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红
【摘 要】在“双减”政策实施和新课标发布后,针对当前小学作业设计的困境,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育才第一小學凝练出作业设计的三大理念:整体设计打破知识边界,融入生活突出学生主体,明晰维度促进教师主导。通过构建“1+X”多素养作业设计模式,为学生提供“轻负高质”的教育,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教师素养和改善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作业设计 实践性作业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和“新课标”)的重要变化与突破就是“让核心素养落地”。
学生的作业负担不仅来源于作业量大,更归咎于作业难度与学生能力不匹配、作业功能过于强调量化指标、作业类型结构单一、作业内容机械重复等给学生带来的消极情绪。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不仅要“减量”,更要从源头上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在落实“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在作业设计上遇到了困难。如课时作业之间缺乏内在逻辑的联系,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发展潜力,落入把评价等同于批改的误区。各校普遍的困境是缺乏作业目标、过程与评价环节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作业质量难以整体得到提升。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第一小学充分把握作业的育人功能,结合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凝练出基于新课标的作业设计理念和思路,并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构建“1+X”素养作业设计模式,为教师提供作业设计的框架,为“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实质性支持。
一、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理念
基于核心素养,结合新课标的内涵及教育教学理论,学校在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董艳教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改进,凝练出作业设计的三大理念。
(一)整体设计打破知识边界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不能只靠孤立的知识学习。作业设计应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整体性认知,这与新课标中的大概念、大单元设计理念一致。
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是一个体现课程逻辑和学习立场的完整的学习事件。单元作业设计有助于优化作业结构,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学习体验。此外,打破学科的藩篱,把跨学科作业作为学生跨学科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构建综合性知识体系。
(二)情境融入促进学习发生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该具有真实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作业设计中融入情境性学习,可以使作业与生活、课堂之间有相应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性认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单元后,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图形平移、旋转的运动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设计运动会入场队形”的课后实践作业。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判断队列变换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培养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的能力;通过设计入场队形,体会了如何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通过解说队形如何变换,练习了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地培养。
(三)明确定位助力学生自主
作业的功能不应局限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提升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自我管理的习惯和品质,教师需要赋予学生对作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通过布置难度纵向分层的作业,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专注于夯实基础,而需要挑战的学生则不必把有限的时间花在“重复性”作业上,让每个学生都享受“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就感。
有研究表明,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和喜好会使他们通过更短的时间内取得相同的成绩,通过横向分类的作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又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潜力。此外,要让学生成为作业真正的主人,还应提升学生对作业价值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安排作业主题和完成时间,把“完成作业”转变成“生成作业”。
二、基于新课标的作业设计思路
新课标强调对“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视,在此背景下,作业的整体设计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把作业目标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学校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基于新课标的作业设计整体思路(如图1)和“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基础性作业”的设计流程图。
(一)作业目标:呼应课程育人目标
作业目标是作业实施的依据,也是作业内容、作业评价和反馈的基础。
课程具有整体性和结构性,短期的作业目标会导致课时作业相互孤立。因此,教师应以实现课程总体目标为导向来思考作业设计。具体而言,教师要能提炼“大概念”,系统设计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的单元教学、作业目标,进而划分为课时教学、作业目标,促进作业与课堂有效互动。作业目标的设计要具有维度全面、逻辑合理、表达清晰、可评可测等特征。
(二)作业内容:落实学科育人内涵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强调,必须“把握作业的育人功能”。
重复机械地刷题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无益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实施“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核心素养及学科素养育人价值,形成了“知行一体化”作业架构的认知共识。通过对各学科“基础性作业”的精选精练,把好作业“数量关”和“质量关”,及时巩固课堂学习中的知识技能,提高作业实效性。
教师要树立“育人性作业”的观念。例如,在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设计“种植一棵植物”的作业,在此过程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不同阶段的关键特征,还可以培养学校长周期持续开展科学活动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记录结果的科学态度。
