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测试题的命制与思考

2024-06-03 06:25廖丽萍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4年5期
关键词:学业例题命题

文|廖丽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2022 年版课标中,语文实践活动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内容。因此,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学业质量监测命题,要编制各种类型的题目全面考查学生的素养水平,引导学生开展各类语文实践活动。然而,综观当下的小学语文学业质量监测命题,“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三类语文实践活动体现明显,指向“梳理与探究”的题目较少,测试内容无法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全面评价。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学业质量监测命题,要重视指向“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的题目编拟,以保证学业质量监测的全面性、科学性及有效性。

一、“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的内涵

“梳理”指对事物进行归类、分析,使之条理化。“探究”指探索研究,探寻追究。2022 年版课标在“学段要求”中将“梳理与探究”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并列,意味着“梳理与探究”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常态化。综观各学段要求,可以发现“梳理与探究”是对前三种语文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强调学生运用归纳、分类、比较等方法,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是思维训练逐渐深化的过程。

2022 年版课标对各学段的学业质量描述也均有对“梳理与探究”能力的描述。如,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描述中提出,“能用文字、结构图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能发现不同类型文本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感受作品内容、形式上的不同”。可见,“梳理与探究”关于知识目标的要求,除了课标中明确指出的识字之外还包括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等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三种实践活动为“梳理与探究”奠定基础,提供素材。“梳理与探究”也有着明晰的阶段性学习任务和目标,与其他三种实践活动相互联结、共同支撑、形成合力,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那么,“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究竟包含哪些认知能力,学生开展相关活动时其行为表现是怎样的呢?只有明晰相关能力要素及内涵要求,才能精准设计考查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测试表现,观察其素养水平。依据2022 年版课标的学段要求、课程内容及学业质量标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研员余琴老师对“梳理与探究”的评价指向进行了整理,构建了相应的测试框架,理清了评价要素及内容要求(见下页表)。

教师在命题时,可依据上表中的能力维度与考查目标指向,结合教材内容,科学组织语料,遵循“梳理与探究”的学段要求、学业质量标准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学生相关的能力水平。

二、“梳理与探究”类题目命制的三大载体

2022 年版课标提出的四种语文实践活动既并列又互相渗透融合。“梳理与探究”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它不仅是语文课程的学段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融通于所有语文学习活动之中,体现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特征。命制指向“梳理与探究”活动的测试题时,可以以前三种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基于问题开展实践,呈现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核心素养水平。

(一)在“识字与写字”的积累与运用时梳理与探究

2022 年版课标高度重视汉字教学。“梳理与探究”学段目标第一条即对汉字学习及发展独立识字写字能力提出要求,提示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因此,命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基本结构、构字规律、偏旁表义等简单字理知识,渗透梳理和探究的思维方法。如下例题1:

例题1 是四上的测试题。命题者把相同偏旁的四个形声字汇集在一起,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字形理解字义并判断读音。题目背后指向的是对汉字构字特点的梳理与探究。学生答题过程中,要基于积累的汉字,对构字规律进行梳理,发现四个汉字的共同点,并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通过分析、比较,在探究中明确该字读音。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梳理探究的起点,每一个学段的学业质量考查命题均要关注此类题目,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探究兴趣。

(二)在“阅读与鉴赏”的理解与感悟中梳理与探究

指向“阅读与鉴赏”语文实践活动的题目是语文学业质量监测命题中最常见的内容。命题者在编制此类题目时,若能有意识地通过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梳理与探究”的方法展开阅读,能让学生隐性的阅读思维得到显性呈现,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阅读思维,提升阅读与鉴赏水平。如,为了考查四年级学生简要复述的能力,命题者编拟了一组题目,共四小题,内容分别如下:

整组题目形成一个任务链,既考查学生简要复述的能力,又使其在梳理、比较、分析、提炼过程中深入感悟人物形象。命题者将对学生静态的阅读与鉴赏相关知识的考查,转化成动态的梳理与探究的进阶性任务,丰富了学生的理解体验,增进了学生的学习认知。

(三)在“表达与交流”的输出与互动间梳理与探究

语文命题中指向“表达与交流”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习作题。习作题也是开展“梳理与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命题者要善于通过题干编写,为学生提供梳理习作素材的支架,激发输出表达的兴趣,引导学生将习作任务当成一个富有情境的生活任务来完成,提高与读者互动交流的欲望。如六年级的测试卷中,命题者为学生设置了如下习作任务,见例题2:

例题2 的习作题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际语境,明确了表达对象,易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题干的前两句话,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其对所积累的素材进行梳理,迅速调集匹配的语言材料。这两句话也是一个习作支架,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对素材进行归纳、分类,建立优质的语言结构,促进有效表达输出。因此,好的习作命题一定能在表达和分享交流情境中,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在整理素材、选择素材、组织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中,经历梳理与探究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在情境任务中实现累积整合、变构完善。

