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建设途径探究

2024-06-04 20:55马占录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双减教学质量

马占录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实现优质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双减”背景下,相关教育者应较好地发挥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主体作用。优质课后服务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核心素养引领、常规课程课后延时服务阶段,向学生提供与学校文化积淀相契合、富有特色与内涵、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使学生满足新时代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课程。课后服务的价值内涵体现在:落实“双减”政策,为教育减负,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是巩固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增强校外教育的吸引力,重建学校的健康环境等。為此,相关人员要加强学校的课程领导,系统规划多元课程体系,加强教研机制建设,健全资源供应机制,规范课程质量监控机制,以保证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的开展。

关键词:课后服务;高质量课程;教学质量

教育的根本是教学质量。在建设高品质教学发展体系的大背景下,推动高品质课后服务工作的稳步发展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以教育为中心,而教育的主要路径是课程。课后服务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因此推进高品质的课后服务,建立高品质的教学发展体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和充分肯定课后服务课程的价值与意义,以高质量为检验标准,对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进行积极构建与全面优化,用高质量的课程促进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开展。

一、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的建设价值

课后服务是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它以课程内容为中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可以较好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建设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活动,对落实“双减”政策,构建一个健康的学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把“以量为主”转向“以质为主”,全面提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品质,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这一制度的推行,既强化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又进一步强调了“课后服务”对“减负”的意义。课后服务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有力补充和扩展,它对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改进教育生态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我国中小学校在课外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内容,促进课后服务的顺利进行,是我国未来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学校要履行课后服务的职责,积极构建和完善课后服务内容,为课后服务的成功开展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增进教育公平

《意见》着重指出:“课后服务应重点关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其他急需服务的群体”,这个层面,是以促进教育公平为追求的。“双减”政策的优先事项之一是“培养怎样的人才”和“如何育人”。学校需要为所有学生提供课后服务课程,“向每个学生提供普惠性和优质的课下照料、服务,是逐步解决学生课下受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减少学生因课后资源缺失给今后学习与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家庭及学生而言,积极构建优质的课后服务课程实际上就是科学整合并合理分配优质教育资源,这对课后服务课程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具有推动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课外获得相同层次的教育机会,减少家庭收入差距带来的“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教育差距,并逐步促进教育公平。

二、“双减”背景下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一)课后服务课程价值取向偏离育人本真

“双减”政策的优先事项之一是“培养怎样的人才”和“如何育人”。未来社会应该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在新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能够适应知识变化的大环境,顺应未来社会,支持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品格。优质课后服务课程要把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发展方向,强调学科之间的独立性与互补性,从我国小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进行系统设计,培养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一批能够放眼未来社会的时代新人。然而在课后服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对课程目标的规划不周全、对课后服务教育目的不清晰,导致课后服务课程低效化、随意化。

一方面,很多学校错误地将课后服务课程定位为作业辅导课或学科课程的辅助性课程,拘泥于学科导向,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未结合特色课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忽视了优质课后服务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错失了利用课后服务课程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受校方软硬件设施不足的影响,课后服务课程主要还是文化课,课程内容其实是一种作业辅导或变相补课。学生在校期间,仍以学习文化课为主要目的,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不高,同时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达不到教育减负、提质增效的预期效果。

(二)课后服务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完整体系

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的内容应该对学生的多种学习需要做出反应,表现出严谨的系统性和组织性,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教育经验体系,能够系统、规范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这与其他零散、随机的教学活动不同。但是目前,课后服务课程的实施还面临一些问题,如内容设置零散、体系结构混乱、课程化程度较低,未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学习时,学生会产生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因此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不全面。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主要遵循作业辅导的模式进行辅导,兴趣类的活动比较欠缺且内容比较单调,缺少专项的课程设计。如果课后服务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将很难有效进行差异化的授课。由此,课后服务更多发挥着看护、补课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不大。在课程设置上,教师没有把课后服务课程整合到整个学校的课程中,没有使其成为教育与教学的一个有机整体。从横向角度来看,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流畅,课后服务课程中的各个模块是怎样划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些都没有理清,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在垂直方向上,由于缺少梯度设计,导致课程系统体系缺失和混乱,这会极大削弱课后服务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具有针对性的育人功能。

三、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树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后服务课程理念

课程思想是课程之魂,卓越的课后服务的确立与落实,需要相关人员具有前瞻意识。目前,在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与优化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能够使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所以,在学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下,要有高质量的课后服务课程的设置和实施。然而现实中,存在对课后服务内容定位不准、评价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教师专业素质等问题,制约了课后服务课程的有效开展,影响了师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因此,从优化课堂模式、加强教研活动、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学习体系以及营造浓厚氛围四个方面来推动课后服务课程的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目标。为了促进课后服务课程的高质量发展,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融入课后服务课程的实施中,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对课后服务课程展开筛选和分类;同时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以课后服务为主要内容。因此新时代大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为了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落实课后服务课程发展的宗旨。在课后服务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线,改变从知识向人转化的课程建构观念,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态度;通过开展课堂探索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合作的引导者,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秉持学生立场,优化课后服务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为有效提升课程质量,需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来设计与实施各项教育活动是当下教育者亟待坚定的态度”,因此在优化课后服务课程的结构时,教师也必须坚持学生的立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优化课程目标,做到一致性与差异性并重。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需求不尽相同,因此针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教师所制订的课后服务课程目标也应该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以统一为核心,以不同为中心,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制订不同的目标。

从宏观角度来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后服务内容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补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将课堂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课后服务是一门重要的辅助课程,它应该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根据学生的整体发展需求和个人偏好来规划课程,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发展他们德智体美劳各项能力的选项,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從微观的角度来看,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现实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在开展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将受资源的影响,而是要根据自己能掌握的资源来设置自己的课程。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可持续发展需要、参与度等角度出发,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符合学生真实需要的课程资源进行集成,选取让学生具有良好沉浸感的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发展课后服务工作。

(三)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课后服务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努力打造出一支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师资团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课外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水平。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些教师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面,而没有对课后服务进行深入学习。为此,学校要根据“双减”的有关要求,根据课后服务实践,以及学生对课后服务的认知程度来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活动,如听评优课、做游戏、读课外书等;利用假期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邀请一些社会人士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课后服务系统是非常关键的。相关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实践,对当前我国的课后服务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细致梳理与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课后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正宇. 基于“大数据+微服务”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构建[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04):218-219.

[2]张亚飞. 主要发达国家中小学课后服务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20,47(02):59-69.

[3]胡小青. 美国加州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体系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20.

[4]杜颂. 小学阶段学校课后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5]王建.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3,52(04):58-68.

[6]张小花,马焕灵. 高质量课后服务供给的集体行动与协同调适[J]. 教学与管理,2024(01):11-17.

[7]程庭,孙红文. “双减”背景下公办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实施现状研究[J]. 考试周刊,2023(52):1-5.

[8]王争艳,焦黎. 小学课后服务的政策分析与实践策略[J]. 新智慧,2023(33):102-103.

[9]雷亮,罗竞. 小学课后服务问题检视和优化路径探索:基于共同减负的指向[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39(11):57-62.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双减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