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能力是在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基础上,对事物和问题进行推敲、辨别、评测,最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语文学科“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可以带得走的思辨能力。因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怎么让文本服务于思辨能力的落实,即“学什么”;2.怎么以思辨能力为出发点设计各项活动,即“怎么学”;3.怎么以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为旨归,即“怎么评”。本文以五下第六单元为例,呈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核心要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首先要整体观照教材文本,纵横关联,提炼该任务群思辨能力的核心聚焦点。
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都是有序安排在单元课文中,这为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提供了可能和基础性条件。以五下第六单元为例。“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两个语文要素看似不关联,其实从习作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可以看出,其重点仍在“遇到困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阅读、表达的要素都聚焦思维,归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领域。学生在第一、二学段接触过聚焦思维的课文,我们列表梳理如下(见表1)。
表1 统编教材第一、二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维指向梳理表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的教学提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应注意不同学段特点,避免操之过急、求之过深”。如果说第一学段的重点是“看事物异同”,即“重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第二学段的重点是“辨事理不同”,即“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知道事实与观点的不同……”;那么,第三学段就可以概括为“析理证联系”,即“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的学习内容一脉相承。可见,“学习思维方法”是该任务群设计的出发点和旨归。
确定了思辨能力的焦点,还需考虑学习任务群中系列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群”的价值。
五下第六单元三篇课文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思辨与智慧:《自相矛盾》中,“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透露出全面联系的智慧,宜进一步拓展《矛和盾的集合》,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梳理问题—辨别辨析—创意决策”的思维方法;《田忌赛马》中,孙膑通过观察分析,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取得胜利,体现了全盘联系谋划的创新智慧;《跳水》中,船长综合关联天气、人力、工具、孩子状态等,瞬间果断决策,救下孩子,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思维的敏捷性、创新性。依据课后题提示,教学中要充分展开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探究隐藏在文字背后“梳理问题—辨别辨析—创意决策”的思维方法。在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中,运用学到的思维方法将场景、任务、险情、工具和策略等各种因素进行逻辑缜密的关联,创编有思维含量的作品。可以说,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表达完美耦合,成为有机整体。
由此,该任务群目标呼之欲出:
1.阅读课文,深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运用思维方法,全面构思、创编有思维含量的探险故事,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3.逐步养成“梳理问题—辨别辨析—创意决策”的思维习惯,并能在生活实践中运用;逐步体悟“思维的深度决定行动的高度”的含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主要涉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三个维度。因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要以思辨能力为出发点,通过任务情境,统整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
根据内容实际,可以从学科认知情境、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三个维度入手建构任务情境。比如本单元,我们就从社会生活角度设置了“为游戏公司设计一份探险之旅游戏文案”的任务情境。
1.启动项目:(1)你喜欢探险吗?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说说看。(小组先在纸上形成探险情节简单导图,再交流。)(2)归类梳理这些探险情节,发现了什么?(情节都是一波三折)分分类又发现了什么?(将导图分成两部分:一类是情节一波三折,但困境的解决为刚好遇到什么意外帮忙或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出现而脱险;另一类是遇到困境,想方法解决,充满思维含量,如《八十天环游地球》中购买大象、乘上“仰光号”,《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岩洞受困,《骑鹅旅行记》中驱逐灰老鼠等。)(3)如果你是玩家,你更喜欢哪个探险游戏?有思维含量的探险总让人兴奋。一家游戏设计公司想征集这类能让玩家亲身经历并想办法脱险的历险游戏文案,你愿意当一回游戏设计师,开启一场神奇的探险之旅吗?
2.谈论标准:你认为好的探险游戏文案应该是怎样的?
