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4-06-03 14:41黄炜邹清华李玉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14期
关键词:生活能力预见性护理溶栓

黄炜 邹清华 李玉华

【摘要】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兴国县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行溶栓治疗的6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价值。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基本性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I溶栓治疗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溶栓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生活能力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4-0042-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43.3

在我国,ACI作为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脑部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CI主要是由脑动脉血栓栓塞造成局部血流量降低、脑组织缺血坏死,现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相关研究发现,缺血半暗带脑损伤可逆性属于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急症溶栓的病理学核心[2],故早期配合溶栓治疗,积极改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状况,稳定神经功能恢复十分关键。溶栓时间窗通常是指患者发病4.5 h内,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予以溶栓治疗,但能否取得最佳治疗效果,通常与治疗时间密切联系。临床研究发现,诸多患者在溶栓期间受到肢体限制,加之长期卧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不适和水肿等症状,影响患者溶栓效果[3]。故在此期间应配合综合性、合理性护理干预,积极规避不良症状发生。近几年,既往采取的常规护理较为被动,已经无法满足临床要求,而预见性护理凭借着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等优势,将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可尽早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溶栓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还能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鉴于此,本研究对行溶栓治疗的ACI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兴国县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行溶栓治疗的60例A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50~68岁,平均(62.7±4.1)岁;发病时间0.6~4.5 h,平均(2.14±0.14)h。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9~70岁,平均(61.9±3.8)岁;发病时间0.5~4.5 h,平均(2.15±0.15)h。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4]:均符合ACI诊断标准;患者均伴有肢体偏瘫、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符合溶栓治疗指征;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5]:伴有先天性疾病、脑部恶性肿瘤、脑出血等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者;生命垂危者;无法顺利完成实验,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遵医嘱进行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干预,配合常规疾病知识宣教和心理干预。

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1)建立预见性护理小组。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并对小组成员实施针对性、合理性护理培训,以静脉溶栓治疗为主要培训计划,重点阐述护理要点,每班护理人员接收患者后,首先需对其静脉血栓栓塞征(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危险因素进行判断。(2)健康教育。腦梗死以老年患者最为多见,该类患者机体功能普遍下降,加之老年患者遵医嘱行为欠缺,故小组成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详细阐述脑梗死实施静脉溶栓的重要性,并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关系以及相关预防方案。(3)心理护理。溶栓过程中,诸多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比如恐惧、焦虑、紧张等,而消极情绪可直接干扰患者内分泌功能,故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评估其心理特征,掌握患者内心想法,进而制定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予以针对性疏导。同时向患者介绍溶栓治疗的成功案例,使患者能够树立治疗信心,促进患者主动了解目前治疗流程及方法。(4)肢体护理。详细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实施下肢护理及下肢摆放位置,并告知配合合理锻炼干预具有关键作用,协助患者家属实施正确肢体被动运动,从上至下按摩下肢,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为患者选择适宜摆放位置,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鼓励患者实施适量主动锻炼。(5)药物预防护理。依据患者病情状况,遵医嘱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实施预防,并依据患者的体质量预防性实施肝素。在使用该类药物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积极预防出血,若抗凝效果欠缺,可选择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预防。(6)弹力袜预防。指导患者合理使用弹力袜,长筒弹力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规避术后下肢静脉扩张,积极规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7)加强监护。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状况,评估其温度、颜色变化,并掌握其足背动脉搏动状况,评估下肢有无异常发生,若发现不良状况,需及时告知医师,予以对症干预和指导。(8)预防性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充分掌握患者饮食爱好及习惯,并依据其饮食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以低脂肪、高纤维素、高蛋白饮食为主。若患者有饮酒、抽烟等习惯,需严格禁止。

1.3 观察指标

护理过程中,主要观察指标如下。(1)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采用NIHSS量表[6]进行评估,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2)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基本性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7],总分14~56分,<16分为正常,16~23分为轻微功能障碍,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理能力越差。(3)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的凝血功能,包括PT、APTT、FIB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NIHSS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凝血功能比较

护理前,2组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PT、AP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多见,该并发症若未予以及时预防及控制,可直接引发肺栓塞,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现阶段,临床以溶栓为常用治疗方案,在溶栓时间窗内对患者实施早期溶栓治疗,不仅能够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还能够有效提高预后效果[8]。研究发现,溶栓治疗中极易产生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针对此,临床应在溶栓期间严格掌握溶栓禁忌证、适应证,积极规避颅内出血。随着护理技术的完善,临床发现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存在重要意义,常规护理仅通过遵医嘱治疗、口头疾病知识宣教、心理疏导等进行干预,虽能够稳定患者病情,但效果并不理想,极易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尽早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临床护理干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将预见性护理干预贯穿于临床中可获得显著价值,该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方式,能够提前判断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并通过针对性判断制定综合性、合理性护理方案,进而消除风险因素,全面防止并发症发生,对病情预后起到关键性的作用[9]。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溶栓期间密切判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严格把握给药剂量,完善相关观察及防范措施,特别是溶栓药物需现配现用,切勿将该药物与其他药物共用同一静脉通路,保障给药时的足量及均速,规避出血风险[10]。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若未予以针对性干预和控制,可使患者丧失下肢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1]。本研究发现,实验组PT、APTT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证实,预见性护理在溶栓期间能够有效规避静脉血栓形成,稳定患者凝血功能,进一步预防出血[12]。分析原因,预见性护理能够使患者详细掌握静脉血栓的发生因素,提高自我护理效能,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护理依从性及配合度。患者下肢运动时配合弹力袜,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术后下肢静脉扩张,进而规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完善患者药物预防工作,全面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并依据医嘱使用相关抗凝药物,降低出血及血栓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配合饮食指导,嘱咐患者规避高脂肪、高糖饮食,切勿再次饮酒、抽烟。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贯穿于ACI溶栓治疗患者中,可以获得满意结局,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增强患者的凝血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淑立,林慧君,李清月,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2):334-337.

[2] 王美,苏艳芹,王玉,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3):156-158.

[3] 周明丽.溶栓流程优化护理在改善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應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0):1826-1828.

[4] 郭锋,韩秋风,魏鹦鹦.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101-103.

[5] 李圣凤,李志梅,范琳.预见性护理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46-48.

[6] 杨菲.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5):3071-3073.

[7] 王洁,周佩洋,赛金萍.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成功率及抢救时间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6(6):713-715.

[8] 张凤霞,赵桂双.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7):71-73.

[9] 张蕾,赵真,胡艳梅.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溶栓救治效果及功能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9):1663-1666.

[10] 陶东霞,王延莉,马兰.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94-96,100.

[11] 徐立,王群,张笑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2):257-260.

[12] 姜冬辉,宋振华.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脑梗死溶栓患者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984-1986.

(编辑:郭晓添)

猜你喜欢
生活能力预见性护理溶栓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减少幼儿调皮行为的策略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状及生活能力相关性分析
小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