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桃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高职思政课讲好百年党史故事研究”(ZJGB2021228),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提升的路径研究”(21B0917)。
摘 要:高职院校讲好党史故事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需、增强高职学生政治认同的应有之义、培育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之举。高职院校思政课要讲好,需要彰显党的奋斗历程的故事、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故事、展示党的英雄人物的故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从提升素质与能力、优化表达与形式、整合资源与力量等方面着手,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党史故事。
关键词:党史故事;高职院校;思政课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1]一百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记录了一个民族的伟大觉醒、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一个政党的奋斗探索,流传着许多不忘初心的党史故事。党史故事作为承载峥嵘岁月、铭刻精神基因的宝贵资源,印刻着“中国号”复兴巨轮行稳致远的精神密码,是党史学习最生动的素材,也是青少年价值引领最丰富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在青少年群体中讲好党史故事发表了系列论述,明确提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党史故事既是高职院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有力举措,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有效路径。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中提出要“把握学生特点,贴近学生需求,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深挖教育系统红色资源‘鲜活教材,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提高育人成效”。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强调“用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渠道,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这些论述为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的价值意蕴
党史故事记录着党的光辉历程,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穿越时空,影响至深至远,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提升育人效果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一)启智润心: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需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面貌也焕然一新,学生的满意度普遍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教学话语的政治性,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容易流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不仅使课堂枯燥无味,而且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比起“干巴巴”的说教,教师“借助故事的生动性、叙事性和趣味性把深刻的道理展示出来”[3],能切实彰显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属性。用党史故事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通过真实而立体的党史故事的呈现,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载体、充实教学内容,打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思政课堂,从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二)强基固本:增强高职学生政治认同的应有之义
党史故事蕴含着强大的铸魂育人力量,对增强高职学生的政治认同优势明显。当前社会思潮纷纭并存、多元文化交融交锋、价值观念丰富多元,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胡编乱造党史、诋毁解构英雄,企图通过消解崇高、虚化历史引起社会的思想混乱与价值扭曲。这种现象会影响中国共产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声誉和威信,容易使他们在错误言论面前迷失自我,弱化历史责任感和荣誉感,这给高职院校站稳意识形态阵地带来巨大挑战和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有利于强化课程的政治属性,让学生明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背景和过程,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生发致敬革命先辈、英雄人物、改革先锋的强烈情感,进而引导他们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分清是非界限,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英雄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氣。
(三)铸魂育人:培育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之举
培育时代新人是高职院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的重要使命。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2035年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的远景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不仅需要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对职业技能的学习与传承,而且要厚植学生以技能报国的情怀,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党史故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光辉历程,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初心、使命、作风、道德等,为高职院校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厚植家国情怀提供了动力支持和方向指引。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着力讲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的党史故事,能够让学生了解故事主人公身上体现的舍身为国、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等精神品格,自觉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付诸实践,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大国工匠奠定基础。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的内容选择
讲好党史故事必须在内容选择上着力。党史故事包罗万象,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的艰辛历程中,主要包含了彰显党的奋斗历程的故事、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故事、展示党的英雄人物的故事等,这些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
(一)回望奋斗历程讲好党史故事
高职院校思政课要讲好党史故事,必须引导学生回望党的奋斗历程,充分把握党的发展脉络和主流本质。一是讲好党矢志奋斗谋复兴的故事。结合历史进程,讲清党在百余年征程中始终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不懈奋斗,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4],引导学生明白伟大成就来之不易的道理,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投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二是讲好党总结经验迎挑战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结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通过讲好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形成的三个“历史决议”等正面经验以及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的失利、“狱中八条意见”等历史教训,让学生深刻领悟前人的智慧,更好地应对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三是讲好党自我革命强党性的故事。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加强自身建设,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对“三次对谈”即“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新中国第一部反贪污条例,整党运动,从冲破“两个凡是”到“打虎拍蝇猎狐”行动等故事的阐释,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形成强大的政治凝聚力。
