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
摘要:指向价值认同的“引题—议题—破题”教学设计用以解决中职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边缘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特定议题,并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其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形成批判性思维、“匠人”精神,同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具体策略有:把握社会关切引发议题,根据教学目标展现议题,创设问题情境剖析议题,开展相应活动解决议题,聚焦核心素养升华议题。
关键词:中职思政;立德树人;价值认同;引题;议题;破题
中图分类号:G712;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4-0077-04
思政课程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与其他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形成健康人格,实现全面发展[1]。思政课程还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职业责任和职业规范,以培养其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同时,思政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和社会问题,形成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优秀公民。可见,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以此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但传统的中职思政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等情况,导致中职学生的价值认同浅层化、形式化,没有真正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为有效破解上述教学困境,笔者基于教学实践采用“引题·议题·破题”这一探究路径,通过思考、讨论和分析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具体来说,“引题”是引出课程主题或问题的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动力。“议题”是讨论课程中的核心问题或争议点,即引导学生围绕这些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2]。“破题”则是在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解析,并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观点。基于“引题·议题·破题”的路径,思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笔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为例,围绕“推动中职思政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目标,探讨“引发议题、展现议题、剖析议题、解决议题以及升华议题”等具体的“引题·议题·破题”教学路径。
1.深研时事动态,确保议题的相关性
议题场域是学生有效开展议题学习的基本环境,而巧妙引发和深刻理解议题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3]。为此,教师可将思政课堂与动态时事相结合,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课堂教学效率。这也要求教师对社会问题有敏锐的观察力,并深入研究动态时事,持续关注新闻、社会问题的发展变化,使选择的议题与社会热点紧密相连。下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前引题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引导学生收集相应的乡土信息,但不同专业的侧重点不同。针对机电部学生收集的本地区有10家企业进入全国创新500强的信息,笔者设计两个议题:一是10家企业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二是其是怎样坚持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商贸部学生收集的时政资料主要是本地区的高虹石门龙门秘境景区以全国大学生攀岩比赛带动当地农家乐与相关产业发展。对此,笔者引出两个议题:一是一场比赛会引发哪些连锁反应?吸引参赛方的优势有哪些?二是为实现乡村振兴,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但关注社会热点仅是获取议题的第一步,教师还要通过深度研究,挖掘议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只有对议题有深刻理解,才能更好地传递知识,引导学生形成独立、个性化的见解。同时,在选择与中职思政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议题时,教师要确保议题具有代表性和热点性,如选择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时事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教師也可利用时事议题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识。同时,教师可结合时事议题引入相关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以PPT、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时事议题和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进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全面、深入思考问题[4]。例如,在分析临安传统古村落消失的原因时,教师可引用株川村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使学生形成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为后续的讨论和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思路。另外,在引发议题时,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议题,还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运用价值。例如,在讨论环保议题时,教师可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并思考为什么禁止采挖野生映山红,为什么禁止贩卖溪石,从而深刻理解环保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提出开放性问题,如思考环保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在环保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深化学生对议题的理解,使其形成独立见解,为接下来的讨论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1.明确教学目标,强调综合素养培养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基石。在议题式教学中,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使其认识到知识和技能对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的意义。为此,教师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教学目标中,并借助实际案例应用,引导学生将这些价值观贯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同时,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社会问题的多样性,教师可在教学目标中融入有关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容,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考、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的内容,使其能以全面的眼光和卓越的能力去思考和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
2.通过多维分析,逐步深入理解议题
通过多维分析,逐步深入理解议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中,多维分析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个议题,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内涵[5]。这种分析方法不仅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多维分析的具体实践包括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多个角度对一个社会问题进行剖析。例如,在探讨社会公平的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社会制度、教育体系、就业机会等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全方位思考能力。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多维分析,学生可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不仅能加深对议题的理解,还能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例如,在分析社会公平问题的不同维度时,学生可在理解问题复杂性的同时,对社会公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1.构建问题情境,体悟理论的应用
构建问题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紧密贴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6]。例如,在探讨社会公平的议题时,教师可构建一个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直观体验社会公平的重要性和意义。另外,问题情境不仅要有足够的复杂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使学生在主动探讨、思考中更好地理解议题[7]。其中,问题情境的复杂性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动力,使其在情境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次认知。同时,问题情境的构建需要体现理论知识的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一个概念,还是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准则,其融入问题情境中,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例如,基于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创设一个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形成深度认知,逐步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2.引导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议题式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此情境深度剖析议题,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其对理论知识形成深入思考,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在问题情境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其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维。例如,在讨论社会公平的问题情境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社会公平的内涵、实现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也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仅能深入理解议题,还能发展自身的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在协作中分享不同观点,拓展思维广度,在全面理解议题的同时发展自身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在议题式教学中,开展相应活动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必要步骤。其中,设计多样化的小组活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社会热点數据源非常关键,可使学生在解决议题的过程中形成合作精神、交流能力以及信息分析技能。
