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愈发广泛的应用,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聚焦新课标,观照核心素养,并立足教材内容,积极推动嵌套情境、交互情境、生活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角色情境的创设与应用,以凸显语文科目的人文性、生活性特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相应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嵌套情境;交互情境;生活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角色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4-0117-04
在基于新课改的新时期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其可以情促知,帮助学生透彻、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并提升语文学习效果。但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类型相对单一,且采取讲授的方式开展情境教学,导致情境教学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何做好相应教学设计,使情境教学模式发挥应有的价值成为目前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情境教学模式指的是有意识地引入具备一定感情色彩的事物,并以此创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场景,以引发学生的情绪波动与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并实现思维水平、情感价值充分发展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引发学生在情感层面的共鸣,使其在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充分凸显自身的学习主体性[1]。结合教学实践来看,情境包括生活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或视频再现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随着各阶段、各学科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且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加之语文学科与积极情感培养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也使情境教学模式成为帮助教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并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1.语文课堂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事物,如音乐、图片、视频等,并创设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进入理想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一线语文教师与教育领域的学者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积极开展研究,并提出可行性观点。例如,吕瑞(2023)强调,要创设充满人文性的教学情境,以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并保证其与新课标要求相符合,助力学生实现人文素养的发展[2]。这一观点不仅为情境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指导,还为本研究提供了帮助。
2.语文课堂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的思维认知与情感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知识水平提升层面,而情境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思维认知和情感的协同发展。具体来看,在情境的帮助下,学生能深层次理解语文知识及其背后的含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构建更为牢固、更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合适的情境能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并在思考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情境还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在情感作用下把握文章、诗词背后的主旨内涵和精神价值取向,从而实现情感世界与精神境界的同步发展。
(2)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以讲授、灌输的方式为主,导致学生长期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状态,并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知识。这不仅会消耗学生大量精力,还存在效率低下、容易遗忘等情况。情境教学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可有效避免知识遗忘等情况发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情境事物或相关话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内心想法,并据此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构建高效语文课堂[3]。
(3)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与教师的职业发展。语文课文的主旨内涵和精神价值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传统的教学活动并未充分发挥出语文的德育功能。情境教學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自然、更深入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与感染,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对教师来说,情境教学模式是全新的挑战,也是职业发展的新机遇。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较高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准确把握情境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明确不同类型的情境创设方法,了解不同类型情境的作用和功能,并在准确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确保教学内容与情境类型相匹配。
1.创设嵌套情境,做到以情促知
结合教学实践来看,语文教材编排方式有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其中,语文要素主要指教材内的字词诗句、文章段落和修辞手法等知识。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性地采用讲授、灌输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处于浅层,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创设嵌套情境,以人文主题为统领,将语文要素嵌入其中,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倾注情感,调动情绪,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即达到以情促知的效果。
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与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相关,语文要素则分为两部分,一是了解文章如何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描写场面,二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记录一次活动。为此,教师可将语文要素嵌入人文主题之中,使学生在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等人文主题的引领下深层次地学习、思考,进而扎实地掌握知识。再如,在《七律·长征》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展示长征路线,初步创设与长征相关的教学情境,而后依次指出诗中涉及的长征地点并标注,播放与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相关的画面或影视片段,引导学生在上述事物的帮助下用文字描述场面,并力求凸显战斗场面的激烈与悲壮,使其感受到战斗中传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完成上述教学活动后,教师可由情境切入诗句,引导学生分析诗句内容,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逶迤、腾、细浪”等字词,或“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磅礴、走、泥丸”等字词。在对诗句的分析中,有的学生指出,虽然五岭、乌蒙山等地点险象丛生,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向前,并乐观地将五岭中的汹涌河水比作细浪,将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可借助情境事物分析语文要素,思考作者如何通过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红军行军、战斗场面,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作者传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可见,将语文要素嵌入人文主题中创设嵌套情境,不仅可让学生受到长征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使其进行深度思考探究,从而更精确地把握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雄壮气势,感受其中包含的长征精神,实现情感价值和精神世界的丰盈,真正达到以情促知的目标[4]。
2.创设交互情境,增进课堂互动交流
情境教学模式应用的目的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课堂学习和交流互动。在教学实践中,部分语文教师虽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但仍在情境中选择讲授方式实施教学,这就导致情境教学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应用流于形式。鉴于此,教师要主动创设交互情境,在情境中呈现交互话题,引导学生就话题与同伴交流讨论,使其实现思维认知、情感价值的同步丰富。
例如,在教学《寒号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再现课文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梳理整个故事内容,而后提出互动话题,如“寒号鸟和喜鹊都要面对寒冬,但两者的最终结局却截然不同。从两者最后的处境来看,课文主要传递了哪些道理”。这样,在故事情境的帮助下,学生可回顾课文内容,分析喜鹊、寒号鸟的做法及彼此间的对话,而后进行交流分享。有的学生指出,寒号鸟得过且过、懒惰且不思进取,最终被冻死,喜鹊则提前做好准备,搭巢筑窝,最终度过寒冬。有的学生补充指出,喜鹊给寒号鸟提出很多有用建议,但寒号鸟不听,最终被冻死。这就启示人们既要积极给别人提供建议和帮助,又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如此才能顺利度过人生中的“寒冬”。有的学生指出,寒号鸟在挨冻之后没有及时筑窝,而是选择得过且过,最终在大雪纷飞的夜晚被冻死,这启示人们要迷途知返,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一错再错。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创设交互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喜鹊、寒号鸟的行为并总结做人处事的道理,这不仅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使其在情境的帮助下进入主动学习状态。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其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为此教师要做好课堂管理,确保情境教学顺利进行[5]。