(二)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讲好党史故事
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征程中孕育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些精神不是不易捕捉的抽象存在,而是具体生动的精神形态。高职院校思政课要讲好党史故事就要讲述这些精神背后的故事。一是讲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精神故事。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人在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面貌。二是讲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故事。在这段岁月中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奠基立业、不懈探索的精神特质。三是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精神故事。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光辉。四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故事。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锤炼出的脱贫攻坚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攻坚克难的精神追求。高职院校思政课在教学中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故事,能让学生更好解读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精神“密码”,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基于英雄人物讲好党史故事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5]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程中,万千忠骨挺身而出,谱写出英雄赞歌。英雄人物的故事是历史记忆的见证,也是红色基因的传承。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应讲述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独特气质和精神基因的故事。一是讲好勤政为民的领袖人物的故事。结合毛泽东等人物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投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故事、“小平,您好”背后的故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的故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的故事、彰显习近平人民情怀的故事等,让学生读懂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对党的认同。二是讲好舍生忘死为信仰的革命英烈的故事。挖掘李大钊、陈望道、杨靖宇、陈树湘、方志敏、赵一曼等革命先烈英勇无畏、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故事,让学生读懂革命先烈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三是讲好一片丹心映党旗的时代楷模的故事。回顾
“钢铁焊侠”艾爱国等大国工匠技能报国的故事、“草鞋书记”杨善洲等道德模范无私奉献的故事、“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等先锋榜样一心为民的故事,“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科学功勋矢志创新的故事等,
引导学生尊崇楷模风范,汲取奋进力量。四是讲好心系家国不忘初心的普通党员的故事。
思政课教师通过讲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脱贫攻坚故事、“危急关头党员先上”的抗震救灾故事等,让学生感悟平凡中的伟大,在接续奋斗中续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的实践进路
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关键在于“怎么讲好故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从提升素质与能力、优化表达与形式、整合资源与力量等方面多管齐下,用心用情用力在教学中讲好党史故事。
(一)以理服人:提升素质与能力,增强党史故事的说服力
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的关键是教师。一是提升党史素养,精准无误地讲。思政课教师的党史素养直接关系党史故事素材的选取是否真实有效。这要求教师不断夯實党史理论基础,深入挖掘思政课程中的党史元素,在查阅党史文献的基础上搜集党史故事素材,考究相关经典故事案例,通过准确描述史实讲好党史故事。二是站稳政治立场,理直气壮地讲。思政课教师作为党史故事的讲述者,要始终坚守政治立场,自觉弘扬主旋律,以强烈的政治自觉讲好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党史故事,呈现党史故事中蕴含的真理之光、信仰之火与力量之源。三是精通专业知识,全面透彻地讲。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的要义在于故事融入,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而不是把课堂打造成“故事会”。因此,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条分缕析地讲清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价值观念,着眼于故事与教材内容、学生价值引领的结合点,揭示故事的理论深度,实现学生从对故事的感性认识到对教学内容的理论认同。
(二)以情动人:优化表达形式,展示党史故事的生命力
“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6]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提升教学艺术,才能充分发挥党史故事的育人价值。一是善用语言技巧,引人入胜地讲。教师应将抽象的学术话语转化成鲜活的叙事话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声音高低、快慢、轻重等的变化使语言节奏抑扬顿挫,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在无形中播种红色基因。二是融入真情实感,直抵人心地讲。教师在讲解党史故事时应厚植家国情怀,将高度的文化自信、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对模范先锋的褒扬赞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与党史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效果。三是创新手段载体,绘声绘色地讲。教师要打破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鲜活的课堂生态,借助音频、视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手段,将党史故事立体地呈现出来,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价值认同。
(三)以行引人:
整合资源与力量,提升党史故事的影响力
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要树立“大思政课”理念,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结合。一方面,搭建校园实践活动平台,汇聚各类育人资源,联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在党史国史中的重要纪念日开展红色电影展播、党史情景剧演绎、红歌演绎、红色微电影创作、讲党史故事等活动,邀请当地党史宣讲团、党史事件亲历者或后代讲述党史故事,充分发挥党史故事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拓展校外实践活动空间,依托各种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到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党史馆、革命旧址、伟人故居等地开展实地走访参观,带领学生置身于改革开放的热土,深入社区、田间、企业等地畅谈新时代的变化与成就,通过近距离接触这些党史故事的物质载体和精神符号,让学生感知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脉动,体验党史故事的真实力量,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
党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与高尚情操的生动写照,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将党史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既能推动党史故事的具象化弘扬,也能为思政课教学持续注入活力,还能滋养高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J].党史纵横,2010(8):1.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3]杨晓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在于讲道理[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6):36-44.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N].人民日报,2021-07-02.
[5]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70.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0.