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与高考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成为引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对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背景进行了全面分析,从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任务、完善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入探究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实践路径,旨在创新高中生物学单元整体教学方式,落实课程育人任务。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大概念为统领,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并能运用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一要求下,单元整体教学通过整合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能够使学科知识
更具系统性,强化内在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现课程育人
《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教学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单元整体教学通过整合学习情境,能够更有机、系统地展现学科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刻、更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是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推动教师成长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对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性思考,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方式,以大概念教学和任務活动为核心,设计深入、复杂的学习活动,精简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式。推动教师成长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能够促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
(三)深化教材改革
传统生物学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点的单向传授,导致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能力。为适应新教材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传统课堂的碎片化教学模式,通过聚焦学习主题、展开深度学习,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展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推动教学观念的更新,使教育实践更加富有创造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入的学习体验[1]。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思考
(一)整合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结构
《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教学内容要聚焦单元大概念,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时,要仔细分析教材,挖掘单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整体知识结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这一实践路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跨单元的知识串联,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更完整的认知框架。
以人教版生物学高二选择性必修1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为例(以下论述均以此单元为例),该单元内容主要围绕“植物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尤其是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这一主题展开。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单元内容分成四个知识板块,借助思维导图划分内容结构(如图1),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学科认知,使他们理解各个知识点的独立含义及内在联系。
(二)分析《课程标准》与课程大纲,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整体教学时,应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明确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2]。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明确单元主题,设立具体的学科目标。
例如,针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单元教学,教师需明确以下单元教学目标(如图2)。教师可以通过设定这些目标,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培养并发展其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
(三)基于学生发展,设置教学任务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教学强调情境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这要求教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丰富的教学任务与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促进对知识理解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1.创设单元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或现实生活问题,
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学科知识展现在生动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体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学科育人价值[3]。
以教学“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为例,教师可以展示达尔文实验的示意图、实验过程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设计,深入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实验逐步揭示植物对光的反应机制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植物具有向光生长的特点?”“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光照
条件?”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
2.设置问答互动,推动深层理解
问答互动是一种促进教学深层次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使他们深入理解课堂内容。这一互动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全面地领会生物学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生长素能够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引导学生思考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有些学生可能会联想到高一有关生物细胞的知识,回答“生长素可以促使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从而在扦插时帮助形成新的根部,增加植物生根的成功率”。这样的问答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学科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更为全面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项目实验,培养核心素养
为增强教学实践性,提升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在课上设计具体而富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4]。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度讨论。同时,教师也要组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让他们通过分享交流进一步拓展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能巩固生物学理论知识,还能培养核心素养。
以教学“其他植物激素作用”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实验活动,探究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可以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植物激素(如乙烯、赤霉素、脫落酸等),对植物进行适当的处理,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现象。在实验中,
学生要根据组内分工准备实验材料、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接下来,对植物进行激素处理,确保处理条件的一致性,随后,定期观察植物生长的高度、根系发育情况、叶片的生长状态等,同时要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植物的生长速度、形态的变化等。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揭示不同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
4.联系实际生活,实现概念迁移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培养大概念,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案例的应用,让学生积极分享并提炼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他们将这些概念与实际生活情境相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单元中的概念,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以教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的联系,如“如何把我们学过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中的生物学问题。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从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方面深入理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单元主题。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炼大概念“生命个体的各项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生命活动,并依靠调节机制保持稳定”,以此培养学生的概念迁移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概念解决现实中的生物学问题。
(四)注重过程反思,完善多元评价
《课程标准》强调创建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的生物学课程评价体系,旨在以评价促发展。因此,单元整体教学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案,使教师与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实现个体进步和全面发展。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合适的评价节点,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养[5]。例如,在“其他植物激素作用”实验活动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检查学生是否能运用稳态与平衡观并通过图表分析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以及是否能够提炼各个分级概念或者利用思维导图举例说明植物激素如何通过相互协调、抗衡等方式共同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另一方面,教师应进行总结性评价,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数据,包括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并采用学科项目展示、个人总结报告等方式,
使学生有机会展示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或相互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与不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适应教育体制的变革,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建立整体主题结构,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性、实践性、迁移性的教学任务活动,以及全程、多元的教学评价等实施路径,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促使学生在整体教学中理解和运用生物学知识。
参考文献
陶舒.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思考与实践[J].普洱学院学报,2022,38(3):129-131.
张玲玲,陈佳敏.聚焦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研究[J].高考,2020(16):173.
宋君.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路径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35):109-111.
陈艳梅.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J].考试周刊,2021(29):119-120.
林洁.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20(1):73-7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遵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新教材视角下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ZB16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雷江兰(1986.9-),女,贵州遵义人,
任教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五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