三、“梳理与探究”类题目命制的基本路径

(一)创设情境,真实“探究”有任务

2022 年版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要求”中指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各学段学业质量描述均强调“真实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按照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观点,情境是指与个体当前活动产生关联或交互作用的环境。因此,命制指向“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题时,命题者要营造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测试任务与自身学习、生活的关联,通过梳理、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并发现规律、巩固技能,生发兴趣和情感。如上文中的例题2,题目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向来参加亚运会的五湖四海的运动员、嘉宾介绍家乡美食、美景。命题者以学生视角,引出一个“有意义、有意思、能操作”的测试任务。在题目情境刺激下,唤醒学生旧知,驱动其在梳理中寻找素材,在探究中激发表达,在隐性的互动交流中激发学生爱国爱乡之情及主人公的责任担当。测试过程呈现出学生努力进取、热心参与的学习情态,这也是评价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正向引导。

(二)呈现梯度,“梳理”到“探究”有进阶

命制指向“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的题目,一般以任务为导向,要求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语言文字的系列实践活动解决问题,通常是系列测试任务的耦合。命题者要以一种“链式思维”命题,在具体情境任务中,借助“梳理与探究”各认知能力表现,设计考查活动。整组题目一方面要体现出隐含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梳理”能力,如梳理内容、梳理思路、梳理策略等,为“探究”活动的实施提供立足点、切入点和生长点;另一方面,为落实“梳理与探究”认知能力的全过程考查,要用实践活动、问题驱动、活动要求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引导其探究行为。整组题目体现出从“梳理”到“探究”的能力进阶,实现考查任务结构化、活动组织化和思维可视化的双线并进,一体融合。如例题3:

例题3 是六年级测试卷中以“表达与交流”为载体的“梳理与探究”题。整组题目共两道题。第1 题中通过网络梳理信息及第2 小题中通过调查访谈了解信息,均体现了成成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梳理活动,所梳理的信息为第二题中的写倡议或提建议提供了基础。两道题目呈现出考查目标上的能力进阶。该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关联度高,是他们关心的社会问题,能让其在测试过程中全身心地“动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参与度。两道题目的编排,让学生思维跟随合理的“梳理”过程,科学规划的探究任务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梯度化的题目设计,引导学生真梳理、真思考、真探究、真表达,既培养了学生利用“梳理与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渗透了开展“梳理与探究”活动的方法。

(三)展开过程,梳理探究有成果

学用结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高通路迁移是积极语文实践活动的显著特点。高通路迁移的机制是“具体——抽象——具体”,即从具体案例中抽象出一个原理,并用这一原理完成另一任务。这样的迁移机制与“梳理与探究”活动的本质高度契合。命题者编制题目,要尽量呈现梳理探究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梳理中,探究发现“抽象”的规律,最后又将规律实践运用于“具体”。如例题4:

例题4 的四道题目,呈现了“梳理与探究”类题目高通路迁移的命题思维。题目情境中的小柯同学,由文本阅读想到竹子为什么是郑板桥的代言。

命题者站在学生视角提出这一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实自然。在问题驱动下,命题者设计了网络调查,联结其他古诗词中的植物形象整理分析两项任务,体现了梳理的过程及梳理过程中的思维逻辑。通过表格梳理,命题者引导学生发现“植物能表现人物品质”这一规律,又设计了“伙伴交流”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描述身边人物。整组题目还原了学生现实生活中,在问题驱动下结合阅读体验,开展“梳理与探究”活动,发现规律性知识与技能并实践运用的全过程,且呈现出相应成果。题目设计重视思维支架的搭建,激活学生思维,呈现了“梳理与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具体——抽象——具体”的实践迁移,展示了学习成果,个性与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四)提供支架,实践思维有结构

“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不是一个平面推移的过程。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要通过支架搭建,引导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将原本零散、无序的内容,按照需要进行符合逻辑的、有序的排列组合,助推结构化思维的形成。如,例题3、例题4 中的题目情境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他们深入思考,是有效的情境支架。例题3 中,命题者提供了成成对各类人群的访谈内容,这是一种资料支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科学分析问题,为有依据、有逻辑地完成后一测试任务提供支撑。例题4 中,命题者设计了资料支架、表格支架及范例支架,让学生答题过程中思维得以推进与转换,努力形成结构性思维。整组题目试图帮助学生实现由学习“梳理与探究”到用“梳理与探究”学习的转变。

本质上而言,2022 年版课标提出“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是积极回应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关切。从此意义上说,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考查,要强调并强化整体设计四项语文实践活动。命题者要通过题目编拟,将“梳理与探究”类实践活动与其他三类实践活动有效融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理性思维的培养,真正使学业质量监测成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有效载体。

猜你喜欢
学业例题命题
艰苦的学业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下一站命题
35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