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2024-06-04 04:09:11陈佳雪
艺术评鉴 2024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发展策略

陈佳雪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民歌传承与发展的策略展开探讨,提出了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加强民歌传承人培养、推动民歌与现代文化融合创新以及拓展民歌传播渠道与受众群体等关键策略。

【关键词】民歌传承  发展策略  新时代背景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4-0056-06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成为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为民歌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丰富的资源。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为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文化产业的兴起也为民歌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同时,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也为民歌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另一方面,新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给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年轻人对民歌的兴趣减弱,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此外,如何在保持民歌传统精髓的同时进行创新发展,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习惯,也是新时代民歌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民歌

(一)民歌的定义与特点

民歌,又称为民间歌曲或民俗歌曲,是指流传于民间,由民众集体创作和口头传承的歌曲。它们通常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生活习俗以及情感表达。民歌的定义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集体创作。民歌往往是由一群人共同创作和完善的,而不能归功于某个单独的个体。它们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被改编和演绎,因此具有丰富的变体。二是口头传承。民歌通过口头传播,一代代地传唱下去,这种传承方式使得民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三是地域性。民歌通常与特定的地理区域相关联,反映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文化特色,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各异。四是情感表达。民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们可以传达悲伤、欢乐、愤怒等复杂情感,也可以反映社会问题和个人经历。五是形式多样。民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山歌、小调、童谣、劳动号子等。它们可以是叙事的、抒情的,也可以是讽刺的、幽默的。六是音乐特点。民歌的旋律通常简单易记,节奏明快,便于传唱。它们往往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调式,如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等。七是社会功能。民歌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如教育、娱乐、社交、宗教仪式等。它们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凝聚的重要工具。八是历史价值。由于民歌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民歌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世界的音乐宝库,也为研究人类社会和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一些传统民歌逐渐消失,但它们的精神和价值仍然被新一代的音乐家和研究者传承和发扬。民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歌曲。它以口头传承、集体创作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各个地区、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传统和审美观念。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新时代社会文化背景

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文化背景是多元且丰富的,它不仅涵盖了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还与民族認同、文化自信紧密相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传承。民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反映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历程。民歌始终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任务。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民歌将自身与时代相关的文化内涵和音乐形式融为一体,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更新和变革。

第二,地域文化特征。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民歌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例如,西北民歌的豪放、江南民歌的婉约、少数民族地区民歌的独特风格等,都是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

第三,社会经济变迁。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民歌的传承环境发生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第四,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民歌不仅是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成为民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目标。

第五,现代传播与教育。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民歌的传播途径和受众群体发生了变化。网络平台、电视节目等新媒体成为民歌传播的新渠道,同时也为民歌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第六,政策支持与社会参与。政府在民歌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制定文件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推动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同时,社会各界的参与也是民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新时代背景下民歌传承的现状

(一)民歌传承的方式与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歌的传承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传统的口传心授、学校教育以及现代的媒体传播方式等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民歌传承的多元化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口头传唱。民歌最初是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开来的。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至今仍是民歌保存和传播的重要途径,老一辈的民歌艺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民歌传授给年轻一代。

第二,教育传承。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民歌教学,通过音乐课程、特色教育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从小接触和学习民歌,培养他们对民歌的兴趣和认识。例如,一些地区的学校将民歌纳入音乐课程,以及举办民歌文化活动等 。

第三,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民歌节、民俗活动、文化展演等活动,为民歌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民歌的传承中来。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民歌的传播,还能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第四,数字技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如录音、视频、网络等手段,建立数字档案资料库,对民歌进行记录和整理,使民歌资源得到更好的保存和普及。网络平台如抖音、微信视频号等,也被用来教授和传播民歌。

第五,艺术创作与改编。在保留民歌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和改编,使民歌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增强其艺术性和市场竞争力。这种创新性的传承方式可以使民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第六,社区和民俗活动。在社区和民俗活动中融入民歌元素,通过参与性的活动让民众自然而然地接触和学习民歌,同时也为民歌提供生存和传播的新空间。

