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双减”,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2024-06-04 11:54:24邱旻
新教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效阅读双减

邱旻

【摘 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课前研读,潜心会文;课中导学,读、思、练;课外衔接,拓展阅读。

【关键词】双减 高效 阅读

“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到减负增效提质,让语文教学质量不滑坡呢?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成了关键。

一、课前研读,潜心会文——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前提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这个“例子”发挥最大的效益,课前,教师的研读必不可少。教师应带着思考潜心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特点,设计完整的教学过程,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1.空杯心态研文本。教师应当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抛弃自己原有装满教参或自己看法的“杯子”,以一种空杯的心态,走进文本,仔细研读,与文本静心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2.参照课标研文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研读文本的指南。研读文本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中找到落脚点。

3.把握方向研文本。文本自身提供的信息是多元的。在解读多元信息时,如何把握作者与编者的价值取向,还原作者的初衷显得至关重要。如教材语言特色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选择、建构与重组,教学目标的定位等问题,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就应该充分地去思考。只有做到准确地解读文本,把握编者的意图,才能准确地定位目标要求,才能真正地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中导学,读、思、练——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关键

1.善读。教师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捕捉精彩语句引导学生品析,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知、情、意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形成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如《牧场之国》一文中有一句描写环境的句子:“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碧绿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句话写得极好,很值得一品。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读并初谈体会,学生从“丝绒般碧绿”的描写中感受到草原的柔美、鲜嫩。之后,教师再出示句子:“四周是丝绒般碧绿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通过对比,学生马上从“极目远眺”“全”这两个词语中品悟到,在荷兰的牧场上,目之所及,全是这样柔美、鲜嫩的草原,从而感受到这里就是草的世界,就是动物的乐园,这为品读动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埋下了伏笔。

2.细思。教师在导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要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走向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1)质疑引思,探究文本。“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质疑的习惯,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走进文本,主动地阅读。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可引导学生质疑: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这样在阅读中引发质疑,在质疑中探究文本,才能使阅读教学有思辨、有深度、有乐趣,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才会在思辨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2)抓点引思,感悟文本。遇到语言精彩点或作者情感表达之处,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文本,提高阅读的实效。如教学《牧场之国》一文,学生深入品读,在感受了荷兰牧场美丽、悠闲、宁静、安详的特点后,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思考中体会到:反复强调,是作者无法抑制心中的赞美之情。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动物与环境、动物与人类表现出的和谐之美。

3.巧练。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语言规范,表达方式多样,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范文。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要关注文章的留白、表达方式、句段结构等,充分挖掘训练点,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让读与写巧妙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关注留白,巧想象。许多课文中都有能让读者充分想象的留白,教师要巧妙将其设计成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见解与思考,来想象、揣摩、充实文中人物的情感。如《慈母情深》一文中“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一句中的省略号,蕴含着主人公复杂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教学中,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文中的“我”会想些什么?学生在之前已有的人物形象感悟的基础上,纷纷从悔恨、感动、幸福、伤心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想象补白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文中的“我”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还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文章的主旨,同时训练了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关注结构,巧仿写。仿写架起了从读到写的桥梁。有些课文在谋篇布局方面很有特色,是仿写训练的好范文。如《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在构段上很有特色,它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个中心句,抓住一些典型事例来描写了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教学完这一段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的技术特别好”,引导学生写一段话。这样,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就感受到了围绕中心句抓典型事例把事物表达清楚的妙处,习得了谋篇布局的方法,习作能力也在仿写中得到了提升。

(3)关注表达,巧运用。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表达方法,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巧妙地进行方法的迁移运用。如《牧场之国》一文,作者在表现牧场宁静之美这一部分时,采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表达方法。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画出静态描写的语句,体会牧场的宁静,感受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再引导学生画出动态描写的语句,并抛出疑问:这里明明写静,为什么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去写动呢?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了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最后引导学生采用动靜结合的表达方法写一处乡村夜景。这样,学生不仅体会了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还学会了运用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衔接,拓展阅读——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保障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的阅读,还应以课内阅读教学为抓手,以教材为桥梁,寻找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拓展课外阅读,这是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保障。

1.补充阅读,领悟文本情感。选入教材的部分文本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应适当引入阅读材料,有效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品悟文本。如《伯牙鼓琴》一课中的故事久远,学生难以有情感共鸣。教师可补充伯牙与子期相遇、相知以及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的阅读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引发了情感共鸣,深切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之情,从而达到了阅读教学效果。

2.巧妙衔接,导向课外阅读。教师可通过关注单元主题、阅读内容、文本作者,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衔接,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都是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节选出来的内容。学生通过本单元的阅读学习,对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印象深刻。此时,教师可以抓住契机,向学生推荐四大名著。这样,很自然地就将阅读由课内引向了课外。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潜心会文,准确把握教材,在善读、细思、巧练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习得阅读方法。同时,抓住拓展点,巧妙地将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有效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真正实现“双减”背景下减负不减质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高效阅读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7:06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2:30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2:41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9:29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