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商定出优秀文案的标准:1.场景吸引人,遭遇很神奇;2.情节吸引人,一波三折,引人入胜;3.困境破解有思维含量。
于是,大任务被分解成了三个具有整体性、递进性的主任务,呈现从“学”到“用”的过程,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螺旋发展(见表2)。
表2 “探险游戏文案”任务群设计
事实上,学科认知情境、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三个维度,仅仅是建构任务情境的几种思路,在任务群的日常实施中,这几种思路往往“三位一体”,一个任务群可以融合多种任务情境,这里不再赘述。
设置典型而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实施的关键。所谓“典型”是指设计的言语实践活动,诠释并落实这个任务群的关键知识。所谓“具体”,是指实际的言语实践活动可理解、可操作,不留痕迹地帮助学生预设达成目标必须的“台阶”,把握关键知识。
我们仍以“设计探险游戏文案”为例。前面已经分析到,“学习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是本任务群的关键知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思辨的翅膀,实现任务群目标?2022 年版课标为我们构建了思维实践的行动模型:“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与理性精神。”为更直观,不妨绘制实施流程图(见图1):
图1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实施的基本流程
根据本任务群文本的教学价值,参照以上流程图要点,可以形成如下言语实践活动。
子任务一:阅读《自相矛盾》,学习统整思维。1.梳理问题。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形成导图。2.辨别辨析。发现矛盾关键,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3.创意决策。打破“自相”,整合功能;拓展阅读《矛和盾的集合》。4.思维建模。回顾游戏文案中的探险困境,哪些困境可以通过统整思维破解?又想到可设置哪些困境?
子任务二:阅读《田忌赛马》,学习变通思维。1.梳理问题。排列对阵图,比较判断输赢情况。2.辨别辨析。讨论:出现什么情况,布阵不一定赢?(条件一:识马;条件二:识人。)3.创意决策。采访田忌,复盘思维过程。4.思维建模。(1)回忆阅读过的解决问题的故事,哪些情节也是运用这种变通思维?(2)回顾文案,哪些困境通过变通思维可以破解?
子任务三:阅读《跳水》,学习逆向思维。1.梳理问题。从桅杆下来有很多办法,为什么要跳水救援?2.辨别辨析。梳理要素,铺垫横杆高、水手、孩子、海等主客观要素。3.创意决策。讨论复盘,船长为什么用枪逼孩子跳水?他想到了哪些后果?4.思维建模。想一想,哪些解决问题的故事也是运用这种逆向思维?回顾文案,进一步完善破解困境脱险的情节设置。
子任务四:运用思维方法,完成《探险游戏文案》。1.思维建模。整理拓展课内外困境脱险故事片段,梳理解困思维,提炼思维方法。2.迁移运用。回顾险情困境,分析条件,运用思维方法,提出脱困思路。3.完成作品。把困境求生方案写具体,注意情节过渡。
可以看出,四个子任务紧紧围绕核心知识“梳理问题—辨别辨析—创意决策”的思维方法,理解、探究、运用,层层推进,体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价值。随着任务群的进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相互耦合,学生逐步思维建模,《探险游戏文案》也随之逐步丰满、完善。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评价应伴随任务群的进程而展开。从评价与学习的关系来看,有三种类型的评价:独立于学习进程之外的“关于学习的评价”;以评价促进教学及时反馈的“促进学习的评价”;设计较为复杂和真实的评价并将评价过程演化成学习进程的“作为学习的评价”。“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评价侧重关注学生在任务中呈现出的思辨品质、思辨能力,因此,伴随着任务群的进程,以下几种类型的评价自然地嵌入。
作为思辨的评价,就是把评价过程演化为学习进程。包括除课堂观察外,还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实践中的过程性成果,如在“设计探险游戏文案”任务群中,学生在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法梳理表、阅读资料档案、片段描写作业等,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学生获得持续的改进。
促进思辨的评价,贯穿“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始终,让师生在任务群进展的关键节点处评估当下的进程,回望解决的问题,判断后续的方向。比如“设计探险游戏文案”任务群几次探险解困方案修改等节点的评价。总之,促进思辨的评价不是终结,而是反思,是学习改进的一环,支持学生不断优化成果。
关于思辨的评价,是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成果与目标达成的总结性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任务目标,紧扣关键维度制定合适的评价量表。我们以“设计探险游戏文案”为例简要说明制定评价量表的操作步骤:
首先,明确评价目标,确定核心要素。“你认为好的探险游戏文案应该是怎样的?”围绕思辨能力,师生协商形成相关评价要素。其次,为每一个要素建立不同水平的量规(见表3)。最后,运用量表进行试评、协商并修改。
表3 “探险游戏文案”设计评价量表
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讨论什么是好的成果,提前了解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会成为有效支持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脚手架”,既可以为学生提示路径和提供支持,教师又可以基于此表实施反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