要给予学生认可,然后再带领学生赏析这首古诗。古诗的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句话交代了当时送别朋友的景象。寒雨连夜下着,天刚刚有点亮,就要送走自己的朋友。看着眼前的楚山,作者感觉到无比的孤单。随后作者又说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话就是托付自己的朋友,当亲人问到自己的时候,要告诉他们,自己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这一句话既写出了作者对于自己亲人的思念,又写出了作者对自己道德情操的坚定不移。让学生在理解这首古诗的时候,体会作者那种包含着离别的愁绪,又坚定自己内心情操的复杂情感,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这种精神,做一个道德高尚、品行高洁的人。

(二)开展主题活动,加深学生印象

为了让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和体会,帮助学生进一步赏析古诗词当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将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关于古诗的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先在课堂的开始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工具,让学生去查找有关古诗的背景故事,理解古诗的创作经历和作者的生平事迹。然后再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的方法,反复去感受古诗当中的情感。在这种综合化的学习方式下,能够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2]

例如,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古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身处乱世的顾虑和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并通过这首古诗的教学,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道德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的開始,先去让学生查找这首古诗作者的生平和古诗创作的背景资料。经过学生的思考和彼此之间的交流、探讨就会发现,这首古诗的作者张继是唐朝晚期的一位诗人。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安史之乱爆发后,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唐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当学生了解了这些内容后,教师再去带领学生赏析这首古诗就会事半功倍了。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话营造了孤寂忧愁的意境。“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些意象,展现了悲凉的意境。作者在羁旅途中的深夜忧愁国家的未来,迟迟不能入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隐隐约约听到了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一阵阵的钟声。这钟声更加剧了作者的漂泊感。作者对于国家和自身未来的迷茫和忧虑跃然纸上,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充分发挥出这首古诗鉴赏教学的作用。

(三)展现古诗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为了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真切情感,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属性。教师应当在古诗词教学中利用情境展示的方法,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体会。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展示古诗情境,让学生站在第一人称的视角下,穿过时间的长河,面对面地去与作者进行交流,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以便于加深学生对情感的体会。

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作者归隐钟山“知江宁府”期間,宋神宗让他重上相位,这时的王安石在数年的变法与反变法的剧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已备感伤痛,只是深感明主神宗的知遇之恩难报,而勉上征途;他这时的心情是沉郁的,对归隐故居的生活是留恋的。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给学生展示这样的一幅情境: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让学生通过这种画面去体会其中的感情。然后再带领学生赏析这首古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述一些王安石变法的经过,让学生理解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作者那种对国家无私热爱的情感,以感染学生,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融入实际体会,加强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阶段的诗歌鉴赏教学,要想让学生达到与作者共情,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诗歌当中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和感受作者所写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与诗歌鉴赏相结合,让学生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和作者达到共情,从而体会古诗词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这首古诗主要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想念,凸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些古诗所写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同学们,你们在一些重要节日无法跟家人一起度过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对比自己以往的经历,就会想到自己当时多么孤寂,多么想念家人。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赏析这首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就写出了作者身在异乡的处境,这种处境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然后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于亲人的思念,以及作者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情。随后,古诗的最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出了作者想象自己的兄弟也在想念自己。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诗歌情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义务教育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育人教学理念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鉴赏教学而言,更是如此。当前的小学诗歌鉴赏教学正在向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稳步前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挖掘古诗词的精华,理解古诗词的美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背后蕴含的情感观念,并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白丽峰.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实践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3(06):141-143.

[2]顾丽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苑教育,2023(08):79-81.

猜你喜欢
古诗词鉴赏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高中古诗词鉴赏渗透当代写作的探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9:03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2:19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考试周刊(2016年18期)2016-04-14 19: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