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 波 冯春丽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明确并解决三个问题:“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学习目标)“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策略和方法)“如何确定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评价与反馈)。基于此,教师要用系统思维精准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统领下整体思考,在课堂中有效设计学习活动,将教、学、评三个要素注入其中,通过具体可感的实践训练,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现以三下第六单元“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为例,阐述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习作教学实践。
具体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确定学习目标,即要明确学习成果和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教师须在细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基础上,深入解读文本,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其已有的知识、能力、态度,以及潜在的不足有准确的预判,继而精准定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统编教材在习作内容的编写上是有系统性和发展性的。以写人习作为例,教材共编排了九次,每次着力于一个点,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二年级写话“我的好朋友”,重在写清楚人物的外貌,为写人习作的启蒙阶段。三上习作“猜猜他是谁”,引导学生观察同学的外貌、性格、品质、爱好等方面的特点,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下来。这两次写话和习作为三下习作训练“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做了铺垫。本次习作重在让学生写清楚一个人的特点。要想写好“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就要引领学生对熟悉的生活进行回想,想一想身边有特点的人都有谁,他们有哪些特点。教师借助教材提示(小书虫、乐天派、运动健将、智多星、故事大王、幽默王子、热心肠、小问号、昆虫迷……)让学生回想一下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人,以及你为什么想要写他,并说一说这些人有哪些特点,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要找准本单元习作的起点,着眼习作的生长点,实施精准教学。
写人离不开事,写事离不开人,人和事分不开。在习作中,泡泡提示语中的两个例子就是围绕着“你想到的人是谁?”“为什么想要写他?”来写,教材明确告诉学生人物特点是“热心肠、昆虫迷”;结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方法,回想所要描写对象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几件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特点。这样就使学生对描写对象与相关事例做到心中有数,为有话可写奠定基础。比如写妈妈,要让学生抓住妈妈的特点(勤劳、能干、爱打扮、爱干净、会做饭……)来写;写爸爸,爸爸是工作狂、不讲究,还有对“我”要求严格、善下棋……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考虑清楚所写的人物特点是什么,再动笔去写。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任务清晰,操作性强,便于教师设计教学流程,把握与落实习作要素。
教与学的过程就是执行评价任务的过程。板块式推进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实施最明显的特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以驱动性问题或挑战性任务展开学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促进目标的实现。不同教学支架前后勾连、层层递进,又为本课的写人教学理清了表达过程,让富有特点的人物“活起来”。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直接让学生说说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都有谁,再写一写,这个要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以游戏“猜一猜”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或让学生认识有特点的人,有效增强习作的趣味性。
在本次习作之前,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形象入手让学生进行“猜一猜”的游戏,比如,猜一猜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白雪公主、小矮人、小猪佩奇、哪吒等人物。这些人物形象的特点都比较鲜明,学生兴趣自然浓厚。在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再引领学生从众所周知的人物形象过渡到学生身边的人,让一个学生说说班级里学生的特点,再让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奠定基础。继而延伸到家庭甚至社会中那些有特点的人。这样在猜的过程中,学生心中有了对人物特点这一概念的认知,写作的兴趣也就被激发起来了。
在“猜一猜”环节中,从大众人物到班里同学,学生的习作兴趣被激发。教师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其从自己生活中有特点的人物着手,确定人物与事例。为了帮助学生确定描写的对象,教师可以先借助影视视频等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然后再按照家里、学校以及电视媒体中的人物帮助学生进行梳理。
家里:长辈、同辈
学校:老师、同学
媒体:公众人物、动画人物、影视人物……
这样从激发兴趣感知人物特点到在头脑中搜寻身边有特点的人,帮助学生确定写谁,解决学生习作的一大难题。
确定好写谁之后,这个人是否有特点呢?有没有适合的昵称形容他呢?这就需要用具体事例来确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聚焦镜头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对于教材中的“小书虫”特点的认识,教师借助视频向学生播放“小书虫”在读书的情景:早上、中午、晚上,沙发上、床上,时时处处都有“小书虫”如饥似渴读书的身影。再如“昆虫迷”,教师则播放小朋友在花园里、大树下、马路上、田地里观看昆虫或者逗弄昆虫的场景。以视频播放人物特点的教学形式易使学生受到触动或者启发,能迅速搜寻到契合人物特点的事例。
在以“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为习作主题的习作教学中,如果只是从自己要写的人是谁、这些人物有哪些特点以及昵称是什么等方面进行写作,只是完成了习作任务的一部分,还需要把所要写的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前面学过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语文要素目标以及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在习作中,力求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通过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是一个难点。因为“写清楚”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果缺少具体的参照标准,学生很难明白怎样才是“写清楚”。微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是激活学生语言表达的又一重要工具。微课介绍了写出人物特点的两种写法(表1、2),即“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特点”与“通过一系列表现突出人物特点”,这为学生的选材指明了方向。前者着重围绕一件事情写,写好一件事,写“活”一个人;后者围绕一个特点写,可以写几件事,从而突出一个特点。在语言表达上,通过动作描写让人物“动起来”,语言描写让人物“说起来”,心理描写让人物“思起来”。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的示范中,学生直接借鉴,让习作中的任务最终“活起来”。
表1 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特点
表2 通过一系列表现突出人物特点
在本次习作表达交流活动中,有学生就“小问号×××”进行交流的时候,能够抓住时间、地点等要素述说这个爱问问题的同伴的特点。在他说的时候,其他学生就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指正。有学生说:我想知道这个“小问号”长什么样子。有学生说:我想知道“小问号”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问题。……就这样,随着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不仅这个小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描写更为丰满了,而且其他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得到了激发,大家写起文章来动力更足了。因此,在说一说的交流活动中,学生对如何把人物特点说清楚了解得更加透彻,为学生习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
评价与修改,是习作教学又一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习作质量的高低。量化习作要素,要勾连、对应前面的教与学活动,前面教什么、学什么,就评什么。如,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特点,要写清楚人物“动起来”或“说起来”;通过描写一些行为写出人物特点,这些行为都能表现人物特点。习作评价单是最直观的工具。营造轻松民主氛围,借助评价量化表,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发现问题,体验修改习作的乐趣,是高质量完成习作教学的好办法。下表为本课习作评价单:
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从一星到多星,评几颗就圈画几颗。对照评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长处,意识到不足,从而能有目的地去修改。
课标中指出,“应重视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避免过度评价、无序评价对日常学习造成的干扰,避免用评价结果的简单比较衡量学生的学业表现”。习作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习作评价应融入作前、作中、作后的全过程。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几”或“几对一”。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要求清晰、具体。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习作增值评价量表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教师应始终秉承学习目标的在场和课堂评价的全程跟进,促使教与学在更高层面充分展开,让学生习得写作的方法技巧,有力地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更好地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