(三)作业评价:提升学习水平
长期以来,作业设计常常被“窄化”成作业内容的设计,作业评价设计容易受到忽视。作业评价是作业实施的核心环节,是确定作业目标和教学目标统一的方法。
基础性作业要采取“符号纠错、等级进阶、评语指导”的方式,将作业完成情况、达标情况、书写情况、订正情况、分层挑战情况逐一记录。实践性作业,要设计表现性评价量规,对学生的表现划分水平等级,分别记0、1、2、3、4分。同时,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变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变作业批改为作业对话,给学生提供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机会。
对作业设计本身的评价包含“迭代”的思想,主要指作业设计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切性、操作性、完整性和创新性的整体把握统筹,评价作业设计能为二次作业设计提供依据和方向。
三、校本“1+X”素养作业设计探索
基于新课标,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学校建构了“1+X”知行合一素养作业设计模式(如图2),即“以1类基础性作业筑牢根基,以X个形式多样的实践性作业拓维增值;以大单元为设计单位,以X个基础性课时作业与实践性主题式作业为基本落脚点”,形成基础扎实、深度学习、素养全面的素养作业设计模式,不断丰富作业设计形式、完善作业设计流程,提高作业管理效能,构建高质量作业设计与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学生“减负提质”的目标。
(一)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基础性作业
大单元作业设计是一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设计。依据大单元的主题安排,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作业目标及教材课时安排进行结构化的课时作业设计,形成大单元作业设计模板,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根据不同学科和教学实际,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施流程有所差异,但一般可以分为几个步骤:第一,确定大单元目标和作业目标,这是作业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第二,确定大单元结构和课时安排,这是作业设计的框架和路径;第三,设计大单元作业内容和形式,这是作业设计的核心和重点;第四,制定大单元作业评价表,这是作业设计的保障和反馈;第五,实施大单元作业并进行反思与优化,这是作业设计的实践和检验。
基础性作业是单元课时作业的基础,每个课时作业包括:基础达标部分,指向基本知识技能的记忆、理解、巩固,为单点结构题目;能力进阶部分,指向运用基本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实践挑战部分,指向复杂问题的探究及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基础性作业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跳一跳够得着的进阶选做题目,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自主性。
(二)基于主题式设计的实践性作业
实践型作业,主要指向生活化、开放化与综合化的作业内容,以学科实践以及跨学科综合为主。
在多年一线实践中,学校发现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最好载体是主题式项目学习。近几年,学校在探究教学方式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减负”政策的指引下,更加努力地探讨出遵循项目式学习思路的“主题式作业”,通过“做中学”“小组合作探究”“小先生项目负责制”的方式开展。
1. 探索主题式作业的设计策略
主题式项目学习是一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与“学”的方法,是学生基于真实情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以具体的作业主题、学科问题、综合项目或创新任务为载体,综合运用某一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设计的综合实践性作业。项目式作业则基于项目式学习基础,在作业设计上主要有四个策略:一是“体验式”项目,如设计科学作业“创建一个迷你花园”,学生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对自然的观察能力、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由此得到培养;二是“展示式”项目,如语文学科设计“重写人生剧本”的作业,学生选择一个课文中的角色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重写其人生剧本并表演出来,在此过程中加深对人物性格和其所处社会背景的认识;三是“探究式”项目,如政治“做聪明的消费者”单元,设计“春游大采购”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买东西的学问,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四是“整合式”项目,如设计“我为食堂设计食谱”项目作业,整合数学的百分数、科学的营养知识和劳动教育。作业可分为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短期作业主要是利用课后和周末的时间完成,长期作业在小假期和寒暑假完成。
2.完善主题式作业的实施流程
主题式作业的实施流程如图3所示,主要有五个步骤;一是根据新课标的学科核心概念和真实情景分析项目背景,确保主题式作业与学科的核心内容契合;二是确定作业目标,明确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发展的核心素养;三是设计驱动任务,由一个主体任务拆解为多个子任务,给学生布置任务并提供任务解读和任务指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四是开展作业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过程性指导和评价,确保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第五是成果评价,给予学生真实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作业中的表现和成长,引导其反思和改进,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四、结语
文章主要从核心素养导向视角探索了小学作业设计的理念、思路与具体路径,为教师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作业设计方面提供一些指引和启示。
当然,作业设计会有学科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新课标,结合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参考优秀实践案例和样本,借鉴其他学科或领域的经验和方法,确定合适的作业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方式,設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富有创意、创新和变化的高质量作业。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校将贯彻“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精神,继续开发更适合学生发展规律、有意义、有价值的减负作业,构建更为完善的作业设计和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轻负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宁本涛, 杨柳. 中小学生“作业减负”政策实施成效及协同机制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市、区)137个地级市的调查[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1).
[2]谢静, 钱佳. “双减”背景下作业评价如何优化——基于教师注意力分配的视角[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