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新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落实,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历史教师而言,要积极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效果,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原则进行讨论,重点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通过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策略进行探究,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学科教学模式虽然在不断转变,但其主战场依旧是课堂教学。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历史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人文学科,它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帮助学生学习中外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和总结历史的兴趣,科学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1]。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传统的高中历史授课方式是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占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听讲,教师画出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由于历史课程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历史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繁多复杂,单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不利于学生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更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后期的教学评价中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性。有的教师对自己要求严格,重视自我的学习和提升,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心,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同时也有部分教师本身专业水平不高,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调等,又不注重进修学习,对教育的责任感不强。这就导致不同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不同,获得的课堂效果相差甚远。而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学到的历史知识难以运用到生活中去,即难以用史料來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而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古语说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忽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由于历史在考试中分数占比小,许多学生及家长认为历史是一门“小学科”,不需要太多的学习技巧,只需考试前死记硬背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学生课下根本不复习历史。这就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不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模糊不清,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对学生学习历史、提高历史核心素养极为不利。
二、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落实环节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学情、课程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制定细化的教学活动,而学生则需要在学习时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以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有序推进课堂教学过程。为此,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为了切实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在具体教学环节,还需要教师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良好环境原则。良好的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教室的硬件条件,如教师的教具、教室的设备、学生的座位等;人文环境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人际环境、舆论环境等。这些环境条件虽然是课堂有效性的外在因素,但是都能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班风学风、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对提升课堂效果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前提[2]。
第二,以生为本原则。以生为本原则是教师构建有效课堂的核心原则。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选择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保证课堂有效性的内在因素,因此,教师应该把“以生为本”的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第三,因材施教原则。由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对应的知识积累,实现自身对历史知识的需求。因此,因材施教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原则。
第四,寓教于乐原则。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升课堂效果。单纯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创造一个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将枯燥的知识学习转化为学生喜欢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高中学生的喜好,探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获得优质的历史学习体验,提高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得到提高。因此说寓教于乐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原则[3]。
三、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历史的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上实现,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这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可视化,将静态的图片动态化,这就大大降低了历史学习的难度,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有助于学生发现历史学习的魅力,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高一历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这节课时,就可以利用视频,为学生播放电影《大秦帝国》片段,帮助学生了解秦朝统一的背景、经历了哪些征战,灭其他六国的顺序,其中著名的人物是谁及有关他的历史事件。相信经过视频的播放,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更高并且知识记忆更为深刻,课堂效果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除了视频播放的教学方式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其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讨论、课堂问答、小组辩论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辨别的能力提高了,有助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二)夯实基础知识,拓展课外阅读
历史知识的积累,基础知识是根基,必须夯实才能牢固;课外知识是枝叶,扩大阅读才能枝繁叶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也要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历史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关注学术潮流,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读些课外历史书籍,拓展知识面。历史涉及的知识面范围广,内容包罗万象,但历史教材的内容有限,很难面面俱到,如果学生能积累足够多的历史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拓展知识,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4]。
例如:教师在高一下册历史教学中,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万历十五年》,这本书采用“大历史观”的新颖写法,从明朝几个人物的坎坷命运讲到历史的兴衰及朝代的必然更替,了解明朝建立元朝灭亡的过程,其中有催人奋进也有遗憾留存,这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历史知识了解朝代更替,解答心中的疑问,也可以学习先辈的智慧,引导学生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前进。通过阅读马伯庸的著作《显微镜下的大明》,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基层的生活百态。作者马伯庸先生用通俗易懂的手法从另一个角度写了明代六个基层故事,把枯燥的史料写得通俗有趣,让学生积累历史知识的同时喜欢历史。因此,教师在注重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积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成为有抱负、有理想、有责任的新时代接班人。
(三)设计趣味教学,增强学习体验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枯燥的历史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历史知识的体验。比如:教师在讲解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时,开展了一堂有趣的分享课,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这时期的著名人物及事迹。有学生分享了读过的《苏东坡传》,通过他的分享,同学们了解到苏东坡是一个乐天派,是散文家、画家、书法家,还是一位酿酒的实验者,他是位心肠慈悲的法官,还是诙谐爱开玩笑的诗人。还有学生介绍了著名的画家张择端及其作品《清明上河图》,音乐家姜夔,政治军事家富弼,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等。通过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分享,不仅让其他的学生学到了很多这时期的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
(四)开展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好奇心,提升学生之间团结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课本涵盖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课堂上全靠教师的讲解,学生难免会感到乏味。新课标要求下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用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分析讨论史料,从而得出结论解除疑虑。比如:教师可以以5—7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内讨论,组内成员各抒己见,最后统一思想并记录下来,这样每个成员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成长,让学生感到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力量,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如参观博物馆、到红色基地研学,增加学生学习生活的体验。例如:在讲《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样走出课堂的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在实际体验中,让学生受到正义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成为不忘历史、以史为鉴的栋梁之材。
(五)注重学科关联,促进协调发展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涉及的学科也多,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历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就以历史和环境学的联系为例,历史上每一次变革和发展,必然引起环境的变化,历史是对于人地关系的研究,环境学是对于人地互动带来的环境变化的研究,两者的发展相辅相成。
历史上每一次战争,都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地球上生物的健康。一些国家为了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出现了如“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問题,严重阻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持续恶化,不利于时代历史的发展,因此,面对环境问题,各国都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人们从小事做起,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环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培养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可以布置历史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用史料证实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反作用,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构建活泼有趣、多元化的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和建立历史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发现学习历史的魅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宝宝.有关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2):34-35.
[2]裴九生.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高考,2021(15):2.
[3]曹学芬.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信息周刊,2020(12):1.
[4]孙艳霞.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46):184.
[5]方义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2(3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