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莉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融合学科核心素养要素设计单元化课程作业,不仅可以增加作业任务的深度,增强其实用性,提高知识复习的有效性,还能让学生在完成多樣化单元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运算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进而更好地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对此,为了真正达成上述目标,文章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提出教师可通过制订作业目标,设计计算类、情境类、调查类、创新型单元作业任务,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康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教师教学课题“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五年级单元作业设计实践研究”(编号:GH23JX0043)研究成果.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若想更好地落实上述教育要求,增强课程作业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就要合理优化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将数学核心素养巧妙融入作业,设计更有深度的单元作业,让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知识实践、技能实践活动,加深对单元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要求
(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教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单元作业内容时,要在作业任务中巧妙融入数学素养要素,要让学生通过完成单元化知识复习与巩固任务,提高运算解题能力、数据统计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运用能力等,使其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推理意识等,进而逐渐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遵循学生个体特点
数学教师若想提高学生完成单元作业的效率,缓解他们对课程作业的抵触情绪,同时使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就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特征.教师应当在不同阶段设计符合学生真实学习能力水平与求知需求的单元作业任务,要适当调整作业的难度与数量,并且增强作业的趣味性、灵活性、开放性,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完成作业、主动参与作业活动的兴趣,进而提升其单元作业完成效率与质量.
二、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数学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内容时,应当遵循目的性原则,以单元知识点为主要依据,融合学科素养要素,根据班级实际学情,布置目标明确、内容实用的作业任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单元作业实现有效的数学知识查缺补漏,使其更加扎实地掌握单元数学理论和技能,还能更好地满足他们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使学生在巩固单元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整体性原则
单元作业设计的重点在于融合教学材料中单元各模块的重难点知识.基于此,数学教师应当遵循整体性原则设计单元课程作业,从整体化视角出发,围绕单元授课内容,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设置综合考查类数学习题或知识实践任务,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单元重难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使其构建更加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主体性原则
数学教师在布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作业任务时,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教师需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和求知需求,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单元知识考核习题,另外,要让作业任务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引导性特点,让学生通过完成单元习题,得到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布置一些更具开放性、灵活性特点的作业任务,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进而真正提高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一)整合单元知识,确定作业目标
数学教师在设计以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单元作业时,需要先科学整合单元知识点,结合素养要素制订清晰明确的作业目标,借此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答作业习题的方向,提升其完成作业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使其通过完成单元作业任务,加深对单元知识的记忆和巩固,提高相关数学学科素养.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作业为例,数学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需要科学整合单元重难点知识,在作业任务中融入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制订明确的作业完成目标,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找到解答图形习题的方向.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表所示的作业任务和目标:
数学教师通过整合单元知识布置作业任务、设计作业目标,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知识应用的方向,使其在快速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相关数学能力.
(二)丰富作业形式,培养学科素养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单元作业的形式,要布置多样化知识巩固任务,如运算、绘图、推理、创新应用等,让学生通过自行完成上述任务,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下面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为例,详细阐述单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1.设计计算类作业,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基本要素,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础能力.无论是代数知识,还是几何知识,都离不开数学运算,对此,数学教师需要围绕单元知识点,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运算习题,让学生通过逐层解答扎实记忆相关的运算方法和运算规律,提高算式运算的精准度和准确率,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作业为例,此单元要求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了解乘法验算的多种方法,了解求近似数的多种方法,能够用乘法运算律计算小数四则混合算式.针对上述单元知识点,教师需要设计由易到难的单元计算类作业,让学生通过解答数学计算题,提高运算能力.例如:
求解小数乘法基础习题:(1)5.23×100,6.5×20;(2)6.8×0.4,0.45×0.02.
在下列算式的积中点小数点:0.58×4.2=2436,2.04×28=5712.
改正错误的算式结果:0.024×0.14=0.336,0.013×0.026=0.0338.
保留下列小数乘积中小数点的后两位:0.85×0.5=0.425,0.45×0.62=0.279.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0.3×0.25×0.4,1.2×1.5+0.8×2.5,50×0.26×0.2.
