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2024-06-04 15:22:11杨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学科素养双减

杨平

摘  要:教育改革不仅关系到学生、家庭,更与国家的宏观发展息息相关。教师作为“双减”政策执行的排头兵,应当自觉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从思想上、行動上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因此,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怎样做到既减压又提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生动具体的案例,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如何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减负提质。趣味性与层次化的校内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化的亲子活动,让数学练习与亲子关系相互促进;数学实践的综合化,实现了大单元教学与学科的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数学作业;小学数学;学科素养

学校是“双减”政策落实的重要阵地,教师作为执行“双减”政策的排头兵,更当思考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对未知的科目有着极大兴趣,教师应该抓住这关键的时机,在作业设计上,摒弃纯书面的机械的重复性作业,设计一些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对学生后续发展有利的作业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作业类型应当由传统的书面作业向以下几种类型转变。

一、趣味性与层次化的校内作业

(一)游戏巩固

教育心理学规律指出,“游戏”在儿童社会属性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数学游戏是一种将数学知识性与游戏娱乐性合二为一的智力娱乐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一年级的学生具有爱玩、好动、好奇心重、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针对性设计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深化、串联知识和突破难点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借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放松,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一天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例如,在教授了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出拳比大小”的数学游戏,活动规则如下:同桌两人,每人同时用一只手出拳,并对口令。以A生出5,B生出3为例,A生:“我出5。”B生:“我出3。”A生:“5比3大,5大于3。”B生:“3比5小,3小于5。”这样的游戏活动使数字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巩固了学生的旧知(数的认识),而且直观生动地巩固了学生“一一对应”的比较知识点。

教师设计出这样有着浓浓数学味的游戏作业,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与表达,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得到更深的领悟。同时这样的数学游戏作业对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能很好地帮助他们适应小学学习,解决部分幼小衔接的问题。

(二)层次化练习

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正迁移能力。根据奥苏伯尔的迁移理论,教师要加强基本概念与一般原理的教学,与之相应的作业,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还要巩固学生知识获得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技能,以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递进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九加几”一课为例,课后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1. 看图列式(九加几),两位学生各选一题,说一说如何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2. 玩凑十游戏(两人游戏),A生选“凑十卡”,说:“我出9。”B生(出10以内的任意圆片,以5为例)说:“我出5。”A生:“给我1个凑成10。”B生:“给你1个还剩4(给的1个圆片放入凑十卡中的空白格,组成10)。”A、B:“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凑十卡片如图1所示)。

3. 设计升级版凑十(卡纸中的圆片变成八、七)。作业设置说明:第1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图画数学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还在交流中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凑十法”是否掌握。学生通过第2、3题的游戏活动熟练掌握了“凑十法”,并尝试将“凑十法”应用于其他计算中。可见,这一系列的作业都指向了“凑十法”,因为“凑十法”是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主要计算方法,所以教师的起始课“九加几”的作业设置,就聚焦在这个方法上。掌握了这个方法,有助于学生实现相关知识间的正向迁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所以,教师要在作业的设置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发展学生这一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其他开放性和生活化的练习

开放性作业是指对学生而言,作业的内容与最后呈现的结果都具有多样性。开放性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已有的经验自主选择完成,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他独有的解答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表达了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更展现了自己的个人特色。这样,虽然学生做了同样的作业,但展现了不同的个性。这种开放作业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呈发散型发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多向性思维,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数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在一定生活情境中完成的作业,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领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了比较长短、多少、高矮、大小、轻重之后,教师让学生放学后,找出身边的几组物品比较长短、多少、高矮、大小或轻重。因为在完成作业中,学生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所以都很积极,作业完成的效果也很好。学生不仅完成了教师布置的比较任务,还自主地对比较对象进行了更多内容上的比较,如学生比较绳子长短时,发现绳子有粗细之分、软硬之别等,甚至还发现了一些比较项间的内在联系,如大的苹果重、小的苹果轻。

开放性与生活化的作业会让一样的作业呈现不同的精彩。这样的作业在巩固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延展丰富,让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应用者,成为快乐的学习者;这样的作业使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数学化的亲子活动

