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

2024-06-04 15:22聂小磊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聂小磊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因其自身具有的道德培育、法治启蒙作用,已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小学生受自身年龄、身心发展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知识内容相对枯燥、难懂的学科时,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及时实施情境教学这一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教学组织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文章以此为论题,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以期为一线教师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以及价值观念树立的重要时期。教育者加强对这一时期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的关注焦点所在。道德与法治作为旨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意识和法治素养的学科,在此背景下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观察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往往依托教材刻板地设计教学活动,导致本就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不足的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难以提起兴趣和热情。而情境教学作为近年来在课堂上得到广泛运用且收到不错效果的教学方法,有着诸多优势,为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教学提供了载体和依据。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入探究运用情境教学优化课堂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为实现学生道德、法治素养的全面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思维以及成熟的逻辑思考方式,因此他们在面对内容较为枯燥、难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加上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压制下的课堂十分单调,因而教师从转变教学模式入手,构建灵活、高效型的教学课堂很有必要。将情境创设教学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够将单调的语言文字内容与真实、具象化的情境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影响下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对某些专有词汇以及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理解得也更为透彻;学生在兴致盎然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这对学生今后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极为有益。

此外,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进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使课堂教学目标得以轻松实现。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课堂多以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为主,学生长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思维变得僵硬和固化,其自身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也大受限。而情境创设模式下的课堂氛围民主、和谐且便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领和指点之下,积极地投入到真实案例的思考、探究活动中,并结合具体、生活化的案例和情景,更好地感知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实现反客为主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抽象知识内容的理解,建立了学习自信,培养了逻辑思考能力,整个课堂的教学环节和流程也变得更加顺畅,因而情境创设是推动课堂教学目标高质量实现的有力武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结合现实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自身生活经验、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面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时,学生往往因为难以理解知识的深刻内涵而止步不前。而借助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是学生化解学习难点的重要途径。对道德与法治这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学科而言,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其认知发展的需求出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并通过构建充满生活气息课堂情境的形式不断丰富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以“这些事我来做”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家务”这一话题创设情境,首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談谈自己会做的家务有哪些,以及学会做家务有哪些好处等,学生则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说出擦桌子、扫地、擦玻璃和做饭等家务。在学生热火朝天的发言和讨论声中,教师可以顺势为学生创设“家务擂台”,让学生通过现场比拼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家务技能,看看哪些学生是做家务的小能手。教师创设这种简单明了且真实贴切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家务的多样性以及做家务的意义所在。这样学生透过真实、鲜活的生活情境更好地理解了书本知识,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与生活相衔接的过程中,也变得更加真实、生动。

(二)进行有效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作为调节课堂氛围且能引发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传统单纯灌输式的教学课堂十分单调、乏味,难以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良好效果,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通过创设有趣、有效问题情境的形式,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关注,让学生在生动问题情境的带动下,积极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探究中,并在深入思考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由此,情境教学引发学生思考、优化氛围的作用也充分展现了出来。

以“买东西的学问”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围绕本课主题进行设问,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否有购物的经历,以及如何在购物的过程中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等,借此顺势引出本课的主题内容;同时让学生结合题目进行思考,谈谈买东西需要注意什么,以及购物活动中蕴含着怎样的学问,让学生认识到买东西并非简单的买与卖的活动,如商品质量的好坏、消费者如何自我保护等,这些都是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根据深入推进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层层设问的引导下逐渐掌握买东西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在今后购物时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自我保护。如此,整个课堂氛围在问题的带动下变得更加紧张、刺激且生动,这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三)引入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

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智慧教室”的搭建,使教学辅助工具发生了重大转变。“电子书包、智慧白板”等新型教学辅助工具的出现,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与魅力。因此教师借助这些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媒体资源创设直观的信息化媒体情境,实现抽象知识的具象化转变很有必要。为此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借此打造出一种视听丰富、声像俱佳的媒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多媒体营造的更为立体且有维度情境模式的吸引下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因此得以化繁为简,变得更加简洁、高效化。