1.设计多样化的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
在中职思政教学中,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多样化的小组活动可使学生分享不同观点,并在互相交流和讨论中全面理解社会问题,发展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探讨社会公平议题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个方面的社会公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学生既能深入了解问题的多面性,又能够通过合作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以此形成合作精神,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可通过设定明确的任务目标,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例如,在小组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明确指出需分析的议题、达到的目标,并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支持,确保小组活动有序开展,使学生深度理解并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社会热点数据源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社会热点数据源是促进学生深入了解议题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教师可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工具等,为学生提供更直观、实时的社会热点数据源,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还能提升其信息分析和利用能力。例如,教师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展示与议题相关的实际案例、新闻报道或者专家观点,使学生及时获取最新的社会信息,或通过数据分析工具,为学生提供社会问题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借助实际数据理解问题的本质。这样,借助多样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能够与实际社会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分析真实的社会数据,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并形成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对待信息,学会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此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辨别、评估信息的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主导下的议题式教学逐渐成为中职思政课程的主要抓手之一[8]。在议题式教学中,聚焦核心素养,特别是突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将议题提升至个人的成长、发展高度,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培养学生个体责任心与使命感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还能促使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1.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理解水平
思辨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的核心素养,突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议题,以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例如,在探讨社会公平的议题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让其从不同角度思考社会公平问题的多样性,论证社会公平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以此培养学生基于多元视角进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深入思考社会公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解决之道,也是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可以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对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论证。这样的教学引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还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2.將议题延伸至个人的成长、发展,培养责任心与使命感
将议题与学生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相结合,是培养学生责任心与使命感的关键步骤,可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个人发展中,并通过个体努力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例如,在讨论社会责任的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个体在家庭和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如何通过自身努力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使其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与个人生活的紧密关联,对社会责任感形成深度认知。另外,责任心与使命感的培养还需要学生的实践参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实践性项目,让其通过实践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多面性,并形成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社区建设等项目,鼓励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体会个体力量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在将议题延伸至个人的成长、发展中时,教师可通过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目标,从而使学生形成强烈的使命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中职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基于中职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借助指向价值认同的“引题·议题·破题”教学策略,更好地把握社会关切,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以此为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曹统.中职思政课创新教学策略的应用与研究[J].教育观察,2021, 10(34):69-71.
[2]王德明.议题引领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J].中国教师,2023,(10): 44-48.
[3]张春玲.问题解决型议题场域设计及应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38):24-26.
[4]刘宝民,张伟.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确立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9):47-51.
[5]杜会昌.中职学校思政课生活化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21,(22): 32-33.
[6]姚泓.“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23,(27):48-50.
[7]沈青青.议题式教学视角的情境优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7):39-41.
[8]吴晓莎,王菽梅.核心素养主导下的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的运用和研究[J].贵州教育,2023,(07):60-62.
Introduction·Topic·Problem Solving: Path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aking the Cour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an Example
Shen Hong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Linan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Hangzhou 31130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design of "introduction·topic·problem solving" aimed at value identification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marginalization and unsatisfactory effects in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The core of this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i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initiative in learning, guide them to think and discuss specific issues, and combine subject knowledge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so that they can deeply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learned content, form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aftsman" spirit, and improve problem-solving ability, teamwork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include: grasping the issues raised by social concerns, presenting the issues based on teaching objectives, creating problem scenarios to analyze the issues, carrying out corresponding activities to solve the issues, and focusing on the issue of enhancing core competencie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ecter and civic virtue value identification;introduction; topic;problemsol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