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基于对分课堂打造“金课”的路径研究

2024-06-01 12:56:47李亚光罗雅文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对分课堂金课

李亚光 罗雅文

摘要:自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以来,对分课堂的应用实践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高职院校课程质量提供了更多可能。基于此,文章结合对分课堂,以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建设“金课”的实施路径和应用价值,旨在为民办高职院校打造“金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职;对分课堂;金课

一、民办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中对分课堂的开展现状

笔者以河南省郑州市某高职院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目前大学语文课程中对分课堂的教学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3份,有效回收率96.6%。如表1所示,调查所发放的问卷共有四个问题,从四个问题中可以了解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中对分课堂应用的成效、提升的空间、相关影响因素、提升的路径的评价。

通过分析问题1的问卷结果可知,43%的学生认为对分课堂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30%的学生认为有成效。可见,学生对对分课堂在大学語文课程中的应用给予肯定态度,也展示出对分课堂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对高职院校打造大学语文“金课”提供了论证基础。

对分课堂虽然获得较多学生的高度评价,但是有84%的学生认为有提升空间。这一结果意味着基于对分课堂打造大学语文“金课”仍然需要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成效影响因素方面,学生所选的选项较为均衡。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学课堂的互动性,或是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活动的丰富性,乃至于教学机制的可持续性,都对对分课堂的开展成效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教学成效的提升路径方面,学生普遍认为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教学机制的可持续性需要给予高度关注。这一要求恰与对分课堂强调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即将课堂以时间为尺度划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环节。教师应通过这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反思性学习、知识迁移,真正实现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语文“金课”建设困境

(一)缺乏深度教学理念,目标设定不清晰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虽然课程设置已经从宏观、微观两个维度设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但是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方向较为模糊的问题。究其原因,基于对分课堂打造“金课”不仅是对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金课”的打造作为长期的课程建设目标,需要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贯彻深度教学理念,多维度、多视角地设计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更加清晰、明确的建设路径,并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支持下,实现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思维滞后,教学方法不丰富

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分课堂普遍存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如在讲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虽然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是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导致学生的观点高度同质化。集中体现在讨论“词人为何会表达这样的情怀”这一问题时,学生普遍倾向于从苏轼的人生境遇视角进行分析,缺少对作品创作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的拓展。

存在这一问题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维相对滞后。对分课堂的应用并非排他性的、单一的,教师应将对分课堂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融合,从而真正地实现教学创新、课程改革。

(三)教学评价主体单一,成果反馈不准确

结合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设计案例行动研究主要采用了研究组随堂听课评价的方式,研究组成员对课堂中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予以评价。然而,通过课后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同学生对对分课堂持有不同的态度,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课堂模式的转变,难以积极、自信地发言,而这些问题在单一的教学评价中难以体现。因此,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意味着教学成果的反馈不明确、不准确,这也是基于对分课堂打造大学语文“金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语文“金课”建设路径

(一)制订多元教学目标,贯彻深度教学原则

一方面,多元教学目标的制订可以区分主体,分别针对课程、教师、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如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提高课堂活跃度和学生互动度;针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提高学生观点表达流畅度和创作思维能力,等等。另一方面,多元教学目标的制订可以区分阶段。如对分课堂打造大学语文“金课”的前期发展阶段可以着重于课堂时间的分配、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后期的发展阶段可以着重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内容的延伸。

(二)综合MOOC+线下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能给予学生充沛的讨论时间,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要依赖课程相关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催生的MOOC(慕课),为对分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基础。教师将MOOC资源与对分课堂有机融合,既能够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又能满足教学思维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

MOOC资源与对分课堂的融合可以应用于课前预习与准备阶段。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MOOC资源帮助学生预习课程,了解课程的知识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对分课堂中能够迅速把握知识点,深度参与讨论学习。同时,MOOC资源的应用可以增加课堂讨论交流环节的趣味性,拓展课后知识的延伸深度,等等。

(三)增设教学评价主体,全面反馈教学成效

在教学评价部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评价都至关重要。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全面反馈对分课堂打造大学语文“金课”的教学成效。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对自身的学习表现予以评价。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教师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等予以评价。在学生的反馈中,教师可以了解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对分课堂教的应用与优化提供依据。总之,民办高职院校应全方位看待不同阶段中对分课堂打造大学语文“金课”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四、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语文“金课”教学设计

(一)案例选取

民办高职院校的“金课”建设不仅对课程内容建构的知识传授提出要求,还对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等方面提出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建构、教学案例的选取方面,教师要想让学生在主观上“感知”良好,就要考虑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铸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基于上述方面的考虑,本次研究所选择的教学设计案例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古诗词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重要路径;在学生文化素养、价值观念方面,该案例蕴含着古代文人雅士的人生體悟,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因此,笔者将其作为本次教学设计的案例,展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从宏观层面分析,本次教学设计最终落脚点为打造“金课”,即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本次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为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提高高职课堂教学的活跃性与互动性,保障高职课堂教学成果的质量三个方面。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笔者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品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句,学习其表现手法;认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理解《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思想内容,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与豁达情怀。这三个教学目标与“金课”建设中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积累、学生价值观念的树立三个要求相契合。

(三)教学过程

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对分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本次教学设计的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讲授、主题讨论、师生交流、教学评价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准备具体的教学方案和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相关的教学课件。在课堂讲授阶段,教师要以品评和赏析为主,引导学生感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用词酌句方面的艺术魅力。在主题讨论阶段,教师要以“词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和人生哲理”“词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怀”两个问题为主,要求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观点,分组归纳。在师生交流阶段,教师要根据小组分工引导学生汇总观点并予以评价。在教学评价阶段,教师要总结归纳课程的优点和缺点,并反馈至后续的教学设计方案之中。

本研究从对分课堂的视角探讨“金课”的建设困境与路径,将大学语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观察存在的问题,了解问题的症结。研究发现,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基于对分课堂打造大学语文“金课”仍然面临着目标设定不清晰、教学方法不丰富、成果反馈不准确等问题。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分别提出了解决策略,为大学语文课程中基于对分课堂打造“金课”提供可行路径,期望为民办高职院校的“金课”建设带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易锦.建设高职院校思政“金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9).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3]金云琴.大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结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4).

[4]孙宗美.“金课”建设:意义、原则与路径[J].高教探索,2023(1).

[5]闵瑰,戚雯琰,李小丹.深度学习视域下高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3(14).

[6]周序,张春莉.大学“金课”长什么样:深度学习的视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

[7]李靖.对分课堂和翻转课堂的对比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7(9).

基金项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3年度调研课题“民办高职基于‘对分课堂打造‘金课的路径研究——以《大学语文》为例”,项目编号:HNMXL20230016。

(作者单位: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对分课堂金课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1:16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28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8:10:01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36:1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28:25
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探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校内考务管理工作实践与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1期)2016-09-20 13: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