学生通过逐步解答上述单元作业习题,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小数与整数、与小数进行乘法运算的方法,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求小数乘积近似数的方法,同时加深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记忆,提高对其灵活运用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提升运算能力.
2.设计情境类作业,培养推理意识
在推理意识培养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以互动情境或游戏情境为基础,结合单元重难点知识设计课程作业,利用作业习题锻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依据某些规律,运用猜想、联想、推导等方式推出问题结论的能力.教师设计此类单元作业,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交流问题的兴趣,又能借此培养他们的推理意识,提升其自行推导数学结论或问题答案的水平,使其更加高效地完成单元作业任务.
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作业为例,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元素,布置情境体验类单元作业任务,让学生通过分析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提升其认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能力,使其能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精准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他们形成较强的推理、判断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情境推理作业:学生与家长模拟商场促销活动,创设转盘情境,在转盘上划分三个“返5元”模块,四个“谢谢惠顾”模块和一个“买一赠一”模块,然后每人分别转动转盘,分析转动1次转盘能够得到多少种不同的可能?推理转到哪个模块的可能性最大?转到哪个模块的可能性最小?分别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转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学生与家长需要进行多次实践,通过分析多次转动获得的结果,推断上述问题答案的正确性.学生通过完成上述情境实践作业,能够在实操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可能”的含义,同时,能够正确判断,并用语言精准描述具体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推理判断的能力,形成较强的数学推理意识.
3.设计调查类作业,培养数据意识
數学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设计调查类单元作业,让学生利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模型建构和深入分析,探究数据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发现其中的发展规律,用数学语言进行科学推理和精准描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帮助他们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作业为例,此单元要求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图内容提炼有价值的信息,精准描述数据的变化情况,合理推导未知的数据信息,同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对此,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调查类单元作业.例如:
(1)学生自行调查上一周七天的气温数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探究气温变化的规律,推理下一周前三天的大致天气温度.
(2)学生自行调查家庭去年每个月用电和用水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比图中的数据信息,分别找出用电和用水最多、最少的月份,分析家庭用电和用水规律,根据统计图推理下一年家庭用电、用水情况.学生通过完成上述作业任务,能够进一步掌握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深刻记忆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同时提高分析折线统计图信息、探索内在规律、推理未知数据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数据意识.
4.设计创新型作业,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教师还可以设计创新型单元作业,让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分析数学问题,鼓励他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灵活解答,以此来启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创新思维等,使其在多方法解题过程中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
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作业为例,此单元围绕“化繁为简”解题策略展开,学生需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把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直观化,以此来降低问题解答的难度,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与质量.对此,教师可以布置创新型作业任务,开展多元解题活动,借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为迎接春节,园林部门计划在文化广场用圆形盆栽摆放艺术造型,其中有一个正方形造型,针对此图案,需要在最外层的每条边上摆放10个盆栽(四个角各摆一盆),则最外层一共需要摆放多少个盆栽?如果每个盆栽直径为20厘米,盆栽之间的距离为2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图案造型的外层周长为多少米?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形转化方法、类比迁移方法等进行问题求解.比如,在数形转化方法中,学生应当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变成直观的几何图形,根据习题提示内容绘制正方形造型示意图和圆形盆栽图示,同时测量绘制完的正方形外围边长,再利用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得出答案.针对类比迁移方法,学生可以把圆形盆栽当作正方形盆栽,而小正方形的边长则是圆形盆栽直径,再绘制相应图形,并计算最终结果.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答数学问题,能够发散思维,同时提升创新解题意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若想更加高效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增强课程作业的有效性,需要合理优化单元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要结合多种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多样化作业任务,如计算类作业、情境类作业、调查类作业、创新型作业等,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潘霞.立足单元视角优化作业设计: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12):9-10.
[2]李晓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甘肃教育,2022(18):102-104.
[3]沈梅彬.小学高年段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亚太教育,2022(8):139-141.
[4]阮祥燕.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21(13):69-70.
[5]杨启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3(6):212-214.
[6]周红霞.数学单元作业的统整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12):26-29.
[7]黄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思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3):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