3.创设生活情境,突出语文学科的生活化特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突出生活化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并自发地建立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在充实课堂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出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6]。
例如,《慈母情深》运用大量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手法,突出母亲的辛劳和慈爱。但这篇课文描述的年代背景距今较为久远,很多学生因不了解小加工厂的工作环境而难以理解文中母亲的辛劳,更无法体验作者为什么会有“鼻子一酸”的感觉。对此,教师可在网上搜集小型加工厂的生产场景并播放,让学生了解小加工厂的工作环境,并与课文内容呼应,从而真正理解母亲的辛劳。在上述教学中,教师播放小加工厂视频,之后让学生通过语言进行描述,可实现生活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的结合,有助于学生通过接触生活、体验生活而对文中的母子情深形成更深刻感悟,并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再如,在《北京的春节》中,作者通过文字描述了北京地区的春节习俗。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全国各地各族人民欢度春节的视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而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回忆自己的春节活动安排,并口头描述本地的春节习俗,且将有趣的故事融入其中。这样的情境创设方式可在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生活化特点,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丰富学生的体验感。
4.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
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教師要做到教学活动聚焦新课标、观照核心素养。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教师可通过音乐渲染的方式创设情境,观照这一素养,使学生在情境中对某一事物进行描述和表达,以此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学习难度,故而教师可将古诗词教学与音乐渲染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剖析诗句中的字词知识,而后用现代汉语描述诗词内容,从而更好地感受诗词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情感。例如,在教学《暮江吟》《雪梅》和《题西林壁》三首诗时,教师可结合诗词描写的具体内容创设对应情境,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在讲解《暮江吟》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朗诵诗词,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诗词内容,排除朗诵障碍,而后播放与诗词相关的音乐作品,如琴、筝等传统乐器弹奏的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中自主朗诵。这样,在音乐和诗词的双重作用下,日落月升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而学生也能感受到诗人白居易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在上述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现代汉语重新描述诗词内容,力求突出诗词描述的情感,这一做法可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表达,实现语言建构、语言运用的充分结合,达到情境教学观照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7]。在讲解《雪梅》一诗时,教师可以视频展示雪中傲梅,让学生更直接地观察梅花的特点,感悟诗人笔下的梅花性情,并播放与梅花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梅花三弄》《梅花香》等,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进一步理解“雪却输梅一段香”中“香”的含义。在讲解《题西林壁》时,教师可选择含有古箫、鸟鸣的音乐作品,创设身在庐山之中的教学情境,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的理解。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用现代汉语对诗词进行复述,力求突出诗词的主旨内涵和作者情感,如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让一名学生起立复述,该生复述完成以后,再让其他学生补充,从而使复述内容更为完整、更为生动。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在复述中出现明显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避免这些错误对其他学生产生误导,同时由错误内容切入,进一步讲解相关知识,使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更为高效,更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8]。
5.结合角色創设情境,增进学生理解和交互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内容是以角色对话的方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结合课文内的角色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代入课文角色,在耐心揣摩的基础上扮演角色进行交流互动。这既能增进学生对角色形象的理解,还能增进课堂交互,使语文课堂的氛围更为活泼、热烈。
例如,在《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鲁迅先生描述了一个活泼机灵、见多识广的闰土形象,但对学生而言,仅凭文字并不能很好掌握闰土的形象特点。为此,教师可创设角色表演情境,安排短剧表演活动,选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鲁迅与闰土,且要突出鲁迅、闰土的形象特点。从文章内容来看,少年鲁迅的特点是富有童趣,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对闰土的到来充满期盼,少年闰土的特点则是“见人很怕羞”,见多识广,活泼机灵,足智多谋。学生要细心揣摩两个角色的特点,并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气语调等要素加以呈现。在短剧表演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分析鲁迅先生在课文中表达的情感,而后以同桌、前后桌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9]。在交流中,有的学生指出,鲁迅先生主要表达了对少年闰土的称赞以及对少年时期的怀念。另有学生指出,鲁迅先生表达了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如少年鲁迅对捕鸟、刺猹、捡贝壳等事物一无所知,通过闰土的描述才有所了解,而课文倒数第二段的“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突出表达了少年鲁迅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向往。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在扮演少年鲁迅、少年闰土时,要在揣摩两人心理、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呈现对话内容,从而对课文内容形成更深层理解。可见,角色表演情境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并在交流互动中将个体观点凝结为集体智慧,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效率。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且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情境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明确情境创设的具体路径,主动创设嵌套情境,做到以情促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交互情境,加强课堂的互动交流,同时以创设生活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和角色表演情境的方式,突出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切实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其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甘肃教育,2023(21):98-101.
[2]吕瑞.情境教学:让“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深度融合[J].语文教学通讯,2023(10):49-51.
[3]彭敏,梁小倩.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程情境教学探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8):58-66.
[4]刘静,董成华.浅谈情境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构建[J].中国教师,2023(09):109-111.
[5]郭琴.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华夏教师,2022(36):61-63.
[6]张玉梅.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与想象融合的有效策略———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为例[J].教师,2022(25):39-41.
[7]韩宏亮.巧设生动情境构建有效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2022(04):200-202.
[8]许绵绵.融合古诗情境培养诗词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2(22):160-162.
[9]赵淑琴.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1(11):65-66.
Discuss on the Strategy of Apply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 in Chinese Classroom
Lin Sha
(Fujian Longyan Nancheng Primary School,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situational teaching has been increasingly widely applied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becoming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tudent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pay attention to core competencies,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sted situations, interactive situations, life situations, music rendering situations, and role situations based on textbook content,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humanistic and life oriente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s, construct efficient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s,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assistance for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situational teaching; nested context; interactive context; life context; music renderingcontext;roleco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