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信息技术,接力文学阅读

2024-06-03 04:58谢宜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西游记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教师多关注互联网时代教学新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作用。因此,本文以《西游记》阅读交流课为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任务群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

关键词:信息技术;《西游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0-0068-03

案例背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通过阅读教材和听取教师讲解的方式来学习文学作品。然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阅读作品的内在兴趣和主动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因此,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阅读—讲解”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西游记》一书取材于“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他们途中历经磨难,一路降妖除魔,最后到达西天。全书主要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个人物形象,赞扬了师徒四人团结合作、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下面,笔者以《西游记》阅读交流课为例,阐释基于信息技术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案例描述

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学研究,笔者期望达成以下学习目标:①能自主制订组内《西游记》阅读研究主题,并完成小组主题小报的制作和网络互动汇报;②利用微信交流平台和问卷星统计,收集《西游记》相关资料,课堂上借助资料进行人物立体形象的辩论,初步培养批判性思维;③利用多媒体课件品读精彩语言,感受《西游记》人物形象的魅力,乐于阅读,乐于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

1.展臺同步,汇报分组

课堂上教师询问学生阅读中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

(1)信息重组后的加工

每个小组感兴趣的话题是多元的,教师请学生根据兴趣点的差异,跨组、重组,带着自己课前制作的主题小报,到新的小组内进行再制作、再加工,通过剪裁、粘贴、组合,制作一张“新小组”的主题鲜明的小报,每组选出2~3位代表上台汇报。

(2)展台幕布下的留痕

课上,笔者请四个代表性小组分别上台进行小报的汇报。其间,组员利用投影展台展示本组的小报内容,并在与台下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补充本组小报。在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在黑板上张贴本组小报,并进行点评或小结。

(3)发现秘密后的成长

接下来,笔者以“西游独特数字”组的汇报为例,实录汇报过程。

组员投屏展示本组小报。

组员1: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西游记》中有大量的神秘数字,而这些数字里很多与“三”有关,如孙悟空会七十二变、猪八戒会三十六变、沙僧会十八变。

组员2:人参果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再三千年成熟,而且只结三十个果子——这些都是三的倍数。

组员3:故事中也有大量的“三”,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入无底洞。为此,我们还编了一首数字歌:

组员排火车,加动作表演“自创数字歌”。

……

师(小结):《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在古代表示天地之气相合而生万物,在中国古代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只是《西游记》,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部也有数字三的体现,你关注到了哪些?

生1:金陵十二钗——3的倍数。

生2:三顾茅庐。

生3:三国演义。

生4:三打祝家庄。

生5:桃园三结义。

……

(4)视频合成后的凝集

在“西游人物组”上台汇报结束后,为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学习形式,教师课前通过信息技术将有代表性的妖魔形象的短视频合成一段长视频,以激发学生后续阅读的兴趣:

“据统计,《西游记》中有名有姓的妖怪有101只,魔王级别的就有20只,它们各怀绝技。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被称为‘西方第一名,熏得孙悟空泪落如雨;九灵元圣大吼一声,上通三圣,下彻九泉;黄袍怪举起追命夺魂刀,能抵住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蜈蚣精千只眼中如放火,晃眼迷天遮日月;青毛狮子怪张开大口,可吞十万兵……”

2.课前问卷,课堂争辩

五年级的学生看书时往往会被生动的变斗环节吸引,不一定会深入思考《西游记》背后的故事,如“师徒四人能够取经成功,谁的功劳最大?”。

(1)巧用问卷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利用“问卷星”发出调查问卷,请学生选出心目中功劳最大的西游人物。班级40名学生全部参与,且回答全部有效。数据显示,班级40位学生一致认为孙悟空的功劳最大。教师抛出问题:“你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2)妙引辩题

教师引出辩题:“孙悟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困难面前毫不退却,哪怕受了委屈,只要师父有难,他就会义无反顾。一个成功的团队,确实需要这么一位实力派。既然如此,领导人唐僧带着孙悟空取经就好了,其他两位徒弟——猪八戒和沙僧是不是可以不用留在取经队伍里了呢?”以此引发学生思考。

(3)精彩辩论

教师请全班学生自由分成“正、反”两个大组,结合课堂学习单,借助《西游记》原文,为“猪八戒、沙僧该不该留在取经队伍里”的主张寻求依据。

辩论会随着主持人和每组推选的一位辩手(共八位辩手)的上台拉开了序幕。辩论会共分“阐述本方观点”“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三个环节,借助PPT的文字、图片和声音效果,辩论活动层层推进、精彩纷呈。在辩论结束后,学生共同得出结论:师徒四人团结合作,缺一不可。

3.网络链接,收获进阶

(1)由数字生疑惑

教师把阅读推进会中学生绘画的取经路线图插入到PPT中展示,配以一组醒目的红色数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历时5048天,行程108000里”)刺激学生感官,学生回忆并生发疑惑:师徒四人一路艰辛,取回的仅仅是那些经书吗?他们还有哪些收获?他们自己有没有发生改变?

(2)借视频品变化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西游记》片尾曲(音视频),学生回忆相关精彩情节,自由交流师徒四人各自的变化,教师小结。

(3)因感受著所得

教师引导学生由“师徒四人的收获”,延伸到对“自己有了哪些收获”的思考。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课堂学习单上,部分学生利用展台展示学习单,并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收获,教师及时评价。

(4)以网络传收获

有学生在读完《西游记》后写下了《西游记》读后感,报名参加学校读书节活动——“我心中的不朽人物”阅读分享会并获得了一等奖。借阅读交流课的机会,笔者请该学生通过网络同步、屏幕共享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读书收获,实现了学习资源异地空间的同步共享。

4.资料补充,源头追踪

(1)视频解说知源头

笔者播放解说视频《玄奘取经》,让学生明白《西游记》一书的人物原型玄奘历尽千辛从大唐到西方求取佛法的历程是真实存在的。然而,比《西游记》更残酷的是,玄奘在跨越万里去求经的路上,身边并没有像孙悟空这样本领高强的徒弟来保护他。“大漠雪山,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九死一生。因为有他,大唐声誉远播万里,可他放弃荣耀,返回故土,翻译佛经,世界传扬。”到此,学生不禁对唐僧又增加了一份认识和崇拜。

(2)思想升华明深意

教师继续借助资料补充《西游记》的写作主旨,使学生明白《西游记》一书的思想内容:对现实社会黑暗的讽刺,对孙悟空不畏权贵、勇于斗争、积极乐观精神的歌颂。《西游记》是神魔小说,具有很大的幻想成分,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百姓一心克服艰难、勇往直前的内心追求,也表达了人们反对社会邪惡势力的强烈愿望和极大信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借力信息技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教师不可为盲目追求技术,而忽略了文学阅读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欣赏使学生内心产生震撼的本质。在本次《西游记》阅读交流课的教学案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三次课堂任务群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合理加入信息技术手段,落地实践了新时代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转型的需求。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沉浸式情境,促使学生在课堂活动的参与中发展了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谢宜华(1986.9—),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本文系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个人课题“小学语文高年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编号:LX232737)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西游记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下的小学现代诗教学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
唤醒文学教育的自觉
——立足“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六上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统编语文教科书使用中的实践与思考
阅读课探微
体察文言语气,感知语言魅力
任务群教学:小切口,大世界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
西游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