以“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与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有关的视频,展示和介绍该民间艺术的起源、表现形式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直观视频画面充分了解到这一民间艺术的趣味性。之后,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播放、介绍其他各种民间艺术的视频,包括学生比较熟悉的东北秧歌、川剧变脸以及京韵大鼓等,将我国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文化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接受民间艺术文化的熏陶。这样便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直观、内容和形式丰富情境的优势展现了出来,全面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

以“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公共场所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秩序。比如,在马路上行驶时,人们需要遵守各项交通规则,除了基本的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之外,还包括行人要走斑马线,车辆要礼让行人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展示人们在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当遵守的规则,即有序排队上下车、主动给弱势群体让座等。展示完这些基本的规则和秩序之外,教师还可以继续利用多媒体展示不遵守公共秩序、造成社会混乱的行为,如乱闯红灯造成交通事故的行为,在超市、社区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行为……这些不文明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应当严厉制止。教师利用多媒体将这些生活片段直观、具象化地展现出来,能够起到加深学生理解、记忆的良好效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也可以理解得更为深刻。

(四)实施小组合作,创设合作情境

合作情境是指通过提出话题或议题等形式引发学生的组内探究,让学生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完成任务的教学情境。合作学习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较为常见,且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以及合作化学习情境的创设,促进合作探究性教学课堂的构建以及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萌发,让学生在探讨、交流以及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开阔视野。由此,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将变得更加灵动鲜活、趣味无穷。

以“安全记心上”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遵循临近或组内异质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结合本课的知识内容探讨常见的交通、游泳安全知识,以及在遇到危险时,如何用所学的安全常识进行自我求助等。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组活动,教师可以任命组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管理和调控整个小组的秩序,同时鼓励组内的成员积极发言。学生则能够踊跃发言,纷纷说出常见的交通法规、不规范交通规则带来的危害以及溺水的原因等。在良好互动探讨氛围的带动下,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也有条不紊地开展。这在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局面的同时构建了合作探究型教学课堂,为实现师生、生生的进一步交流和互动提供了重要助力。

以“我们的班规我们定”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以此为依据,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人数比例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班规在班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班规的制订方式,并让学生集思广益,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班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课堂氛围也随之变得高涨起来。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巡视的方式了解学生组内学习和探究的效果。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及时、高效地完成了任务。之后,教师还应鼓励各小组成员积极展示各自的合作学习效果,并根据各自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便将合作学习带动学生整体不断进步的优势展现了出来,达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教学目的。

(五)开展课外活动,创设实践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除了在于让学生掌握道德、法治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在于通过合理引導、教育的形式,梳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养成文明有礼貌行为习惯的同时,形成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和祖国的良好情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然而,这些目标单靠课堂上的教学难以实现。如果教师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其综合实践性较强的特征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丰富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内化道德和法治素养。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通过创设实践情境的形式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实现课内外教学的巧妙衔接以及学生道德、法治素养的深化发展,由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全面育人的价值也能充分展现。

以“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组织实践活动,如开展以“研学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询、探究我国近现代革命史的发展进程,或通过走访纪念场所的形式了解革命人物的优秀事迹,感受革命志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树立振兴中华、不懈奋斗的志向。这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践行多样化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内化,道德与法治课程引领人精神成长的作用也得到了全面体现。

三、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在降低教材教学难度、强化课堂互动交流以及培育学生文明道德观念方面具有显著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入探究,运用情境教学优化课堂模式的策略,促进生动、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以及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提升,为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可持续创新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珀. 情境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法律板块的应用[J]. 当代家庭教育,2022(07):160-162.

[2]王军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思考[J]. 学周刊,2022(04):83-84.

[3]黄楚茵. 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情境教学创设[J]. 新教育,2022(20):21-23.

[4]张英.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2019(20):56-57.

(责任编辑:石子静)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