感情是在交流中形成的。然而,工作压力让很多家长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工作中,将子女交给老一辈或保姆照顾,这使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沟通明显不足。数学亲子活动是供学生与其父母共同参与的具有很强的数学知识训练目的的活动。教师设计数学亲子活动供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温故知新,还可以让家长在活动中了解孩子对课堂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孩子肯定或必要的帮助。这样的作业较以前的纯书面作业能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一)亲子数学游戏活动

数学亲子游戏活动是指供学生与其父母参与的,有着数学知识训练目的的游戏形式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录制数学亲子活动示范视频发到家长群,以便家长了解活动规则与活动的开展方式,能有效避免家长产生作业辅导焦虑;教师还可以设计数学亲子活动记录卡,记录下每次活动的内容、参与家庭成员、活动效果等,记录卡上还可以有阶段性的家庭成员小愿望,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活动来实现。这个愿望可以是任何家庭成员的,所以在合力帮助家人实现愿望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一个个亲子活动视频也是学生成长的美好记忆,可谓一举多得。

在亲子游戏活动中,用扑克牌进行计算练习是非常有效、便捷的。如一年级上期,可设计把扑克牌用在进位加法练习活动。取出一副扑克牌中的1(A)-10点,抽取两张算和,算得又快又对的,赢得这两张牌,算错由对方赢得这两张牌,平局则各得1张,最后比谁赢得多。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变化为:每次抽取3张牌,较大的两数相加再减较小的数。一年级下期,则在加入J(11)、Q(12)、K(13)后,抽4张牌算和。该游戏还可以用在乘法的计算以及传统数学游戏“24点”中,除了用于计算,还可以用于一年级数的大小比较、分类以及更高年级的统计等数学亲子活动中。

(二)亲子数学绘本阅读

数学绘本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和理解能力,结合丰富生动的故事情境,融入最初、最实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的作品。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是一个由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数学绘本,提供给学生阅读。当数学知识在绘本中随着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色彩丰富的熟悉生活场景、简单而夸张的故事情节出现时,就很容易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的直观与抽象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例如,学生在认识图形后,可以看《巫婆与三颗星星的故事》等;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以阅读《谁偷了包子》;在认识钟表后,可以阅读《时钟国王》《城市24小时》;在一年级的暑假,阅读《DK超级数学小玩家——玩转乘法》。

亲子数学绘本阅读可以让学生从具体的图像中快速理解事物,体会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真实的、有用的、好玩的数学知识,进而使学生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综合化的数学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加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够和别人合作交往,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实践活动,一年级学生可以检查自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可以激发创造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

“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学科与学科间的整合,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作业时,要同时考虑横向和纵向的层次性。

例如,在教授了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综合性数学实践作业:“1. 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利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画一幅图。3. 结合你画的图,在小组内讲一个故事。”无论是选择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还是画图、讲故事,都是开放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作业。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力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可能更善于观察生活,能够通过生活中立体图形的面获得三角形、圆、长方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初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这为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储备;并且学生在作图中,将有极大概率用到平移、旋转等数学知识,这也为学生中高学段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践行了大单元教学理念。而有的学生获得的平面图形比较单一,作图方式也不多样。在画图阶段,学生的构图能力、色彩搭配等美术功底也各不相同。讲故事则能展现学生不同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这样的作业有利于教师全面认识学生,也让学生在各种对比学习中综合发展了多种学科素养。

教育要顺应社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一年级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反思,从思想和行动上推进减负与提质;在设计作业时,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作业的趣味化、层次性、生活化、个性化与综合化,让一年级学生轻松而愉快地面对数学作业,适应小学生活,同时使家长放下忐忑的心,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万小丽. 巧设游戏情境促进深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片断与思考[J]. 小学数学教育,2020(09):40-42.

[2]錢璐. 家校联合下的小学数学教与学的高效策略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3(17):11-14.

[3]张成龙. 家校联合下的小学数学教与学的高效策略探析[J]. 学苑教育,2021(08):49-50.

[4]刘莉. 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高效融合研究[J]. 数学之友,2023,37(15):24-26.

[5]洪金山. 学情主导,以学定教: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9(22):69.

[6]叶国良. 走进新教材领域,体验教与学的精彩: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修订下的有效课堂教学[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7):82.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学科素养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20:30:25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 20:24:16
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3:04:32
如何有效评价小学数学作业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07:53:01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