第七,文旅融合。将民歌与旅游相结合,通过旅游活动推广民歌文化,使民歌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资源,同时也为民歌的传承提供经济支持。

通过上述多种方式和途径的结合,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进行,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民歌传承的成效与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歌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民歌作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中国原生民歌节的举办,不仅展示了民歌的保护成果,还促进了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交流互鉴。

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民歌传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将民歌纳入教学内容,培养了一批了解和热爱民歌的专业人才。同时,一些地区通过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民歌教学,加深了年轻一代对民歌的认识。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歌传承者和艺术家们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对民歌进行了创新和改编,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拓宽了民歌的传播途径和受众群体。一些地区通过将民歌与旅游相结合,提升了民歌的社会能见度,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例如,通过在旅游景区举办民歌演出,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当地的音乐文化。

综上所述,一方面,通过口传心授和学校教育的传承方式,一批批年轻的民歌传承人得以成长起来。他们不仅继承了老一辈的演唱技巧和艺术风格,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使民歌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媒体传播的方式使得民歌的传播范围得以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喜爱民歌,使民歌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强。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尽管民歌传承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强化民歌的传承工作,以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三、新时代背景下民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民歌发展的机遇

1.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部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国家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传统文化项目,包括民歌的挖掘、整理、传播和创新。这些资金的投入为民歌的创作、演出、教育等环节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促进了民歌的繁荣发展。此外,政府还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赛事和展览等,为民歌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民歌的社会影响力,也激发了更多人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为民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文化产业的兴起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民歌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音乐制作、演出、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兴起为民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一方面,音乐制作公司通过录制民歌专辑、制作音乐视频等方式,将民歌推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有一定市场,还可以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走出国门,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为民歌的传播提供了机遇。许多旅游景区和民俗文化村都将民歌作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通过现场演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游客感受到民歌的魅力。这不仅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也为民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3.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给民歌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办音乐会、参加音乐节等方式,民歌得以走向世界舞台,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进行交流和碰撞。这种交流不仅让民歌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同时,通过与外国音乐的交流,民歌也得以吸收借鉴其他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丰富自身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二)民歌发展的挑战

民歌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是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一些年轻人对外来文化的追捧和模仿日益加剧。这种文化心态的变化导致一些人对民歌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减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民歌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是传承困难:民歌传承人才断层问题日益凸显。老一辈的民歌传承人逐渐减少,而年轻一代中愿意从事民歌传承工作的人才却不多见。这导致民歌传承的连续性受到威胁,许多优秀的民歌作品和演唱技巧面临失传的风险。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了民歌的自然传承。

三是创新与保守的平衡:在保持民歌原有特色的同时,如何进行适度的创新以适应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是一个挑战。过度的商业化和改编可能会损害民歌的原始风貌和文化内涵。

四是市场竞争力:在现代音乐市场中,民歌需要与流行音樂、电子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竞争,如何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提高市场竞争力是一个问题。

五是人才培养:优秀的民歌传承人和创作人才的缺乏也是民歌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这需要有更多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来培养对民歌有深刻理解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六是资源投入:民歌的保护和传承需要相应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平台和政策等。政府和社会各界如何有效地投入资源支持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七是文化认同与价值: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强化民歌的文化认同,提升其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使其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也是民歌发展的重要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加大对民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大众对民歌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同时,也要通过创新和发展,让民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习惯,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此外,还要加强对民歌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并要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对民歌感兴趣且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为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创新发展的压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歌面临着创新发展的压力。如何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进行创新发展,使之既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又不失传统韵味,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为了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文化需求,对民歌进行改编和创新。同时,也要借鉴其他音乐文化的优秀元素和表现手法,丰富民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此外,还要鼓励和支持年轻的音乐创作者参与到民歌的创作中来,为民歌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四、新时代背景下民歌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政府应制定更加全面、系统的政策,为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这包括明确民歌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机制,提供经济扶持和荣誉奖励,激发其传承民歌的积极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歌的挖掘、整理、研究、演出和推广等工作。通过资金扶持,鼓励更多的文化机构、艺术团体和传承人投入到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中来。政府还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民歌项目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降低其传承与发展的经济风险。

(二)加强民歌传承人才的培养

民歌传承人才是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加强民歌传承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教育部门应将民歌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培养年轻一代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开设民歌课程、举办民歌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民歌的魅力,提升民歌的传承意识。文化部门应定期组织民歌传承人培训班,邀请老一辈的民歌传承人担任教师,传授演唱技巧和艺术风格。同时,也应邀请音乐专家、学者为民歌传承人提供学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此外,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鼓励更多有志于从事民歌传承工作的年轻人学习和研究民歌,为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储备人才。

(三)推动民歌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民歌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是民歌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可以借鉴现代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对民歌进行改编和创新。通过融入现代音乐节奏、和声等元素,使民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可以将民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舞蹈、戏剧等,创造出更多元化、更具观赏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民歌进行录音、录像等处理,保存和传播民歌的原始形态;通过网络平台将民歌推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民歌。还应鼓励和支持年轻的音乐创作者参与到民歌的创作中来,为民歌注入新的创意和活力。通过他们的创作,让民歌与现代文化更好地融合,展现出新的魅力和生命力。

(四)拓展民歌的传播渠道与受众群体

拓展民歌的传播渠道与受众群体是提升民歌社会影响力和促进其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应用(如抖音、快手)、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成为民歌传播的新渠道。通过这些平台,民歌可以迅速传播到广大网民中,尤其是年轻一代。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加强对民歌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制作专题节目、开设专栏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歌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传承价值。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拓展民歌的传播渠道。通过建立民歌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发布民歌的最新动态、演出信息、教学视频等内容,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还可以通过举办民歌文化节、音乐会、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现场,亲身感受民歌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将民歌作为旅游文化的重要元素,让游客在旅行中了解和欣赏民歌。

五、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本文的探讨与分析,认识到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加强民歌传承人才的培养、推动民歌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以及拓展民歌的传播渠道与受众群体等策略,是促进民歌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政策的支持与资金的投入为民歌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使民歌的挖掘、整理、传播和创新得以顺利进行。其次,传承人才的培养是确保民歌传承不断层、技艺得以延续的重要一环。通过教育体系的融入和文化部门的培训,能够培养更多对民歌有深厚情感和专业素养的传承人。同时,民歌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不仅让民歌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最后,拓展民歌的传播渠道与受众群体,有助于提升民歌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并参与到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中来。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通过实施上述策略,相信一定能将民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田.山西民歌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3(12):53-56.

[2]韦建园.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的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传承发展现状与创新——以马山县三声部民歌“哈欢”为例[J].作家天地,2023(25):144-146.

[3]李洪才.新时代背景下隆昌青石号子的传承与发展探究[J].黄河之声,2023(14):28-31.

[4]王营营.新时代背景下皖北民歌网络文化生态圈构建[J].蚌埠学院学报,2023(04):46-50.

[5]郑翠婵,陆如晨.新时代闽东畲族民歌传承与发展[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1):12-16.

[6]卜晓瑜,徐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左权民歌为例[J].今古文创,2022(42):82-84.

[7]朱江江.新时代背景下广西民歌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22(05):61-63.

[8]邢颖,王善虎.皖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J].宿州學院学报,2022(01):1-3+26.

[9]刘思思.新时代冀东民歌文化传承与创作研究[J].艺术品鉴,2019(06):234-235.

[10]徐振斌.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歌传承发展探究——以泰州市为例[J].艺术品鉴,2018(36):174-175+185.

猜你喜欢
新时代背景发展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乡镇和谐统计的构建
中国经贸(2016年21期)2017-01-10 16:12:53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快乐学习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投资问题分析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08:55:09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民营银行发展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16:17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2:08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5:40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09:12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